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我国现行课税方式的差异,将各种间接税归纳为四类,并以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分别设计税收转嫁方法,把所有间接税都转化到各种最终需求产品和服务上体现,系统地分析测算了当前的税收负担结构,并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最终需求中,投资品的税收负担明显超过居民消费和出口,以投资需求为主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是导致近年税收总体水平较快增长的直接  相似文献   

2.
3.
我国企业税负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论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及社会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及社会效应●张紫东商品经济是税负转嫁的经济前提,税负转嫁是一切商品经济共有的现象,这是已为人知的学术论断。但进一步研究会发现,税负转嫁不只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在商品经济运行中,它还是一个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并也受制于某些经济的和...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企业税收负担问题历来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地方经济发展最尖锐、最敏感的问题之一,通过对房地产业税收负担的研究为政府和企业就企业税收负担问题提出一些可供借鉴的对策,在对税收负担进行测算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中国现行房地产税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具体建议,为房地产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业界和学界普遍关注的银行税负是否过重的问题,我们从制度安排、国内行业比较和国际同业比较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的名义税负水平确实略有偏高,但若考虑到行政垄断保障了银行业当前的高盈利,这种偏高的税负是合理的,可以理解为对银行业所享受的垄断租金的惩罚性税收机制。但从长期来看,为了应对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银行业需要进行税制改革,建议逐步将营业税转为所得税。  相似文献   

7.
方红 《经济师》2013,(1):59-60
我国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税制改革,目标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文章利用相关数据,对我国近年来的宏观税负、企业税负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进一步改革税制、促进企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税负转嫁指纳税人通过商品交易 ,以提高商品售价或压低商品购入价格等方法 ,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的一种行为。它对收入分配、企业负担、商品价格、社会生产和消费等方面都有重大影响 ,因此 ,它也是企业进行税务策划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税负转嫁的主要制约因素由税负转嫁的定义可知 ,税负转嫁是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来完成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商品的价格主要是由市场决定 ,采取自由价格形式 ,这就为税负转嫁活动的进行创造了前提条件。但是 ,税负能否顺利转嫁出去 ,还要受到以下主要因素的制约。1、税种。一般来说 ,课于商品、劳务等的流…  相似文献   

9.
宏观税负水平的变化在税收收入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引发普遍关注。我国当前的宏观税负水平,是在税制没有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合理组织税收收入,适应经济增长和全社会收入水平提高而形成的。从实际税负看,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尚在合理区间。但是从结构上看,存在明显税负偏差。应在稳定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基础上,推进税制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纳税信用评级披露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纳税信用评级对企业税负水平的影响效果,并进一步探析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提供经验证据。研究发现,纳税信用评级为A的结果起到了减轻企业整体税负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是降低了所得税税负,对流转税税负和增值税税负的影响并不明显。异质性检验表明,纳税信用评级政策对A级企业"减税"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在联合"惩戒激励"双重阶段、重点产业、非国有企业以及税收征管力度大的地区体现得更为明显。在影响机制方面,纳税信用评级结果为A通过增加企业纳税遵从,促进"应收尽收",同时给予足够的税收和融资等政策优惠,促进"应享尽享",在二者共同作用下,降低了企业整体税负。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税收征管和企业税负的相关研究,也为推动减税降费,实施精准有效的征管方案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税负的轻重是税制改革的内容之一。研究我国宏观税负必须正视税制结构、征税对象、税源构成等西方国家的区别。中观税负的限度点应时间、地点、条件不同而不同。微观税负取消调节税实行税后还贷,税后承包的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分析宏观税负的意义并对高低税负国进行划分.分析了我国三种口径的税负,并对国内外宏观税负进行比较分析.然后深入分析影响宏观税负的各种因素.得出目前我国宏观税负偏高、结构不均衡的结论.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应当立足于经济发展现状,考虑纳税人的承受能力,同时又能使税收对经济发展发挥必要的调控作用,最后从税收政策与政府职能角度提出解决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宏观税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银 《时代经贸》2010,(22):199-200
本文首先分析宏观税负的意义并对高低税负国进行划分。分析了我国三种口径的税负,并对国内外宏观税负进行比较分析。然后深入分析影响宏观税负的各种因素。得出目前我国宏观税负偏高、结构不均衡的结论。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应当立足于经济发展现状,考虑纳税人的承受能力,同时又能使税收对经济发展发挥必要的调控作用。最后从税收政策与政府职能角度提出解决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宏观税负与税制结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目前宏观税负与税制结构是渐进式经济改革和税制改革的产物,随着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它们对经济增长的扭曲效应越来越大。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确定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推进税费改革,建立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税制结构。  相似文献   

