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本文在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考察了教育在家庭创业中的作用.研究发现:(1)教育本身确实对家庭创业存在正向激励作用,但是这种激励作用会随着个体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呈现边际递减倾向;(2)教育程度越高,家庭创业越倾向于机会型创业;教育程度越低,家庭创业越倾向于生存型创业;(3)教育程度...  相似文献   

2.
个人禀赋、制度环境与创业决策:一个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发现,返乡者的企业家人力资本、可支配财富、教育程度等个人禀赋因素对创业决策有着重大影响;同时,政府的质量对返乡者的创业倾向也有相当大的影响。虽然上述因素的变化可在边际上大幅度影响返乡者选择自雇型创业的倾向,但对于其规模型创业倾向的影响要弱得多。上述实证结果表明,为了激励创业活动,政府应首先减少腐败和提高办事效率,并充分认识到,自雇型创业而非规模型创业才是最有效的帮助对象。  相似文献   

3.
生存型与机会型创业者的行业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者的行业选择是创业成功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生存型与机会型的创业者在创业者个人特征、创业投资回报预期、创业壁垒和创业资金来源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对他们的行业选择有一定的影响。在对生存型与机会型创业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层次分析法理论建立行业选择决策模型,对生存型与机会型创业者的行业选择作出评价,并对结果进行行业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实际调研、深度访谈和实证分析,探索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动机、创业资源与创业模式之间的作用路径,校验创业资源在创业动机与创业模式之间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创业动机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模式的选择,经济性动机与生存型创业正相关、与机会型创业负相关,社会性动机与机会型创业正相关,成就性动机与生存型创业负相关、与机会型创业正相关。同时,创业资源对创业动机和创业模式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面性。据此提出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政策建议,即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动机,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合理选择创业模式,营造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5.
以中加国际合作项目“自雇型企业创业培训”为背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开发了适合我国下岗失业者等弱势群体创业的生存型创业模式,即社区创业工程。经过4年的应用实践,这种以社区为活动中心,以培训和指导下岗失业者创建自雇型企业为基本内容,以政府小额贷款、企业项目合作为基本支持的社区创业工程,有助于使一部分具有创业能力的失业者成为创业型就业者,能够创造就业岗位,将社会性失业问题部分地消化在社区、解决在社区。给出了社区创业工程的概念与总体设计思路、系统的节点与任务、系统运行的机理和系统良性运行的体制与制度保证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将制度性交易成本纳入传统的创业选择理论模型,厘清"行政审批改革-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创业活动增加"的理论逻辑,并基于CGSS 2008微观数据,实证研究了行政审批改革对个人创业活动的影响.结果 表明:行政审批改革能够带动创业意愿平均上升3.8个百分点.区分创业主体时,低个人收入组、低家庭收入组和低社会网络组等高制度成本群体的创业倾向显著提高;区分创业类型时,行政审批改革同时提升了机会型创业和生存型创业的意愿,但对前者促进作用更大;区分创业行业时,低端服务业创业显著增加.机制检验显示,集聚水平提升有助于行政审批改革创业促进效应的释放,且制度成本较高的城市推行行政审批改革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信仰的力量:宗教有利于创业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创业理论一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宗教。基于CGSS(2006—2010)数据,本文从微观层面考察了宗教信仰对个体创业选择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无宗教信仰者而言,有宗教信仰者创业的概率更大。使用历史上省级层面宗教活动场所作为工具变量,纠正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正向影响依然存在。这一正向影响存在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宗教信仰改变了创业偏好,同时宗教组织所构建的社会资本放松了创业约束。此外,宗教对自雇层面创业的影响还存在一个作用机制,即由于宗教与现代教育之间潜在的冲突性,导致信徒人力资本投资下降,无法在劳动市场就业,被迫选择自雇型创业。  相似文献   

8.
