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造业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围绕服务化创新转型,纷纷加大供给侧高端创新人才引进力度和实施管理"跟进"。江苏已经积聚了相当数量的创新人才;人才结构具有年轻化和学历层次高等特点;江苏人才政策体系比较完善,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也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人才地区分布不均衡等不利因素。本文分析人才集聚驱动创新的自我增强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内生增长效应。运用《江苏统计年鉴(2015)》等相关统计数据,测度了江苏人才集聚综合引力水平、人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净收益效应、人才集聚作用于区域科技创新的数量机制,提出通过完善人才管理运行机制、促进人才流动和区域平衡、发展和集聚本地产业/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等政策综合运用,发挥创新人才集聚效应,在制造业服务化人才支撑不足的背景下培育业态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2.
苏州要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重中之重是要在打造创新人才高地、集聚高端人才方面取得突破,要把新兴产业作为今后区域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区域转型升级,从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完善人才培育体系、拓宽人才引进模式、打造人才乐业环境方面着手,不断提升苏州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3.
全球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引进、集聚海外人才是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学习发达国家人才引进政策的成功经验,对提升我国引进海外人才工作质效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市国际人才争夺战由来已久并不断升级,但针对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水平、影响因素和差异化政策供给的研究鲜见。以“国际人才集聚指数-国际人才集聚影响因素-国际人才集聚政策”为研究主线,以中国36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通过构建人力资本“投入-过程-产出”价值链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指数排名分为3个差异显著的层级。其中,第二和第三层级之间无较大差距,但与由北京、上海组成的第一层级相比大幅落后。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影响因素分化明显,第一类城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全球城市品牌文化;第二类城市为创新型经济发展;第三类为外资传统工商业企业和产业集聚。对应地,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政策供给围绕外资传统工商业国际人才集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国际人才集聚、多样性和包容性国际人才文化氛围营造存在三大差异化选择。首次构建人力资本“投入-过程-产出”价值链模型,为从机理上深入探索中国各类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模式及提升路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城市国际人才争夺战由来已久并不断升级,但针对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水平、影响因素和差异化政策供给的研究鲜见。以“国际人才集聚指数-国际人才集聚影响因素-国际人才集聚政策”为研究主线,以中国36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通过构建人力资本“投入-过程-产出”价值链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指数排名分为3个差异显著的层级。其中,第二和第三层级之间无较大差距,但与由北京、上海组成的第一层级相比大幅落后。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影响因素分化明显,第一类城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全球城市品牌文化;第二类城市为创新型经济发展;第三类为外资传统工商业企业和产业集聚。对应地,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政策供给围绕外资传统工商业国际人才集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国际人才集聚、多样性和包容性国际人才文化氛围营造存在三大差异化选择。首次构建人力资本“投入-过程-产出”价值链模型,为从机理上深入探索中国各类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模式及提升路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6,(3)
人才引进,可以促进要素升级、加快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继续释放和创造人口新红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转变。人才引进,是下一阶段推动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之一。高端人才的引进,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对于山西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文章从住房、社保、子女入学、配套措施、公共服务机构、创业扶持等方面分别提出了高端人才引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今国际社会的竞争根本在教育,关键在人才。在大力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浪潮下,江苏省紧跟时代步伐,重点关注高端人才的成长与合理利用。近几年来,江苏省政府更是制定了各种吸引高端人才进驻的政策,积极发挥高端人才在推动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科研水平显著提升等方面的领头作用。本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江苏省高端人才在数量、分布、来源上的流动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四项影响高端人才流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在江苏省深化经济社会体质改革背景下进一步引进、培养、壮大高端人才队伍,促进高端人才在江苏省内“正向流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上海产业基地的调研结果表明,外资主要集中在电子及通信设备、汽车、石油化工业,并微观集聚于三大产业基地,集聚路径表现为“政策导向、产业导向和重大外资项目导向”的产业链垂直集聚。同内生性产业集聚相比,上海外资产业集聚定位高端并有利于技术转移与扩散;但是其集聚路径日益“锁定”政策依赖和成本依赖,地方根植性差。  相似文献   

9.
企业集聚创新要素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基础。该文总结和归纳了典型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技术、资金、人才、政策和体制等方面集聚创新要素的先进经验,并以此提出了激励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拓宽创新资金来源渠道、促进创新成果向企业集中、加大财政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扶持和完善创新创业税收激励政策等五项促进我国企业集聚创新要素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金融危机或将撼动传统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但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还面临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明显滞后,金融资源聚集度不高,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及高端金融人才缺乏的挑战。为此,当务之急是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一步集聚和配置金融资源,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吸引和培养全球性的高端金融人才。  相似文献   

