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芳 《经济》2012,(12):136-138
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清洁、高效的天然气—一页岩气,已成为当下最热门的一个能源词汇,它具有自生自储、分布广、生产周期长等特点.目前,页岩气在全球油气资源领域异军突起,形成勘探开发的新亮点.加快页岩气勘探开发,已经成为世界主要页岩气资源大国和地区的共同选择. 我国是页岩气资源大国,加快发展页岩气,对于缓解我国油气资源短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芳 《经济月刊》2012,(12):136-138
2011年,页岩气成为我国第172个矿种,随着《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公布,这个能源领域的"新生儿",立刻成为"宠儿",在"十二五"期间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高待遇",进入高速发展期!央企、民企、外企纷纷瞄向中国页岩气这块"蛋糕",掀起了一场页岩气的"能源革命"。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供需格局演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由于存在着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明显局限性,能源供应范围的不断扩张成为国家和地区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必然趋势.文章通过中国能源生产、消费和平均运距刻画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供需格局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第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的生产、消费量和供应空间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有了巨大的增长和扩展;第二,能源供应空间的扩展过程不仅是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的结果,更是消费结构升级的产物,其中煤炭绝对主导地位的下降和石油及天然气作用的提升在全国和区域均得到很好的印证;第三,在资源泉赋和经济发展二者共同作用下,国家能源供需格局变得更加清晰.为了满足东部地区能源输人需求的持续增长,中西部地区的能源输出能力得到了明显加强,尤以西部地区能源输出地位的提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6月1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阐释了我国开发新能源的思路和举措.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先生称: "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美国为代表的很多国家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一个重要的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5.
<正>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发生着特殊的变化,原来一些能源进口国正在成为出口国,比如北美国家;而一些出口国的国内消费量也非常大,比如说中东国家。另外还有非常规的油气资源、可再生能源,现在它们正在改变全球的能源格局和能源来源。当然不是说所有的东西都在改变,有一些主要的能源指标一如既往。尽管有一些非常鼓舞人心的情况出现,比如说有新的能源政策,还有新的能效改革,但是全球正在变暖,二氧化碳总排放量  相似文献   

6.
国际能源地缘战略格局与上合组织能源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处在深刻变化之中,而能源一直是国际政治经济竞赛的关键领域,也是政治经济争夺的焦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中的大部分是新欧亚大陆能源供需格局变化中的重要角色,无论是能源生产国还是能源消费国,都面临着如何应对不确定的全球政治经济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的问题.鉴于多边架构具有比双边架构更稳定和更安全的特点,因此,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开展成员国之间的多边能源合作,应该是保障各成员国能源安全和未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理论界和实业界关于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争论越来越多,主要焦点在于当前的监管体制是否能够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目前的监管体制成型于2003年,迄今为止已经发展了十年,主要采用的是分业监管模式,这种模式符合中国过去和现在的金融监管需求,然而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目前越来越面临着混业经营所带来的监管挑战。因此,中国的金融监管模式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的需求。为了避免金融业的波动,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在进行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之前,必须先要明白目前的体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以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和积极稳妥地推动金融监管体制变革。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指出全球化再造过程中新区域主义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由此引发的学术界研究方法的巨大变革和对世界经济格局变动的影响,通过对美墨加协定、下一代欧盟复苏计划、东亚一体化RCEP协定的研究,论证了区域主义和全球化之间的关系,研究RTA本身与WTO是否一致,梳理并分析区域贸易协定是全球自由贸易的绊脚石还是垫脚石的争论,得出北美和欧盟的区域主义是全球化的“绊脚石”,更多是替代作用且具有防御性,而东亚的区域主义则是全球化的“垫脚石”,发挥互补作用且具有开拓性,RCEP在内容上是WTO的升级版,在范围上是WTO的降级版,中国未来在WTO改革、全球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方面将担负更大的使命,通过新区域主义的形式推进全球化治理与改革,从“外围”走向“中心”。  相似文献   