15.
增值税扩围改革对服务业行业流转税负担的影响同时包含"税率提高的增税效应"与"进项抵扣的减税效应"。利用投入产出表数据分析并测算增值税扩围改革影响各服务业行业流转税负变动的净效应,结果发现:不同服务业行业的税负变化情况差异较大,商务服务业等大多数行业的税负将减轻,但租赁业等部分行业的税负会加重,税改后的增值税税率水平选择与中间投入比率是影响服务业行业税负变动的主要因素。为了优化服务业发展的税收环境,使增值税扩围改革有助于减轻服务业的流转税负,应根据税负平衡点审慎选择服务业行业税改后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当前制定的租赁业、交通运输业的试点税率水平偏高,有必要予以降低。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枫  吴海燕 《经济论坛》2003,(13):15-15,21
当前,关于宏观税负水平的争议颇多,有的人认为高了,有的人却认为低了,其实造成他们结论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计算口径不同。笔者认为,要客观反映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应采用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来表示,这样算更符合我国的国情,可以真实地反映实际的宏观税负水平。一、当前我国实际的宏观税负水平宏观税负=政府收入/GDP政府收入=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企业亏损补贴+社会保障资金目前我国尚未开征社会保障税,绝大部分社会保障资金还未归于税收范畴或纳入国家预算中。同时,我国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实行的是“统账结合”制,多年来…  相似文献   

17.
在比较分析我国宏观税负时采用的税收收入口径是各项税收的净收入,包括我国现行税制中的流转税和所得税各主体税种,各种地方税,以及关税和农税等,凡称“税”的政府收入都包含在这个口径的税收收入中,“净收入”指扣除出口退税后的税收净收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丰富了已有文献只依据中国数据判断中国外贸时经济发展贡献高低的手段.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本文对20个国家可比投入产出表进行计算、比较,从总量和结构层面分析中国外贸对GDP的贡献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外贸对GDP的贡献率不高,但其单位量的国民经济效益较好,货物外贸结构较合理;中国应进一步扩展外贸量特别是服务贸易量,一些具体部门应重点发展.同时,本文对比了OECD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与按比例拆分而得的表的区别及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因放松了视国内品和进口品为同质品的假定,本文的计算结果可靠性较强.  相似文献   

19.
增值税收入在我国税收总收入中占肯较大比重,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国增值税水平已经达到了46%,其重要性由此可见。因此增值税税负水平的确定,既要体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又要符合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在研究我国增值税税负问题时,一方面要从宏观经济角度,研究增值税宏观税负对GDP及财政收入增长的影响,从而比较客观地评价目前我国增值税宏观税负水平是否适当,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要从微观经济角度,研究增值税微观税负对企业和个人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的效应,从而为进一步深化增值税制改革、适时地调整增值税政策、合理确定增值税税负水平,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有关我国实际税收负担率的高低及其走向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首先从衡量税收负担率的统计口径、宏观税负的纵向比较出发,对我国最优宏观税负的区间进行了估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税收负担率一直稳定在10%~18%的水平,这与本文估计的我国目前能够接受22%左右的最优税收负担率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名义宏观税负、更好地发挥税收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