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借助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将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分解为贸易潜力变化、贸易效率变化、贸易投入变化三个方面.研究发现,贸易潜力呈递增态势,贸易效率呈递减态势;贸易潜力的上升远大于贸易效率的下降,两者共同决定了中国出口贸易迅速增长的趋势;贸易投入对于贸易增长的作用小于贸易潜力,但不可忽视.由于中国的贸易增长主要是源于贸易潜力的推动,因此中国的出口增长是可持续的.但是,中国的贸易效率较低,因此在加速对外开放的同时,必须深化国内市场改革.  相似文献   

2.
李恒 《价值工程》2019,38(22):102-104
改革开放以来,服务贸易额迅速增长。为了进一步探究制度距离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效应,文章利用2009-2016年中国对34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出口贸易数据,建立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引力模型并在其中加入制度距离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各种制度距离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不尽相同;各制度距离中,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影响程度最为显著的是贸易自由度距离。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增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量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巴经济走廊"周边国家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一步法模型估计“中巴经济走廊”周边国家的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接着进一步测算和分析中国对“中巴经济走廊”其余周边国家的出口效率与出口贸易增长空间。研究结果表明,贸易非效率因素是阻碍贸易潜力实现的最主要原因,政治风险的加深助长了贸易非效率,而上海合作组织、经济自由度等因素则抵消了部分贸易非效率的影响。中国对“中巴经济走廊”其余周边国家的出口效率总体水平偏低,经济走廊的贯通将使部分周边国家的预计出口增长空间平均提升约23%。随着贸易非效率因素改善,中国对“中巴经济走廊”其余周边国家的出口贸易将获得更大的极限出口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4.
制造业是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产业。随着国际产能合作的逐步推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不断扩大,对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水平的促进作用有待考量。本文采用出口技术复杂度衡量中国制造业对东亚16国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对外直接投资、东道国要素禀赋、贸易开放度、东道国研发投入及其产权保护制度等因素对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和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东亚16国的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对该区域制造业出口技术水平的提升;产权保护制度、东道国要素禀赋中的资本要素以及研发投入、贸易开放度变量均对中国制造业对东亚16国出口技术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且中国对东亚国家OFDI对其制造业出口技术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动态累积过程。  相似文献   

5.
探寻“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主要国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对其本国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测度其与中国的贸易密集度、HM指数和贸易互补性,分析中国与沿线主要国家经贸发展的现状与潜力。研究发现:在沿线国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中,其进口贸易、出口贸易、总贸易均可诱发该国经济增长,相比而言,对中国出口的诱发效应大于从中国进口的诱发效应;中国与沿线国的人均GDP差距、人口规模、WTO组织变量及经济自由度与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正相关,经贸成本与沿线国经济增长负相关;中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主要国家的贸易具有较高依赖度和互补性,沿线主要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中国市场对沿线主要国家出口产品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运用贸易矩阵和广义经济分类(BEC)考察了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演进和特征,发现中间产品是东亚区域内贸易的第一大类产品.继而,用贸易流量分析模型按国别探讨了需求因素、竞争因素和区位因素分别对区域内贸易增长的贡献程度,并计算出中国对东亚区域内贸易增长的贡献度最大.最后,运用中国1992-2006年的数据验证了外部需求是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首要推动力.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对解释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提供了新的证据,对未来的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解决中俄贸易“灰色清关”保持两国贸易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萍 《现代企业》2008,(2):40-41
中俄贸易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在中国与美国、欧盟等贸易大国和地区的贸易摩擦有增无减的情况下,发掘新的潜力市场迫在眉睫,俄罗斯将成为中国未来不可小觑的增长点。然而,长期以来,“灰色清关”已成为中国产品出口俄罗斯的极大阻碍。因此,研究“灰色清关”对促进中俄贸易,乃至开拓中国的出口贸易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2012年贵州30个主要出口贸易伙伴国为研究样本,采用2010-20122010 2012年贵州30个贸易伙伴国的面板数据,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贵州与东盟出口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出口贸易潜力进行了经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贸易伙伴国的经济总量、贵州经济总量及自由贸易区域协定是影响贵州对东盟出口流量的主要因素,贵州对东盟的出口贸易还有较大发展潜力,贵州正面临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9.
