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师》2013,(10)
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护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着社会地位不高、组织化程度低、社会保障不健全、融入城市困难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体制、地方政府的城市偏向和自身素质不高,解决办法是关爱新生代农民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人力资本和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进城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身份转型过程中面临工作时间长、工资收入低,居住条件差,劳动强度大,情感支持弱等社会支持严重缺失的现状。本研究从政府、企业与社会支持角度出发,探讨构建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的有效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民工群体的内部结构产生了明显的代际分化,一群“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规模不断壮大,逐渐成长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军,在国民社会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对这一群体认识的不断深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也愈来愈多,而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总结了城镇化的理论研究,然后重点介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以期新生代农民工能更好的融入城市,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4.
社会支持是调节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缓冲因素.本文以《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CL-90量表》为工具,以在杭州的255名新生代农民工为调查对象,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使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逐步成为了我国社会生产的主力军。与传统的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有着更强的融入城市的要求。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经卫国 《经济研究导刊》2012,(18):113-114,144
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偏见,是构建和谐人格、和谐社会的迫切性要求,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了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偏见的特征、类型以及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偏见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作了理论上的探讨,进而对社会偏见现象和构建自我和谐、和谐社会目标提出合理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产生有着社会经济与政策制度上的必然性,其自身的新特点也要求权益维护制度的创新。确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平等权利理念,建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平台,鼓励创建社会公益组织。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追求的理念是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进程中面临的发展权保障的现实状况的基础上提出的。以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权,需要政府、社会团体以及农民工自身的共同努力,共同协作,形成一个社会共同体系,以创建社会管理机制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李俭国  张鹏 《财经科学》2015,(5):131-140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为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考虑到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庞大的资金需求,应该优先将市民化意愿强烈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分项计算,得出:沿海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为21万元;内陆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为16万元.加快户籍、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对于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社会成本资金来源、城市融入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相比老一代农民工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社会适应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这不仅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以及社会的关注,还需要农民工自身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农民工问题是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转型的产物,是城市和农村互相渗透的反映。农民工问题不仅是农民工自身利益问题的体现,还是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文章通过分析社会结构转型和变迁、政府定位、社会组织、社会参与、社区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多元化社会管理、农民工社会参与、加强社会公正公平提出可行性建议和对策,以期在社会层面加快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11.
认为当前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工的身份仍是农民;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社会歧视仍然存在;就业环境差、待遇低、工资被拖欠、克扣现象时有发生;社会保障权利不完善。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对策:深化户籍制度及其配套设施的改革;建立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体系;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马明  孙正林 《经济师》2015,(2):240-242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文章通过应用灰色模糊评价法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进行评价,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过程中存在的社会保障缺失、社区活动参与度低等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新生代农民工社区管理体系,加大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力度等方面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在分析成都市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增加工资收入、重视网络媒体的作用、加大对公益性教育性网络投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相较于传统农民工,其对城市的向往更强烈,目前其人数在我国已经突破1个亿。随着国家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深化和转型,其社会融入问题逐渐由个人发展问题扩大为群体发展问题,应以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和心理融入三个维度,从政府、社会、个体等角度提出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往研究都发现新生代农民工非常执着于购买能够代表城市身份地位的商品,但缺乏对这一现象背后的机缘分析.本文构建了能够解释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地位消费独特性的研究模型,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自我概念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地位消费最主要的因素,这意味着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将自己定位于城市人;社会认同威胁对地位消费也有显著影响,这一变量解释了新生代农民工地位消费被动性的缘由;物质主义倾向对地位消费的影响最小.通过地位消费,新生代农民工塑造出了与城市同龄人无明显差异的形象,这提升了他们在城市生活的自信心,满足了他们自尊的需要,增加了他们的成就感.地位消费在本质上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也是他们融入城市生活最简单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
已有的工会效应研究忽视了农民工对于融入城市社会的特殊诉求,因而工会影响农民工过度劳动的逻辑有待深化,效应仍需评估,基于此,本文结合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考察加入工会对新生代农民工过度劳动的影响,并重点剖析社会融入效应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加入工会能够显著降低新生代农民工的过度劳动水平,纠正潜在的选择性偏误后,结论依然成立;工会对新生代农民工过度劳动的影响呈现异质性.相比于80后农民工,工会对90后农民工过度劳动的缓解作用更大;机制分析证实,工会之所以能缓解新生代农民工的过度劳动,是因为加入工会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社会融入感.本文是工会效应研究的一次有益探索,有助于丰富工会理论,也为缓解农民工的过度劳动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经济融入、社会融入、文化心理融入层面分析了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着重剖析了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制度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并从制度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提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滢 《当代经济》2011,(15):42-43
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理论价值有助于提升我国民主政治的现代化层次、促进民主运作的文明化、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政治素质。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实意义在于,有利于化解矛盾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合法权益、降低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的价值所在。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有序的政治参与还呈现出明显的社会不公正。这需要构建政治公正、经济公正、教育公正、价值公正四位一体的社会公正体系,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推进农民工及其家庭融入城市,享受与城市户籍居民身份统一、权利一致、地位平等的公共服务和权益保护,是促进我国城市化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条件。通过在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进行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1000余名农民工的调查问卷,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个体结构与社会结构,研究了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提出了建立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增强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形成培训就业长效机制,增强农民工市民化能力,优化农民工市民化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