11.
吴建华 《新经济》2013,(26):100-100
为了加快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本文对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人才引进环境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可以从改善人才引进政策环境、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发挥人才市场效能等方面入手,营造良好的人才引进环境.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的发展刺激了科技人才的全球流动,并促使各国在全世界范围内争夺高技术人才。本文根据当今科技人才在世界各国之间流动的数据和各国引进高端海外科技人才的相关政策,发现全球科技人才流动的新态势和新特点,分析导致科技人才流动的原因,为决策机构制定科学的人才政策提供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13.
软实力破局     
吴佳 《商周刊》2013,(13):32-33
意欲成为集聚高端人才、高端产业的发展高地,建设辐射山东半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青岛高新区,必须聚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高端人才。  相似文献   

14.
美国是海外华人科技人才最主要的集聚地,在美华人科技人才的回流意愿是我国海外科技人才引进工作的风向标。其中,自身职业发展状况、所在国的人才吸引力、国际经济形势、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状况是影响在美华人科技人才回流意愿的四大变量,也是我国海外人才引进政策调整的主要依据。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于问卷调查等实证分析,分别探讨了上述四变量对在美华人科技人才回流意愿的影响程度,探寻了我国海外科技人才引进政策转型的基本思路与路径。  相似文献   

15.
贾夕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21):150-154
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科技人才短缺制约了众多中小城市的发展,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科技人才获取发展动力刻不容缓。基于当前中小城市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科技人才的现实条件,分析了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人才具备后发优势等5种机遇,认为促进因素与制约因素并存,既要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又要直面困境逆势而上。据此,针对性地设计出蓝海战略等6条聚才路径,以期为中小城市各级各类组织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作为推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发展在推动军民两用知识创造和技术溢出、吸引军民高端要素集聚及聚合区域创新动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梳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基于“空间—政策—技术—产业”4个维度分析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内在机理,提出完善基于系统耦合的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政策制度体系,构建基于区位优势的军民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形成基于完整价值链的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形态以及构建基于军民协同创新的区域创新网络等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路径,为推动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发展,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工业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孙月琴 《当代经济》2021,(4):126-129
人才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撑,郑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加强对人才的引进至关重要.本文在对"智汇郑州"人才政策从实施背景与具体内容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分析了该人才政策的优势与局限性,通过数据分析阐明了"智汇郑州"人才政策对郑州市发展的影响,最后从加强本地人才培养、加强针对性合作、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完善城市环境配套服务四个方面对郑州市完善人才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完善人才激励政策,提高人才竞争力,对于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改革为事件冲击,利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高端人才引进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降低了企业劳动要素相对价格,显著地提高了政策内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发现,竞争性行业、非国有企业、非资本密集型企业和高技术含量企业受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影响更大。机制分析发现,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降低了人才要素相对价格,不但能激励企业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促进人力资本深化,而且能促进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增加研发人员和技能人员数量,以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因此,建议加大人才税收激励力度,促进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提质增效;完善人才引进制度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企业人才培养制度,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  相似文献   

19.
基于荷兰监视器模型构建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采用主成分分析/数据包络分析(PCA/DEA)复合评价模型,对广东省高新区创新集群进行实证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广东省高新区创新集群在高新技术企业数、集群集聚程度、区域间联系、行业组织作用、国际合作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超效率值,正逐步发展成为创新型的高端产业集群。最后从创新发展模式、壮大创新型产业集群、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强科技金融结合和集聚创新人才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广东省高新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孙文浩 《财经科学》2021,(3):119-132
使用1999-2017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准实验研究框架,并结合90米分辨率的地理坡度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研究高铁网络对沿线城市创新的影响效应.主要发现:(1)高铁网络引发的科研人才流动实际造成沿线城市的科研人才产生了逆集聚现象;(2)高铁网络引发的沿线城市科研人才逆集聚现象是降低城市创新水平的重要原因,主要发生在非东部地区以及科研人才集聚水平较低的城市;(3)科研人才集聚借助高铁网络存在从小城市向大城市转移的趋势,并在创新总量上有利于促使区域创新产出水平显著提高;(4)流动不等于集聚,虽然科研人才借助高铁网络会从非东部地区沿线城市向东部地区流动,但东部地区沿线城市的科研人才集聚水平却是未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因此,基于沿线城市高质量创新发展视角,政府应出台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促使科研人才集聚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布局,加速科研人才集聚从小城市向沿线大城市的转移进程,疏通人才集聚的"内循环"流动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