9.
第四代能源     
《经济咨询》2005,(2):23-23
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地球上的各种能源根本上都源自太阳。而狭义的太阳能则指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直接转换。太如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既可免费,又无需运输,更无任何污染。  相似文献   

10.
《经济月刊》2012,(3):72-72
北美国家大规模开发油砂和页岩气,使得美国目前处于20年来最接近能源完全自给的状态。美国能源部数据显示,美国已彻底扭转能源自给程度下滑的态势,在过去的6年里能源自给率逐渐提高,在2011年前10个月达到81%。  相似文献   

11.
<正>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近日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5)》中称,当前我国80%近岸海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陆源排污压力巨大、海洋环境灾害多发等问题依然突出。近海海洋生态被破坏,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根治海洋污染、恢复海洋生态环境,应该从近海开始,实行陆海并行的治理措施。我国近海污染面积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纺织品贸易摩擦的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萍 《经济导刊》2007,(10):51-51
据商务部产业损害局、进出口公平贸易局主办的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6年10月,我国纺织品已经受到或正在接受他国贸易设限制裁的案件总数高达70多起. 2002年入世以后,国际社会对我国纺织品发起的案件有64起,占案件总数的90%以上,2005年共发起19起,2006年前10个月共发起24起,由此可见,针对我国纺织品的贸易摩擦案件总数正在呈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13.
《资本市场》2013,(2):108-109
海外并购已然成为高度活跃的资本运作助推器,也成为上市公司全球化运作的潮流。  相似文献   

14.
近中期,在全球油气供应充裕、能源供应呈多中心的格局下,善用国际资源、在开放条件下维护能源安全,更符合我国国家利益。当前,应加强我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大力推动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加大国内石油储备力度。应善用国际资源和保护性利用国内资源,在利用国际资源的同时,将部分国内资源作为战略储备,更有利于我国应对未来世界能源市场的变化,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方晋 《发展研究》2011,(8):9-12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不仅改变了全球经济增长、贸易和投资格局,对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和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新兴经济体既是石油供给的主要来源,也是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对全球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均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新兴经济体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能源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能源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且也是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基础.能源特别是石油资源具有特殊的战略价值.正确认识和分析我国能源地缘格局,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煤制天然气能减少石油和煤炭制品的消耗,有望成为治理目前雾霾锁城的途径之一。目前中国天然气较为短缺,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35%左右。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7.5%。而要改变能源消耗格局,利用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特点发展煤制天然气产业,是缓解我国天然气供求矛盾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于洋  张丽梅  陈才 《经济地理》2019,39(7):14-21
文章在对2007—2015年我国东部10个省(市)能源—经济—环境—科技四元系统协调度和发展度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引入"耦合度"模型评价四元系统协调和发展之间耦合现状。并通过引入核密度函数分析方法,对各个子系统、协调度、发展度和耦合度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经济子系统发展度较好,但是存在"两极分化"。②能源子系统发展度水平不高,但有所提升。③环境子系统发展度态势良好。④科技子系统发展度水平最低,"两极分化"有减弱趋势。⑤整个四元系统协调度较好,但存在两极分化;发展度水平相对偏低,提升速度明显;协调发展之间耦合度基本保持稳定。针对上述问题,文章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今,全球创新环境与格局正发生重大变化,突出表现为:世界已进入高强度研发时代,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依赖加深;创新全球化和网络化改变了以往的国家和企业创新模式,创新要素跨国流动呈现新特征;创新多极化格局渐成,新兴经济体和亚洲国家成为新的创新极;跨国公司从生产全球化向创新全球化升级。展望未来,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创新的局面仍将持续,我国将对全球创新格局变化继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的全球创新格局给我国引进高端生产要素和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带来契机,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相对提升是必然趋势。但国际间激烈的创新竞争对我国创新环境和政策提出严峻挑战。推进改革开放,改善创新环境,提升创新体系效率,不仅是我国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世界格局变化和国际竞争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