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ES生产函数及其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给出了经济理论中CES生产函数的使用条件,并分析了CES生产函数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标:筛选出要素替代弹性的最优估计方法,并对其进行改进,实现要素替代弹性由静态估计到动态估计的跨越。研究方法:从可扩展性、参数识别的全面性及可靠性三个维度,对三种估计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以估计1978~2017年中国的要素替代弹性为例,通过实证检验完成最优估计方法的判定,并借鉴数据包络分析的窗式移动思想,进行最优方法的动态改进。研究发现:最优一阶条件法和Kmenta级数展开法存在可扩展性较差、参数识别不全面、多重共线性严重、估计结论前后矛盾等问题;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的灵活性、准确性与可靠性更高,在动态改进后仍然能够实现要素替代弹性的有效估计。研究创新:在完全与非完全竞争市场假设、技术进步率不变与可变框架下,对要素替代弹性估计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全面的实证检验,并创新性地提出一种窗式动态估计的改进思路,解决要素替代弹性的动态估计难题。研究价值:消除现有研究的要素替代弹性估计争论,促进要素替代弹性的准确识别,为要素替代弹性的经济意义分析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3.
CES生产函数的新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CES生产函数的形式 我们采用的CES生产函数形式为 Y=Ae~(bt)(d_1K~(-ρ) d_2L~(-ρ))~(-u/ρ) (1)式中各参量意义如下:b是广义技术进步速率;Ae~(bt)表示与时间相关的由技术水平提高使产值增加的倍数(与资本、劳动无关的部分);ρ为替代参数;u是规模报酬系数(生产弹性);d_1与d_2分别是资本与劳动的密集度。通常接受如下假设  相似文献   

4.
对CES生产函数的扩展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进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可以认为根据基本经济参数来定量地讨论技术进步的贡献是一件极有意义的工作。60年代初提出的CES生产函数至今仍被认为是这一领域最成功的结果之一,其形式为  相似文献   

5.
6.
前沿生产函数及其统计估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7.
超越对数函数要素替代弹性公式修正与估计方法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超越对数函数要素替代弹性估计方法进行专门研究,修正了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要素替代弹性公式错误,梳理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各类替代弹性定义,综合考虑数据易得性、估计可靠性、定义合意性以判定各类估计方法的相对优劣。研究发现,受困于共线性难题,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计算替代弹性效果不佳;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计算替代弹性更具优势,影子替代弹性凭借出色的理论性质与强稳健性成为首选。  相似文献   

8.
9.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而科技创新活动中最重要的是R&D活动。本文试图从生产过程技术关系的角度,实证地研究目前我国企业R&D活动的投入产出效应。首先我们在生产函数的投入要素向量中引入R&D投入变量,然后结合相关的研究经验和本文的研究目的,选择二级CES生产函数模型,并对这类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采用2003年上海主要制造业企业的横截面数据,实证研究了企业R&D投入的产出效应,以及投入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得到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估计2001—2015年中国工业行业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普遍高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而后者又普遍高于资本密集型行业;行业开放程度、研发密度、产权属性、资本-劳动比、资产负债率、《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及金融危机等因素都会影响资本-劳动替代弹性。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e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between capital and labor and, in turn, the direction of technical change are critical parameters in many fields of economics. Until recently, though, the application of production functions with specifically non‐unitary substitution elasticities (i.e., non‐Cobb–Douglas) was hampered by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uncertainties. As recently revealed, ‘normalization’ of production‐technology systems holds out the promise of resolving many of those uncertainties. We survey and assess the intrinsic links between production (as conceptualized in a production function), factor substitution (as made most explicit in 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functions) and normalization (defined by the fixing of baseline values for relevant variables). First, we recall how the normalized 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function came into existence and what normalization implies for its formal properties. Then we deal with the key role of normalization in recent advances in the theory of business cycles and of economic growth. Next, we discuss the benefits normalization brings for empirical estimation and empirical growth research. Finally, we identify promising areas of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2.
微观企业TFP通常是不可观测的,它的估计面临内生性、联立性等诸多问题。在系统分析微观生产函数估计所面临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经过蒙特卡洛模拟法,比较了微观生产函数最新估计方法的优劣,发现广泛应用的OP、LP和ACF参数估计方法,倾向于高估微观企业的TFP,而De Loecker、GNR和联合估计的TFP测度方法能够得到TFP的稳健估计,增加值类生产函数估计倾向于高估微观企业的TFP,并且高估TFP的离散程度。将前沿TFP测度方法用于中国生产要素错误配置问题的研究,发现要素再配置具有显著的TFP促进效应,但是低于Hsieh和Klenow(2009)政策模拟的估计结果。据此,提出以微观企业TFP开展实证研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Elasticities are key parameters for any economic analysis. Using the World-Input–Output Database, we estimate substitution elasticities for a three-level nested 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KLEM production structure using up to date nonlinear least squares estimation procedures. This allows us for the first time to use one coherent data set for the estimation process. Furthermore, it gives us the opportunity to derive elasticities from the same data which researchers can use to calibrate their models. On the basis of our estimations,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practice of using Cobb–Douglas or Leontief production functions in economic models must be rejected for the majority of sectors. We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set of estimated substitution elasticities covering a wide range of sector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no substantial change in input substitutability takes place during the time period we consider. Moreover, there is no substantial variation in substitution elasticities across regions.  相似文献   

