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采用1994~2007年的季度数据计量检验了基于抵消系数和冲销系数模型的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与央行货币供给动态关系,采用递归参数方法估计了中国的动态冲销系数,并讨论了央行冲销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得出结论:自2001年以来,央行净国外资产的增加成为国内流动性过剩的绝对重要来源;2004年以来,我国央行的冲销系数发生了结构性变化,2004年前维持在-0.6左右,2004年后央行的冲销干预接近于完全冲销(-1),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货币供给的独立性,实现了货币政策的数量目标;受限于利率尚未市场化、资本市场不发达等影响,央行票据成为冲销流动性的最重要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央行常规工具,且还具有一定的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2.
王永中 《金融评论》2010,2(1):49-65
近来,中国面临的“三元悖论”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在大量国际资本持续流入的情况下,兼顾人民币币值稳定和独立货币政策的目标,成为中国货币当局所经受的严峻挑战。基于一个修正的抵消系数和冲销系数模型,论文利用1999年6月至2009年3月的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对中国资本管制效率(抵消系数)和外汇冲销有效性(冲销系数)作了估计。研究发现,中国的资本管制虽然仍有效但约束力有所下降;以基础货币为考察对象的外汇冲销程度几乎是完全的,而的外汇冲销有效性程度明显较低。递归估计显示.中国资本管制效率和外汇冲销有效性呈不断下降趋势,从而,货币当局谋求币值稳定和监管货币政策独立性的能力将有所削弱。  相似文献   

3.
国际资本流动通常对对货币政策通常具有一定的抵消功能.利用修正的抵消系数模型和中国1983 ~ 2010年间的年度数据检验了不同形式国际资本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抵消效应.结果表明,长期内,通过资本与金融账户流动的国际资本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极其有限,国际资本流动总量仅仅抵消了中国央行净国内资产变动的0.7%,各种不同形式的国际资本的抵消效应也都在0.1%~0.2%之间.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形式国际资本的影响正好相反,国际债券资本对货币供给产生的不是抵消效应,而是推动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BGT模型进行了修正,并利用OLS方法和2SLS方法及中国2000-2011年间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央银行净国内资产变动的抵消系数高达-0.743,但中央银行反向的冲销操作同样十分有效,冲销系数高达-1.022。这不仅使得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的影响极其有限,甚至引起了货币乘数和物价水平的反向变化。事实上,净国外资产变动一个单位只能使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分别增加0.018个单位和0.098个单位,却会使货币乘数和通货膨胀分别下降4.095和1.098个单位。这说明近年来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货币效应都十分微弱,货币政策效应却很强。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央行反应函数以及对冲销系数的估计,发现我国央行在1994-2008年第三季度所采取的各种冲销政策手段,包括再贷款、再贴现、调整准备金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干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对冲了由大量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带来的被动增加的货币供给;而且随着公开市场操作的逐步成熟,冲销力度有所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汇率水平的相对稳定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6.
在开放经济的"三元冲突"中,中国选择了固定汇率,较严格的资本管制和较大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即用少量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丧失换取有限度的资本流动.但在这种组合下,随着我国资本流动规模的扩大,货币政策独立性也将进一步丧失.对于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权至关重要,除非有能力继续维持更严格的资本管制,我国必须逐步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修正的BGT模型,实证研究了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因素以及央行在面对国内外资本市场波动、金融体系变迁等情形下,货币政策实施方式及其效果。结果显示,随着意愿结售汇制度的实行和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强,央行的货币自主性得以加强;在开放环境下,国际资本流动受国内外利差、资本市场溢价、货币政策及汇率制度和外汇管理制度的影响。面对这些国内外冲击,央行进行了央票冲销或调整准备金率等的反向货币政策操作,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8.
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大国,其未来的发展和盈利前景被世界各国一致看好,国际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正常和非正常的渠道流入我国,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稳定造成极大的挑战。论述了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判断标准及我国跨境短期资本流动状况,然后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了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认为应该加强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管,充分发挥和利用各类市场价格信号在引导、调节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方面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动新型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工作等。  相似文献   

