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某些常见英语成语及谚语的分析,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中成语及谚语的异同以及某些误解、误译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并就如何正确理解和翻译英语成语及谚语提出了几点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在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有约定俗成的礼仪流程,而饮食礼仪在众多礼仪中尤为重要。传统的饮食礼仪不仅是为了饮食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还是等级、亲疏、仪式等多重体现。饮食礼仪是中国食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传统宴会饮食礼俗的分析,找出其中与食育的相关点,为现代食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9,(10)
为全面推进我国学龄前儿童食育,文章通过分析对比国内外食育进程及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采取食育教案绘本化措施,以推进我国学龄前儿童食育的建议,论述食育教案绘本化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必要性。并对我国原创食育绘本及外国引进食育绘本进行分类统计比较,得出日本食育发展较好与日本食育绘本高产高质有关的结论。同时将我国目前可购绘本按教育功能价值分为四类:食趣、食操、食知、食礼,分类统计结果可提供给教育工作者对于如何选择食育绘本、教案设计等问题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又反映其民族的文化特征。了解和掌握尽量多的俄语谚语无疑对学习俄语语言文化大有裨益。要使译文既保持原文特有的风貌、内涵及意义,又使译文语句流畅,表达完美,达到音、韵、意的和谐统一是很难的一项工作。该文着重探讨了俄语谚语汉译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巨锋 《经济师》2012,7(2):132-133,135
谚语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英汉谚语在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因此,如何忠实地翻译谚语,把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再现出来,成了每一个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忠实、通顺地再现英语谚语,可以灵活运用四种译法——直译法、意译法、等值译法、直译和意译结合法。  相似文献   

6.
谚语是长期流传下来的寓意丰富、 文词固定简练的俗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积淀,其必定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国民性的特点.岛国根性作为日本人最具代表性的国民性之一,其特点必定能在谚语中得以体现.本论文旨在以谚语为切入点,通过岛国根性的特点在谚语中的体现来深入认识日本人的岛国根性.首先,对谚语与岛国根性从定义及其关系上进行探究.其次,从对照的角度出发,先从谚语分析岛国根性的协作性、 危机意识、 缜密性和勤劳坚强等积极的特点,再从谚语分析岛国根性的排外性、 不安、 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等消极的特点.然后,从地理环境、 历史原因、 农耕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探究日本人岛国根性的形成原因.随着当下全球化的发展,日本人自身应该正确认识岛国根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7.
成语是语言和文化的精华,可以反映一种文化,一段历史,一个人物,一种民族心理.汉语和维吾尔语作为两种历史悠久的语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特色,也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成语,本文从汉维两种语言的成语形象来看两种文化的差异,及在这种差异影响下该如何对两种语言的成语进行翻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古往今来,对民间口语的分类研究林林种种。在上海市九五重点图书大型语类工具书《语海》即将出版之际,仅就该书对民间口语的分类认识作些探讨。 《语海》对民间口语的分类界定,具有与一般传统不同的概念。它首次把这些语汇分成谚语、俗语、歇后语、惯用语、俗成语、暗语等六大类,这是一项新的尝试。 首次明确区分谚语、俗语 对于谚语的称谓,历来有许多,如:“俚语曰谚”、“谚,俗语也。”、“谚,俗言也。”、“谚,俗所传言也。”、“谚,直言也。”等。这些说法虽从不同方面说明了谚语的性质,但古人说的“谚”实则和“语”属于并列结构,是广义的谚,也就是说谚语包含所有民间语汇。郭绍虞1921年在《谚语的研究》一文里提出:“谚是人的实际经验之结果,而用美的言词以表现者,于日常谈话可以公然使用,  相似文献   

9.
民间谚语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语言"范畴而深入到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层面,它凝结着丰富的民族历史、生活经验、文化理念、审美情趣、集体无意识等等形而上的内涵。民间谚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与其说是语言问题,不如说是如何理解一个民族特定的历史与文化的问题。把民间谚语分为不同的层次,由易而难"透过字面,体会文化;通过形而下,到达形而上",应当是对外民间谚语教学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俄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从许多民族语言中吸取了精华,俄语谚语也表现出它的丰富多姿。俄语谚语来源于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从俄语谚语中可以了解到俄罗斯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自然环境、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与民族心理,同时俄语谚语还体现出了深刻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1.
韩惠俐 《经济师》2009,(5):124-125
成语是民族语言中人民智慧的结晶,俄语中有大量的典故性成语,它们的语源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主要源于民族历史的特定事件和人物;源于特定自然环境;源于民俗习惯、社会时尚;源于古代俄罗斯的民间娱乐活动;源于民族的宗教信仰;源于形象比喻;源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源于领袖及经典作家的作品等。研究俄语成语的民族文化特点对正确使用俄语成语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成语是各民族语言的精华所在,是研究该民族文化的理想载体。俄罗斯是一个信仰宗教的民族,对其影响最为深远的属古代的多神教和后来传入的东正教。  相似文献   

13.
歇后语是民间俗语之一,它同成语、谚语一样,广泛流传在人民群众之中,是比较精采的语言材料。歇后语俏皮幽默、通俗形象,表现了人民的智慧。过去的研究通常是围绕歇后语的来源、命名、分类、结构、修辞以及功能层面进行的。试图以常规关系、显性—隐性表述推导框架和自主—依存分析框架,对歇后语的生成和识解提出研究的新进路。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可简易地定义为“一个社会的信仰和实践的总和”。通过语言,社会的信仰得以表现和传播;借助语言,社会成员间的大部分的文化交流得以实现。本文则是从谚语中动物的不同表达入手,从表达相同意义的谚语中来分析和比较谚语中动物的不同表达,然后再从历史,宗教,生存环境等方面论述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藏族谚语是藏族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包含社会各方面的内容,涵盖面比较广泛,不同内容的谚语反映不同意义的藏族文化.应该根据不同的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藏族谚语加入教材,逐渐的培养学生的情感、 态度、 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6.
俄语成语广泛运用于文学创作的各种体裁,且不同文学体裁创作中的成语运用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从口语性、近义性、文学艺术性和民间文学性等方面论述了俄罗斯民间童话中成语的特点,说明该文学体裁中成语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由其整体风格所决定,同时分析了童话中特有的固定词组和短语的成语化过程,强调了童话语言与口语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姚远 《经济研究导刊》2012,(10):232-233
对蒙古族畜牧业生产谚语进行搜集、整理并且分类,通过对畜牧业谚语的逐类分析,更深入的了解蒙古族的生产历史和民俗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文化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尤为关键的。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首先要结合中国文化.欣赏英语谚语;其次要对比中西节日.学习背景文化;最后要巧用动物渗透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9.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历史,一个地区的文化对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有重要刺激作用。一个地区经济的腾飞从更深层次上在于其精神观念的转变,只有打破地域分割,普及优秀文化才能形成良好的经济助推力,更好地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可以说,发展好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红色文化,对重庆乃至对全国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杜 《经济纵横》2009,(7):41-43
印第安人谚语说,如果我们走得太快了,那就停一下,让我们的灵魂跟上来。我说,如果企业发展太快了,那就慢一些,让我们的文化跟上来。——杨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