以往有关高房价与创业的研究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基于2002年和200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分析了高房价对城镇居民创业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高房价能够提高中国城镇居民的创业概率,负担房贷会降低城镇居民创业的可能性,高房价刺激的多为自雇型创业,对老板型创业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由于促进的大多是自雇型创业,所以不能高估高房价对创业活动的激励作用,在未来鼓励大众创业的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其他制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探讨农民工自雇就业对其实现举家迁移的影响。研究发现:自雇农民工比受雇农民工更倾向于举家迁移,这一现象在女性、新生代、未受过高等教育、跨省迁移和高收入的农民工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在运用工具变量控制潜在内生性、采取倾向得分匹配法纠正选择性偏误后,上述结论仍然稳健。同时,自雇就业也有利于农民工选择其他家庭化迁移程度较高的迁移模式,自雇就业对农民工家庭化迁移的正向影响随着家庭化迁移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农民工自雇就业促进举家迁移主要是通过城市独立居住和农村土地转出的家庭空间资源再配置机制实现,而配偶不工作和老人随迁等家庭劳动力资源再配置机制的作用相对较弱。研究结论表明,通过积极扶持自雇就业等灵活就业形式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工实现举家迁移,为自雇就业农民工提供城市居住、农地转出等方面的便利有助于这一机制的实现,而城市则应针对性地制定符合自雇就业农民工特点的公共服务政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三期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以及中国银保监会提供的金融许可证信息数据库,采用Probit模型考察了银行竞争对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竞争可以有效提高家庭创业的概率,银行竞争指数每提高1个单位,家庭创业的概率就会提高0.126个百分点。通过对机制路径研究发现银行竞争既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家庭创业,也会通过提高居民金融素养促进家庭创业。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银行竞争对生存型创业的促进作用小于机会型创业,对低技术创业产生了促进作用,对高技术创业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当加强银行监管后,银行竞争更有利于提高家庭创业的概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广东省21个地区1991-2007年面板数据,对自雇创业率与失业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失业率变化对自雇创业率变化影响不显著,而自雇创业率变化对随后的失业率变化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一结果支持了创业可降低失业的企业家效应假说,并不支持高失业率会影响自雇创业率的难民效应假说。上述发现从经验证据上支持了我国当前实施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合理性,并蕴含着一定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2.
农村金融多样性对农民创业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背景下,金融多样性发展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CLDS2012提供的村庄层面金融多样性信息,实证研究了村庄金融多样性对农民创业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1)金融多样性对农民创业决策有显著促进作用.具体而言,金融多样性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农民创业概率将提高0.8个百分点;(2)金融多样性能有效促进"雇主"型创业,而对"自雇"型创业无显著影响;(3)非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民创业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正规金融机构;(4)正规金融机构有助于"雇主"型创业,而非正规金融机构有助于"自雇"型创业;(5)金融多样性有助于提升农民未来"雇主"型创业的意愿.文章不仅为理解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为提升农村地区创业活力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刘洪伟  李骏 《技术经济》2015,34(2):27-34
利用2013年中国中小板和创业板的456家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对公司治理结构与创业导向的相关关系以及制度环境和企业所有制对该关系的调节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层级多元回归结果表明:高管结构越年轻化,企业越倾向于选择研发积极型创业导向;高管持股比例越高,企业越倾向于选择资产增值型创业导向。分组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制度环境对创业型企业的治理结构与创业导向的关系起差异性调节效应,并且该调节效应在相对落后制度环境下的表现强于在相对发达制度环境下的表现;企业所有制对创业型企业治理结构与创业导向的关系起差异性调节效应,且该调节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的表现强于在国有企业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创新创业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基于组态视角,整合管制、认知和规范3个制度环境层面前因条件,以及能力感知、机会识别和失败恐惧3个创业认知层面前因条件,以全球创业观察数据库中的51个国家为研究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讨影响不同创业模式的多重并发条件与因果复杂机制、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创业模式差异及创业模式演化路径。研究发现:第一,生存型创业驱动机制可划分为制度环境缺失的能力驱动型模式、规范制度主导的机会识别型模式和制度环境缺失的风险承担型模式3种。第二,机会型创业驱动机制可划分为规范制度缺失的创业认知型模式、规范制度引导的机会识别型模式、认知制度支持的创业认知型模式和管制制度保障的能力机会型模式4种。其中,机会识别是驱动机会型创业的关键条件,管制、认知和规范三维制度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可以推动高机会识别群体选择机会型创业。第三,要素驱动型经济体以生存型创业为主,部分国家推动机会型创业;效率驱动型经济体同时发展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创新驱动型经济体高度重视机会型创业。在此基础上,构建路径选择—模式演化—经济体转型研究框架,为推动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演化进而向创新驱动型经济体转型升级、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5.
