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理论上总结扶贫资金支出对农村贫困的减贫效果,构建扶贫资金支出与农村贫困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扶贫资金对农村贫困发生率、农村贫困深度、农村贫困强度具有正向减贫效果的研究假设,以宏观调查数据度量我国农村贫困程度,揭示我国农村贫困的变化趋势,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对扶贫资金支出结构的动态减贫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扶贫专项贷款对农村贫困发生率具有正向减贫效果;以工代赈资金对农村贫困发生率、农村贫困深度以及农村贫困强度具有正向减贫效果;扶贫发展资金对农村贫困深度具有正向减贫效果,而扶贫专项贷款对农村贫困强度的冲击则显示出负向减贫效果;扶贫发展资金对农村贫困强度具有显著负效应。据此,文章提出改善扶贫资金支出结构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贫困很大程度上就是农村的贫困.本文利用第一手的调查资料,从农民的生存状况和政策需求出发,探讨了农村贫困的原因、农村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以及农民对扶贫政策的期望,得出了农民迫切需要扶贫、扶贫需要注重开发、扶贫要顺应农民需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6,(11)
为了探讨我国农村灾难性卫生支出界定标准,文章以2015年河北省迁西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家庭健康询问调查资料为基础,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和约登指数,探讨其作为河北省农村灾难性卫生支出界定标准的可行性,以期对未来河北省精准健康扶贫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民消费贫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民的贫困是中国贫困问题的核心。从1978年至2007年中国农民家庭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变化来看,农村人口的总量、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支出、第一产业的产值、以及接受小学以上教育的农民人口比例这四方面的影响是显著的。因此,中国的扶贫政策应该加强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支出、提高第一产业的产值水平、在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的同时国家更多地分担其教育费用。  相似文献   

5.
黄万华  陈翥 《经济论坛》2014,(4):115-118
造成落后地区农村贫困的原因既有经济因素,也有政治、社会因素。单一的财政扶贫政策难以使农村落后地区脱贫,要消除贫困必须深入分析农村贫困的成因。基于权利贫困与能力贫困,剖析了湖北省鄂东北农村地区贫困的原因,分析了能力贫困、权利贫困与阶层固化、政府信任感的影响机理,提出了缓解、消除农村贫困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我国扶贫政策的目标构建了“收入主导型”的多维贫困识别指标,并对成人和儿童设置了差异化的多维贫困识别标准,以此为基础运用CFPS数据度量了我国多维贫困的程度,最后进一步探究多维贫困产生的原因。有74%的儿童存在至少一个维度上的贫困。儿童的多维贫困程度比成人严重,儿童健康和教育维度贫困率都在20%左右,亟须从生命周期视角下构建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对多维贫困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因素、家庭负债情况等因素影响显著,折射出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等政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7.
易艳玲 《经济师》2009,(1):242-243
在全国农村贫困普遍缓解,农民收入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的同时,西部地区农村的贫困问题却相对越来越突出。基于西部农村贫困的特点,目前西部农村反贫困政策的重点,就应该是救助性反贫困政策——农村低保制度;在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基础上,再通过开发式扶贫项目等的实施,提高贫困地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在发展中实现绝对贫困问题的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8.
金丽  张丽明 《经济论坛》2013,(10):13-14
文章分析了河北省金融扶贫的现状和问题,深层次剖析政府、金融机构和贫困农民在扶贫过程中的关键点,进而探索河北省农村扶贫模式的创新形式,以加强和完善金融扶贫工作,大力促进河北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9.
