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教育学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理论出发,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呈现出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本文也针对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教育学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理论出发,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呈现出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本文也针对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孙晓媛 《中国经贸》2011,(2):166-166
近年来,国内外会计舞弊及审计失败案件常有发生,使得企业会计作弊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弊行为主体的范围很广,可能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管理层、员工或第三方,这就要求会计师必需具备识别会计作弊的手法,以防范和减少审计风险。本文笔者分析了企业常见的会计舞弊行为和识别的方法,并提出了针对会计舞弊的审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考试作弊不仅影响学风、校风,影响高校人才培养人才的质量,而且损害大学生的社会形象。现通过分析大学生作弊心理特征,为遏制考试作弊提出了基本构想,即必须加强诚信教育、改善社会诚信环境、完善考试监管制度、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5.
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考试作弊严重冲击着高等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本文揭示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并提出了深化大学生个人道德和诚信教育,提高对考试的认识;学校应完善课程管理、加强考试管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解决策略,力求达到解决考试作弊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沈长虹 《中国经贸》2014,(2):137-138
近几年,会计报表作弊行为频频发生,给企业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敲响了一记警钟。对企业会计报表的作弊方式和危害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对其的安全防范和审计监督,以确保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本文将探讨会计报表作弊的几种常见形式,分析其作弊的形成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徐 《新西部(上)》2007,(10):174-175
该文分析了考试作弊现象的现状,论述了引起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并从加强思想教育、改革"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改进考试方式、严格完善考试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等方面提出防治考试作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考试作弊严重冲击着高等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本文揭示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并提出了深化大学生个人道德和诚信教育,提高对考试的认识;学校应完善课程管理、加强考试管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解决策略,力求达到解决考试作弊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张徐 《新西部(上)》2007,(10X):174-175
该文分析了考试作弊现象的现状,论述了引起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并从加强思想教育、改革“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改进考试方式、严格完善考试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等方面提出防治考试作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郑秀钦  林杰 《魅力中国》2013,(8):198-198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处处是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人的语言。动作甚至是细微的表情都是心理作用在人体表象的一个体现。作为一名学生,我以身边熟悉的案例——作弊心理,来挖掘作弊学生的。理动态。通过对作弊心理的剖析,更深层次的挖掘作弊学生的心理,并运用社会。理学知识,提出相应的对策,使作弊的学生转变思想,帮助学生自我监督,帮助老师正确引导学生考试诚实守信,别除学生作弊现象。  相似文献   

11.
考试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术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考风建设是高职院校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措施.文章针对高职院校考风不正的现状,从会计学角度对高职学生考试作弊行为进行简要分析,通过分析考生作弊的成本及作弊带来的收益,提出通过控制考试作弊的成本来控制作弊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朱珠 《魅力中国》2013,(19):18-18
当前高校考试作弊丑闻日益增多。针对屡禁不止的考试作弊现象,应依何种方式进行的监管?本文从作弊密切的对象:即学校,学生群体出发,运用博弈论模型分析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博弈关系,找出其发生的内在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及改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江苏科技信息》2019,(32):60-6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考试得到了全面推广与发展,但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由于网络考试考场不集中、考场环境复杂多变、监考人员鉴别能力有限等因素,导致考生身份信息识别环节出现很多漏洞,有些考生抱有侥幸心理,想通过替考等违规方式参加考试,这严重地破坏了考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文章提出,构建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防作弊系统,并将其应用于网络考试,以有效防止替考等作弊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当今大学校园里存在的考试作弊现象入手,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防止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1、加强诚信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现、考试观;2、完善考试制度,树立乒确的教育评价和激励机制;3、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4、强化考务管理,严肃考风考纪.  相似文献   

15.
考试作弊在高校中是一种常见现象,关于此风的监管和惩罚措施也有多种。文章在以博弈论方法认识考试作弊行为的同时,试图对不同的考试监管和惩罚制度的有效性加以说明,分析指出了“诚信”考试方式和“严惩不待”的惩罚制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修“诚信课”的“软”监管方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一边是轰轰烈烈签订考试承诺书、推出不无做秀成分的无人监考考场(实际上媒体记者成了最严的监考者),一边是考试作弊丑闻的大曝光:这边教育部才公布防范考试作弊的各种规定,那边是师生结成联盟,共同作弊,比如湖南衡阳的中考.比如河南镇平的高考。  相似文献   

17.
高考、中考、会考、期末考试,还有许多地方名目多样的抽考、竞赛等等蜂拥而至,构成了考试“高潮”。 考前各类媒体上反复提醒要防止作弊,有关部门也提出了相关建议,比如让考生签字承诺“诚信考试”,甚至还出台了比较严厉的惩罚措施。这一切恰恰说明,考试作弊现象的严重程度不只是需要社会各方面给予足够的关注,已经发展到了十分猖獗而令人担忧的地步了。 考试作弊何以至此?学校以及教师应当负第一责任。  相似文献   

18.
考试作弊不仅是违纪行为,也是大学生道德修养缺失的重要表现。考试道德的建设是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提出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应对措施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作弊现象表现形式各异,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呈进一步蔓延之势。作弊抑制社会的知识创造,损害企业获取创新资金的能力,弱化企业的创新动机,削弱企业家的创新能力,阻抑政府对企业创新的支持。采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重建社会信用、完善和健全经济和法律制度等措施,以遏制作弊文化,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有调查表明,70%以上的求职者在应聘中或多或少有信息隐瞒和信息诈骗行为。由于金钱、升官、新工作的名声等强烈诱惑,加之社会监督检查不力,越来越多的人企图通过“瞒天过海”的手段发迹;寻求工作的急迫心情使人们产生作弊的邪念;作弊成功的范例为进一步作弊推波助澜。另外,各种假文凭充斥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