陈刚  邱丹琪 《财经研究》2021,47(3):95-109
自汉代以来,儒家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人们的传统信念和价值观,对人们的经济决策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基于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使用流行病学方法识别了儒家文化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研究发现:(1)以明清进士密度衡量的儒家文化显著地提高了劳动力的创业概率,这在控制了劳动力出生地和14岁居住地经济条件、对样本进行反复清洗以及使用历代书院密度衡量儒家文化的检验中都是稳健的.(2)选取文庙建庙时长和到山东曲阜的距离作为儒家文化的工具变量,工具变量方法估计依然表明儒家文化显著地提高了劳动力的创业概率.(3)异质性分析表明,儒家文化显著地提高了"自雇"型创业和低教育组劳动力创业的概率,而对"雇主"型创业和高教育组劳动力创业概率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外来文化的冲击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儒家文化对劳动力创业概率的促进效应.上述结论说明,弘扬优秀的儒家文化有助于促进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繁荣与发展,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6.
现有研究认为,创业经验差异是专家创业者倾向于选择效果逻辑和创业新手倾向于选择因果逻辑的重要原因。基于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两类中小企业创业者(创业专家与创业新手)的创业决策逻辑差异,以及创业自我效能感与环境不确定性感知对创业者与创业决策逻辑选择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创业专家明显倾向于选择因果逻辑而非效果逻辑,而创业新手明显倾向于不采用因果逻辑。环境不确定性感知水平和创业自我效能感越高(低),创业者越倾向于选择效果(因果)逻辑。最后,环境不确定性感知水平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均显著负(正)向调节创业者选择效果(因果)逻辑。  相似文献   

17.
《现代经济信息》2009,(4):40-42
人们的创业活动大致分为两类:机会拉动型和生存拉动型。机会型创业者把创业作为其职业生涯中的一种选择,而生存型创业者把创业作为其不得不作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创业活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创业型流动劳动力是创业活动的重要主体之一。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本文引入个体偏好异质性和技能异质性,构建出一个空间品质内生驱动的创业型流动劳动力区位选择理论模型,探讨空间品质对创业型流动劳动力区位选择的影响机制,并使用2011—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且匹配地级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理论研究发现,以不可贸易品的种类、数量、质量及消费可及性为代表的空间品质、区域生产率水平和劳动力市场规模是创业型流动劳动力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不仅有效地验证了上述命题,还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不同受教育年限、年龄、工作时间和户口性质等个体特征的机会型创业者和生存型创业者,对空间品质的反应程度和方向具有差异性。为此,政府应多维度改善和提升空间品质,制定和实施差异化、动态化创业扶持和保障措施,优化区域创业环境,激发创业活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TPB理论修正和江西省17个县262名返乡创业农民工有效样本数据,利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从主观规范、创业态度、风险感知和感知行为控制四个潜变量来探讨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影响路径。中国农民工创业正处于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并立状态,并有逐步向机会型创业过渡的趋势;风险感知和家庭成员意见均对农民工创业意愿形成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自2014年以来,中央及各级政府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了大量政策,以鼓励和支持创新型创业。创新型创业,往往需要参与者拥有一定水平的知识或技能。基于2012年、2014年、2016年全国劳动力动态调查个体数据,在政策范式转换背景下检验劳动者技能对其创业选择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不同技能类别的差异。结果显示,“双创”政策对于劳动者创业具有促进作用,但有技能的、技能水平较高的劳动者并未受到充分激励,其更倾向于受雇而非创业。由此,为了真正驱动经济创新转型,国家应当为有技能的劳动者开展创业活动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支撑条件,从而有效激励创新型创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