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柏 《经济纵横》1998,(1):63-63
试论“预算外资金”问题陈柏通常所说的:“预算外资金”,是指不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由各地方、部门、单位自收自支的财政性资金。预算外资金有其特定的含义与范围,并非指国家预算以外的一切社会资金。建国初期,预算外资金项目不多,数额不大。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预算外资金大幅度增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预算外资金应占多大比例,如何分配和使用,这不仅关系到财政资金的平衡和集中使用问题,也关系到经济体制的改革。预算外资金的形成及其作用国家的财政信贷资金包括三部分:预算资金,预算外资金和信贷资金,其中预算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属于财政资金。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预算外资金已经成为社会综合财力的一支重要资金力量,也日益成为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试图从预算外资金的演变、管理理论、现状和问题等方面,探讨预算外资金的发展途径,以及改革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的思路和对策.一、无锡市预算外资全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无锡市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经历了管理机构由无到有,管理资金由小到大,管理制度由粗到细的逐步发展过程.早在1986年市政府就下发了我市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通知,根据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范围、性质,在“组织收入的渠道不变、所有权不变、使用权不变、开户银行不变”的前提下,实行财政专户储存、计划管理、财政审批、银行监督的管理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违纪行为,缓解了财政资金紧张,支持了我市经济和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市预算外资金管理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4.
王美玲 《经济师》2000,(5):92-93
谈起预算外资金 ,人们褒贬不一 ,笔者认为 ,管好用好这部分资金 ,根本的出路是逐渐取消预算外资金。一、从财政的起源看预算外资金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以国家为主体 ,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分配和再分配。在私有制出现以后 ,统治者为了实现其阶级统治 ,建立了一系列国家机器 ,为保证这些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财政应运而生。由此可见 ,财政从一开始产生就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资金保证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国家的职能范围不断变化 ,但财政与国家的关系本质是不变的。财政分配的国家主体性决定了财政分配的规模和范围应服…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财政预算的改革始发于实践中预算内外资金“两张皮”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财政管理体制将国家财政资金划分为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两大块,其中预算内资金按预算法规进行规范管理,而预算外资金则由各部门各单位自行收取、管理和使用。建国初期,在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下,预算外资金的项目和数量都很少。随着财政体制几经变迁,预算外资金的发展时快时慢。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财权逐级下放,预算外资金迅速发展,特别是1994年财政体制重大调整后,预算外资金的项目大大增加,规模也急剧扩大,已经成为地方的重要财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体制的改革,我省预算外资金的项目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财政资金。对这项资金如何加强管理,使之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当前财政工作和有关部门所面临  相似文献   

7.
黄慧敏 《经济师》2000,(3):101-102
预算外资金制度曾经是我国财政制度的一个重要补充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 ,随着计划经济日益被市场经济所取代 ,预算外资金制度的积极作用不断萎缩 ,消极影响与日俱增 ,已成为目前产生问题最多且最严重的一个领域。一、预算外资金的存在缺乏财政学理论依据1996年 7月 6日 ,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对预算外资金进行了界定 :预算外资金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 ,向个人、法人和经济组织收取的各种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等而形成的资金统称…  相似文献   

8.
“七五”计划实现的关键在于继续进行深入系统的经济体制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纵深发展,预算外资金范围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正确引导并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对加速“四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拟就如何引导和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财税机制的改革,乡镇财力较之于以往有了较大的增长,预算外资金也在不断增长之中,这一方面给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管理上的滞后,预算外收支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导致了经济秩序的混乱,使预算外资金成为违法乱纪、滋生腐败的温床。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财税机制的改革,乡镇财力较之于以往有了较大的增长,预算外资金也在不断增长之中,这一方面给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管理上的滞后,预算外收支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导致了经济秩序的混乱,使预算外资金成为违法乱纪、滋生腐败的温床。  相似文献   

11.
陈海军 《经济师》2001,(12):173-174
文章介绍了现行三种地方预算外资金管理模式 ,并以不同角度对这三种模式进行了比较论述 ,最后得出结论———“统分结合”管理模式是当前对预算外资金进行管理的一种较好形式 ,有助于促进预算外资金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整顿预算外资金政策的原因、内容及区域实施效应,指出为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而进行的公共财政体制建设是实施整顿预算外资金政策的根本原因,也是确定预算外资金分化政策内容的主要依据。这一政策在不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效应,其原因还在于不同地区的市场化进程不同及对财政体制变革的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13.
<正> 一个工程项目筹资范围一般包括:基建投资、流动资金和生产期短期贷款等。其资金来源有以下几种: 1 自有资金,也称股权资本或注册资本。自有资金是企业筹资的基本成份。我国企业自有资金包括:企业生产发展基金、企业利润留成和折旧;企业发行债券;企业发行股票;国家预算外,地方财政和主管部门为企业筹措的资金。  相似文献   

14.
预算外资金支出管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久以来,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一直是困扰财政支出管理的问题,本立足于此,首先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预算外资金产生和发展的历因,并分析了预算外资金所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由此引起了在市场经济下预算外资金支出管理的终极模式,最后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5.
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思考单学勇一、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问题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改革是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198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通知》,各地相继推行了"收支两条线"的专户储存管理办法,收到了一定的效...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预算外资金收入也在迅速增长,因此,加强对预算外资金收,管,用的管理仍然是今后一段时期政府和财政及各级监督部门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预算外资金,是指不纳入预算管理,但却用于满足政府履行其职能需要的财政性资金。我国预算外资金形成于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政府职能和社会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预算外资金迅速增长,而对预算外资金认识上的滞后和政策、管理手段的缺位。造成预算外资金游离于政府控制之外,并一再膨胀,既扭曲了收入分配结构,分散了国家财力,又滋生了腐败现象。近年来随着“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的实行,逐步缩小了资金规模.增加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但仍缺乏具体有效的法规制度以及运行机制的保障,财政管理尚未完全到位。因此.正确认识并解决预算外资金管理缺位,仍是财政管理改革中亟待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预算外资金,是指不纳入预算管理,但却用于满足政府履行其职能需要的财政性资金。我国预算外资金形成于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政府职能和社会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预算外资金迅速增长,而对预算外资金认识上的滞后和政策、管理手段的缺位,造成预算外资金游离于政府控制之外,并一再膨胀,既扭曲了收入分配结构,分散了国家财力,又滋生了腐败现象。近年来随着“收入两条线”管理改革的实行,逐步缩小了资金规模,增加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但仍缺乏具体有效的法规制度以及运行机制的保障,财政管理尚未完全到位。因此,正确认识并解决预算外资金管理缺位,仍是财政管理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就当前我国财政财务监督弱化作一透视,并就其原因作一剖析。一、财政财务监督软化的若干现象(一)预算外资金增长迅猛,收支混乱,管理松懈。近年来,预算外资金急剧增长,1988年全国预算外资金已达2360亿元。这对于扩大地方部门、企业、单位的财权财力,搞活经济,促进各项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如此迅猛增  相似文献   

20.
预算外资金是财政资金体系的重要补充,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预算外资金的特点,分析了目前我国预算外资金宏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管理缺位的具体表现,并针对性地提出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