14.
运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和2001~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我国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及生产效率的区域特征,利用提取主成分法得到的变量,对生产效率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外商投资和基础设施的实际有效利用对各地区生产效率有重要的影响;前沿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主导因素;东部地区前沿技术进步率与生产效率都高于中西部;西部前沿技术进步表现为分化的特征,而中部则有趋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标:多水平模型是经济计量分析的一种重要工具,通过对高层次结构数据进行多水平发展模型的构建研究,以期探索嵌套数据的高层次模型建构理论和方法。研究方法:综述了多水平模型研究现状,构建了高层次数据结构发展模型,对比分析了四、三、二水平发展模型的拟合效果,实证分析了农户收入嵌套数据。研究发现:发现了四水平发展模型参数估计显著性更好,模型拟合效果更优。研究创新:凸显高层次嵌套结构数据的多水平发展模型的优势和特点。研究价值:为经济社会领域复杂数据定量化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证了双曲模型是描述中国货币市场利率动态变化的最佳单因子利率模型。由极大似然估计可以得到单因子利率模型的边际密度函数。双曲模型的边际密度和非参数估计得到的边际密度函数拟合较好,其表现远远优于几个常见的利率模型(CIR、CKLS和AG模型)。与较一般的Ait-Sahalia模型相比差别很小,但参数形式得到简化,似然比检验也支持这一点。双曲模型在刻画利率的均值回复特征方面还克服了AG模型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基于迂回生产函数的外包决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资源外包的角度看,企业的某项业务可以选择外包、接包和自给三种经营方式。本文基于迂回生产函数建立外包决策模型,进一步细化影响企业外包的成本效率因素和财务因素,明确进入壁垒对企业外包决策的影响,并阐释跨国公司离岸外包的动机、区位选择和产业选择等问题,在跨国公司转移业务的两种主要方式,即离岸外包和FDI之间建立了联系,试图解释跨国公司转移业务的方式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基础产业与其他产业资源配置的方式不同,以及二元结构的存在使西方经济学中的总供给曲线在中国缺乏适用性。本文在中国经济的实际背景下,基于里昂惕夫生产函数,构建了基础产业供给不足时的总供给模型,并对供给曲线做了实证检验。本文提出了基础产业产出的价格效应和产出效应的概念,并认为这两个效应是构建中国的总供给曲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规模报酬可变还是规模报酬不变,分别定义了一般等效益面生产函数和典型等效益面生产函数。由一般等效益面生产函数的离散型分解式可以测算一个生产单元的纯技术进步,以及纯技术效率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由典型等效益面生产函数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率分解为典型技术进步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变化率之和。进而由具有明确几何意义的离散型分解式分别测算典型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等效益面生产函数与分解式的几何意义还说明,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变最终是由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共同推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