入世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是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它加快了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制度过渡的步伐 ,对中国农产品贸易有重要影响。入世以来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继续增长 ,但还存在一些影响出口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国必须在战略上把握农产品出口所面临的难得的过渡期机遇 ,充分利用WTO给予农产品贸易的符合多边规则的保护 ,努力完善农产品的出口政策措施 ,积极应对复杂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标:总体贸易成本对一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研究方法:测算30个样本国与其所有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成本和各国的总体贸易成本,并利用行业层面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将贸易成本与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禀赋一起,经验地研究总体贸易成本对一国出口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贸易成本可以和资本与劳动力等要素禀赋一样,成为比较优势的来源,影响一国对外出口行业的选择;一国即便不具有资本禀赋的优势,但只要不断降低总体贸易成本,完全可能选择生产并出口高贸易成本密集度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商品。研究创新:从比较优势的角度经验研究了总体贸易成本对出口结构的影响。研究价值: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标:探索构建灯光数据对贸易研究的可行性。研究方法:运用1995~2012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泊松伪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及工具变量法,以灯光数据作为GDP的替代量,通过传统引力模型搭建桥梁。研究发现:地理距离、边界及区域协定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贸易的显著影响表明灯光数据对贸易研究的有效性;同时,对1996~2012年贸易趋势的预测与实际贸易的对比结果显示,以灯光数据预测的“一带一路”贸易趋势与实际贸易基本吻合。研究创新:首次将夜间灯光数据应用于引力模型研究,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价值:开拓夜间灯光数据研究贸易的先河,并结合引力模型的最新发展及微观基础思考拓展性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标:探讨贸易开放是否影响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研究方法:利用2003~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在加快产业结构整体优化的同时还有助于服务业与工业内部行业的变革。同时,贸易开放可以借助增加物质资本积累、刺激消费需求、提升技术进步、促进制度变革等方式间接加速产业结构整体升级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加工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力度小于非加工贸易,东部地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力度大于中西部地区,欧美发达国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力度大于东亚发达国家。研究创新:深入探讨了贸易开放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机制,并从产业间与产业内视角构建多维产业结构升级指数检验贸易开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价值:有利于缩小贸易区域差异以及环境承载力差异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Economic Systems》2005,29(1):32-58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hoices between regionalism and multilateralism, and the impact of WTO membership on the fiv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The two main sections analyse (1) why the large number of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signed by th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had little economic impact, and (2) the consequences for these countries of WTO accession. Th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relationship to the WTO became more pressing after China's WTO accession in December 2001 and with imminent Russian accession. The push towards regionalism is also affected by external events, such a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euro, and the EU's eastward expansion in 2004.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surveys estimates of the value of the GATT/WTO's contributions to global welfare through providing a forum for negotiating reductions in policy‐induced distortions to trade flows, including through the process of accession by new members. After reviewing measures of the price‐distorting effects of trade‐related policies, it assesses estimates from global simulation models of the welfare effects of trade liberalizations prior to the WTO's Doha round, including the net benefits and transfers associated with implementing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then reviews estimates of the potential welfare effects of a Doha round agreement to cut tariffs and subsidies. Econometric estimates of past trade and related effects of the GATT/WTO are then examined, before turning to estimates of the benefits of WTO accession and of potential benefits from WTO‐sponsored trade facilitation.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while it remains difficult to attribute reforms directly to the GATT/WTO, the overall body of evidence presented supports the economic profession's consensus that this institution has contributed substantially to global economic welfare.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标:中国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TFP增长率的测定与分解。研究方法:构建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中国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TFP增长率,并对其进行分解。研究发现:中国装备制造业TFP增长率不但在区域和省份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存在明显的内部行业异质性;技术进步和配置效率变化分别是提高和阻碍装备制造业TFP增长率的主要原因和障碍;除技术进步均为正值外,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配置效率变化在装备制造业各行业中异质性相当明显;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仍未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研究创新:中国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TFP增长率及其异质性。研究价值:为装备制造业转型与升级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标:研究中国企业参与垂直分工会对其技术创新产生何种影响。研究方法: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贸易统计库匹配数据测算中国企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VSS),继而实证分析垂直分工对不同所有制、贸易类型及组织模式的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的VSS从2000年的0.48下降至2013年的0.27;整体来说,中国企业参与垂直分工对其技术创新产生了显著的抑制效应;区分所有制、贸易方式和组织模式后发现,垂直分工对外资企业、加工企业及外资加工企业的创新抑制效应最大。研究创新:在Upward等(2013)和张杰等(2013)关于VSS测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研究价值:支撑了中国目前实施的“做强一般贸易、扩大一般贸易规模”的政策。该政策虽然使得企业的垂直分工程度不断下降,但不会削弱其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rade reform, growth, and trade adjustment assistance in a sample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that underwent trade reforms during 1987–2004. Our analysis explicitly differentiates between a group of countries that received trade adjustment loans from the World Bank and a non-recipient group.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rade adjustment assistance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economic growth after trade reform in the medium to long run. In comparison to a pre-reform period and to the non-recipient group, the recipient countries registered 0.2 percent higher growth of real GDP per capita, 5.0 percent higher import growth, and 2.5 percent higher export growth over a period of three to five years after trade reform.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贸易和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发现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并不明显,而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变得十分突出和重要。贸易发展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是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在改革开放之后开始迅速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贸易除了直接促进经济发展之外,还通过影响经济领域的制度变迁,从而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为中国的非国有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机会,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等经济领域的制度变迁,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坚持市场化导向的经济改革,限制行政权力,走向成熟的法治市场经济,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9.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区域经济差距经历了差距拉大—逐渐缩小—缓慢增大—逐渐缩小—维持不变的过程,逐步趋于收敛,其深层原因在于经济发展基础、资本投入、区域要素配置、区域要素使用和制度因素的地区异质性。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不断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资本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开放水平,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完善与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要求相适应的宏观区域政策和区域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