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小企业而言,他们的资金有限,而市场竞争激烈,那么这有限的资金是像“秦池”一样利用“标王”置之死地而后生呢?还是踏踏实实地通过做销量而获得企业的长远发展呢,这是许多企业领导和营销部门都在思考的问题。没有品牌支撑而去做销量可行吗?一线的市场人员知道其辛酸。单做品牌不追求短期销量,我们企业的主层领导管理坐的住吗?老总们最有话说。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企业责任社会化呢?就是不同企业为了承担并实现同一社会责任的理念和目标,联合起来分享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更好地将社会责任效应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花一分钱就有一分钱的效果”是企业做广告的理想之一,广告人也坚定不移地认为广告效果可以最大化。可是,怎么去最大化呢?难道改变目前的付款方式就能实现吗?  相似文献   

4.
吾维 《浙商》2006,(11):64-65
“也许一块地、两块地不能说明什么。但是当十块地、二十块地、甚至是所有的好地都被几家实力强劲的大公司所瓜分呢?我们不难想象,这样的资源配置的结果只能是大企业品牌的建立,小企业生存空间的缩小。房地产业将进入大企业的庄家时代。”[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ERP“企业资源规划”是在继MRPⅡ之后又一很热门的词语.SCM“供应链管理”更是一个新近被广为提及的名词。国内已有一部分企业成功地实施了ERP,SCM也正逐渐被重视,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兴起更给SCM的推行提供了契机,但究竟其作用如何呢?  相似文献   

6.
王先庆 《商界》2009,(5):88-90
大力发展“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论调已高谈多年,但实际情况呢?城内关卡重重,企业单打独斗,政府只取外援。互不合作,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隐忧。  相似文献   

7.
徐新  何乐 《中国市场》2006,(6):72-75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是《天下无贼》中黎叔说的。对于企业来说。人才很重要。那么,“年轻“的中国物流企业又将怎样“苦炼”人才,应对新的挑战呢?  相似文献   

8.
推出新产品是突破销售及企业发展瓶颈、弱化竞争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是,稍加关注大多数企业就会发现,所谓的“新产品”不过仅是这些企业的新产品而已,它们在市场中实际上早已存在,难道这仅仅是跟随策略和跟风行为所造成的吗?如果不是,我们为何不能通过创新推出“第一”的产品呢?为什么不能让老产品由里及外焕发一些与众不同的新貌以提高竞争力呢?  相似文献   

9.
王巍栋 《现代商业》2007,(5S):40-43
有人说山东“家家悦”从计划经济时期全省糖酒行业最小的二级批发企业发展成为现在的连续七年稳居“中国连锁业五十强”的大企业是一场“神话”,但“神话”的背后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相似文献   

10.
很久没有听到白酒圈谈文化了,更多的是听到“盘中盘”、“直分销”、“消费者盘中盘”等—个个很形象的概念。这些工具可能也给一些白酒企业带来过生意,但是的确从中看不到白酒行业的真正源动力;简单地说,茅台、五粮液、金六福、汾酒等众多重量级企业在快速地增长,但好像没有听说他们采用这些炫耀的工具。那么,行业领先者增长的驱动力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在签订合同、与区域经理打交道、参加年会时,经销商经常被企业的“模糊用语”所伤,那么,该如何辨别这些“模糊用语”呢?  相似文献   

12.
邵芳 《商务周刊》2009,(15):36-36
“日出呢?雨呢?动物呢?森林呢?鲜花遍布的田野呢?地球在流泪,海岸在哭泣!”当迈克尔·杰克逊告别世界时,拜耳更愿意用绝世巨星的这首《地球之歌》励志自己,为全球变暖、健康危机、生态失衡担负更多的企业责任。  相似文献   

13.
摧毁中层     
白灵 《商界》2010,(6):66-68
长期以来,任正非一直在干着摧毁企业管理中层的勾当,这么个搞法最近有了个新名堂,叫做“一线呼唤炮火”。 那么。“一线呼唤炮火”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14.
白友文 《浙商》2011,(2):65-65
2010年11月,涪陵榨菜(SZ·002507)、金字火腿(SZ·002515)的上市,一时间成为商界热聊的话题,有人半开玩笑地说,“榨菜”都能上市,还有什么东西不能上市呢?一家年销售几千万元的传统制造企业,—直在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企业的管理者对《浙商》记者说:“我现在这家企业上不了市,但我要投资其他产业做出一家上市公司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而事实上,又有多少企业家不怀揣着上市梦想呢?  相似文献   

15.
王建蓉 《中国工商》2002,(9):147-147
顾客究竟排第几呢?直到现在仍然有相当多的企业在心底里犯嘀咕,只是不敢公开说出自己的排位罢了。但却有这么一家企业,放弃了“顾客第一”的原则,倡导的是“员工第一,顾客第二”,这就是美国西南航空公司。  相似文献   

16.
现在根多企业都将“实现顾客满意”作为工作的重心.并为此千方百计地变换着提升和改进服务的新招式,但是不论通过什么样的工作,最后企业都普遍感觉到,这些方式起到的效果并非总是那么明显。于是,测评顾客满意成了企业一个新的热点话题。然而,被企业普遍忽视的—个问题是,外部顾客的满意是由企业的员工创造的,企业是否想过自己的员工是不是满意呢?试想,如果员工是一肚子的怨气  相似文献   

17.
经营之道     
《糖烟酒周刊》2005,(35):13-13
打造一支信誉度好、忠诚度高、能与公司“同心同德”、“生死与共”的经销商团队,是各个企业孜孜以求的目标。那么,如何去打造战略“双赢”的厂商合作伙伴新关系呢?  相似文献   

18.
赵晶 《糖烟酒周刊》2004,(23):B004-B005
在与企业的多次接触中,我们发现白酒企业多数人存在着不知用什么人的问题。企业负责人招聘人才只有一个要求:“三年以上工作经验,有成熟网络”。再问他:“其他的要求呢?”他再也想不出来了。  相似文献   

19.
乾坤 《浙商》2008,(23):105-105
通过引进“博斯办公托管”,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的这家大型企业一年节省了不少办公方面的费用。那么,这些费用是怎样节省下来的呢? 让我们来看看“博斯”给他们企业的具体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20.
李志成 《商界》2009,(7):139-141
有人说只要有钱。傻瓜都可以买一个公司。并购促进增长的故事听起来非常美妙,但60%的企业并购以失败告终。原因何在呢?是买错了,还是“买的孩子用脚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