9.
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动不仅与金融危机相关联,而且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影响一国的货币政策,加大了中央银行调控的难度.本文运用国际资本流动条件下的货币供给模型,结合1990-2005年有关数据构建回归模型.该回归结果表明,资本流动和法定准备金率对我国货币供给影响显著,而利率和冲销政策对货币供给并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正面临越来越大的三元悖论困扰,即在维持有限的汇率制度弹性以及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同时,持续面临着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入。实证研究发现,在面临大规模的外汇资本积累后,央行的外汇冲销水平在2006年第3季度后下降了,但总体上看,中国货币供应还存在一定的自主性。由于外汇冲销存在一定成本,央行应提高成本较低的回购操作比重,降低成本较高的央行票据操作比重。考虑到十二五规划已经制定了扩大内需战略,来自经常项目盈余的外汇流入会持续下降,中国对外国直接投资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控制和引导,限制热钱流入应该是中国今后应对外汇资本流入的重点。而只有人民币成为国际信贷货币,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外汇积累的货币效应以及货币错配风险。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资本流动扰动的开放经济模型,本文考察了在通胀率与实际汇率双重目标下运用利率与对冲干预工具的双目标双工具货币政策框架,并与传统通胀目标制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运用我国数据校准参数并进行模拟分析后,结果显示,存在资本流动扰动时,双目标双工具政策框架显著优于通胀目标制;存在需求和供给扰动时,如资本流动有一定摩擦,双目标双工具政策框架同样优于通胀目标制。通过对近期利率政策和对冲干预反应函数的估计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实践与双目标双工具最优政策的部分特征相一致:对冲干预对通胀、产出缺口与外汇储备偏离程度、存款利率对外国利率分别均做出了显著反应。  相似文献   

12.
吴戈 《时代经贸》2008,6(3):95-97
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动不仅与金融危机相关联,而且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影响一国的货币政策,加大了中央银行调控的难度.本文运用国际资本流动条件下的货币供给模型,结合1990-2005年有关数据构建回归模型.该回归结果表明,资本流动和法定准备金率对我国货币供给影响显著,而利率和冲销政策对货币供给并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冲销干预有效性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外汇储备急剧增长背景下冲销干预的效应和可持续性,认为短期内,冲销干预能有效遏制信贷增长和货币乘数扩大;长期内,可能进一步加强通货膨胀、利率上升、汇率升值乃至经济“滞胀”。最后,提出加强外汇储备管理和增强冲销干预效力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1年以来,我国为了控制持续高涨的物价水平,货币政策已由适度宽松调整到稳健,然而回归常态化的货币政策效果低于预期。在此背景下,定性定量地分析国际资本的流动对我国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效果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利用改进的蒙代尔-弗莱明理论模型进行定性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资本流入的多少和汇率制度的浮动程度。进一步借助VAR模型分析影响程度,表明外汇占款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短期内,而且外汇占款增量对货币供应增量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基于此,我国可以考虑适当扩大汇率浮动的空间,并加强资本流动监控与管理。  相似文献   

15.
运用STR模型就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证实在不同的中美利差水平下,各影响渠道对中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影响存在非线性特征。当前背景下,中美利差位于低位区间。利差对资本流动的正向影响显著增强,而宏观基本面和汇率的当期冲击效应并未发生变化,但其影响持续期显著缩短;美联储"数量型"货币政策对跨境资本流动的负向影响则有所加剧。针对这一结论,从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加强监测、分析;保持汇率稳定,妥善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及保持良好投资环境和经济基本面三方面提出建议,以缓解未来美联储进一步加息及停止缩表对中国短期跨境资本可能造成的外流压力加剧、波幅扩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建立了一个汇率对资本流动具有有限弹性的新开放宏观经济学模型.考虑到资本流动对供给面的影响,浮动汇率制度不再能完全隔离国外冲击,但是资本开放确实有助于降低国内冲击带来的经济波动.这为全球大温和提供了另一种解释.另外,本文的分析发现,一定程度的汇率干预在稳定国内冲击产生的经济波动方面比浮动汇率更优.  相似文献   

18.
资本流动、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志刚 《经济学》2010,9(3):1331-1358
本文建立了一个汇率对资本流动具有有限弹性的新开放宏观经济学模型。考虑到资本流动对供给面的影响,浮动汇率制度不再能完全隔离国外冲击,但是资本开放确实有助于降低国内冲击带来的经济波动。这为全球“大温和”提供了另一种解释。另外,本文的分析发现,一定程度的汇率干预在稳定国内冲击产生的经济波动方面比浮动汇率更优。  相似文献   

19.
20.
极大似然估计等均值化回归方法会掩盖不同时间段的数据特征,故本文通过构造广义空间计量模型对传统Feldstein-Horioka(FH)资本流动性检验进行了分阶段估计。结果显示我国1979-1992年阶段FH系数显著为负或不显著,而1994-2010年期间则显著高于0.64。本文从体制变革中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行为特征变化角度对以上现象给予了解释。同时,本文采用物质资本存量变动率指标,更加直接地展示了多类权重矩阵情形下我国地区资本流动性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的,本文通过选取或构造制度潜在变量分析了一些重要经济变量对地区资本流动能力产生作用的条件。本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得出了较为丰富的结论,并最终指出改变对地方政府以GDP增长率为主导的考核机制是提升我国地区资本流动能力关键的变革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