为了厘清财政支出政策的减贫效应和作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支出工具治理相对贫困的积极作用,本文首先运用PSM方法验证了政府转移性支出扶贫效应和投资性支出的增收效应;其次,构建包含两类家庭的异质性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以揭示财政支出政策治理非李嘉图家庭相对贫困的经济机理;最后,构造"相对贫困指数"以评估财政支出工具治理相对贫困的动态效应.研究发现:积极的政府转移性(扶贫)支出政策具有迅速治理相对贫困的功效,但是对非李嘉图家庭工资收入存在"挤出"效应;虽然积极的政府投资性支出政策挤出私人投资,但能有效提升非李嘉图家庭就业和劳动收入,具有良好的相对贫困治理效应;积极的政府消费性支出政策会刺激短期需求、促进就业、拉动总产出增长,从而增加非李嘉图家庭收入、减少相对贫困,但是,长期而言会挤出居民消费,并且政策效应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不及投资性支出.因此,"精准导向"的积极财政支出政策能够提升相对贫困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收入及健康、教育、生活状况、卫生状况和食物支出五个非收入指标,构建了“收入导向型”多维贫困指数,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农村子样本,考察多维贫困的识别、追踪和流动性问题。在比较了6维贫困指标和多维贫困指标对贫困识别的效果后研究发现,仅依据收入、教育和生活状况三个维度即可有效识别和追踪贫困家庭,并且在这三个维度下均处于贫困状态的农村家庭跳出贫困陷阱的概率显著低于一般收入贫困家庭。研究表明,扶贫政策应当在减少收入贫困基础上更多关注多重剥夺对贫困家庭整体福利的影响,并致力于提高贫困家庭的持续脱贫能力以增强其跳出贫困陷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方黎明  张秀兰 《财经研究》2007,33(12):47-57
中国农村制度化扶贫是一种开发式扶贫战略,其政策效应日益削弱: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更为分散;相当数量的真正贫困人口没有能力从扶贫项目中受益;现行的扶贫策略也难以有效针对疾病、教育等致贫风险。现阶段中国扶贫政策在收入救助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提高贫困风险人群应对贫困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河北省持续加大扶贫投资力度,但总体效果还不是十分理想。本文针对"环首都贫困带"的现实状况,提出破解"环首都贫困带"扶贫困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作为经济增长,运用1988~2010年新疆农村人均纯收入分组数据,研究新疆经济增长与农村贫困变动之间的关系,并且对经济增长影响贫困变动的途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新疆农村贫困的减少起到了显著的作用,而农业的发展和非农就业的增长是提高农民收入从而减缓农村贫困的主要途径。因此,推动农村经济增长仍然是新疆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资产扶贫具有重要的主体培育和增能作用。本文在多维贫困理论和测度方法基础上构建了多维资产贫困指数,运用2012年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家庭资产贫困的特征事实和非正规金融的多维减贫效应。研究发现:农村家庭资产缺乏现象较为普遍,无论是低收入家庭还是高收入家庭的资产积累都不理想;农村土地与住房的资产效应太弱导致高收入家庭将财富转化为住房资产时遭受了更严重的"隐性剥夺"。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家庭收入与资产积累产生了显著的逆向分配作用,其更多地有利于中高收入家庭而不利于中低收入家庭多维资产贫困的减缓,由此扩大了农村中高与中低收入家庭多维资产贫困不平等程度。据此,应着手构建资产扶贫的政策体系,这对于乡村振兴及资产扶贫赋予脱贫人口持续发展能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来自农户的调查数据对湖北省红安县农户的贫困状况从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两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剖析了农户贫困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农户的贫困状况提出了相应的扶贫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政策上以扶贫到户作为今后扶贫的工作的重点,结合云南省的实际情况,推广小额信贷扶贫到户在我省扶贫工作中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保证小额信贷扶贫工作的健康顺利进行,本文在对云南农村贫困问题再认识的基础上,分析如何打破云南贫困循环机制,探讨一种新的打破贫困循环机制的介入质-小额信贷扶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扶贫资金投入与贫困减少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别以中国官方贫困线和国际贫困线为标准,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就中国政府的农村扶贫资金投入和贫困减少的长、短期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扶贫资金对农村贫困减少具有短期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从长期看扶贫资金抑制了农村贫困的减少,但这两者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贫困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经济增长在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的同时,加重了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村扶贫资金运行机制、提高扶贫项目的瞄准性,对于解决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农村贫困测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贫困测度是监测贫困状态和制定反贫困政策和战略的重要依据。农村是我国反贫困的主战场,如何科学地制定贫困评价指标体系,是全面描述和正确评估农村贫困的现状和脱贫进程,及时把握扶贫政策对缓解农村贫困的实际效果的关键,并成为当今理论研究和反贫困实践的热点。本文对农村贫困指标体系设计基础、目标层次、结构系统和指标选择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快速下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但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农村贫困问题并没有继续得到明显改善,农村贫困出现了新的特征。农村的贫困成因是多方面的,如资源禀赋不足、自然灾害、农民素质问题、国家扶贫力度不够等等。文章从客观因素、政策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贫困化的原因,同时就如何解决贫困问题给出了较为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调查分析农村贫困户劳动力结构、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等基本情况入手,分析现行扶贫政策对贫困群体的减贫绩效,提出了扶贫到户的基本途径和政策调整的依据,对改进扶贫到户作出了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