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04年至2010年71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我国金字塔结构特征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权、现金流权与现金股利支付倾向及支付力度显著正相关;两权分离度与现金股利支付力度显著负相关;金字塔结构较复杂、终极控制人具有集团性质时,现金股利支付倾向与支付力度较低;现金股利支付倾向受终极控制人产权性质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特征对现金股利决策影响的研究发现,在民营上市公司中现金流权越大,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概率和支付水平较高,当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较高时,其分配现金股利的概率和支付水平均较低。当终极控制人指定上市公司管理者时,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的概率和支付水平相应较高。当上市公司属于集团控制时,终极控制性股东在上市公司中的分离程度也更大,发放现金股利的概率和支付水平均较低。而是否创始家族对现金股利发放概率和支付水平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特征对现金股利决策影响的研究发现,在民营上市公司中现金流权越大,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概率和支付水平较高,当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较高时,其分配现金股利的概率和支付水平均较低。当终极控制人指定上市公司管理者时,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的概率和支付水平相应较高。当上市公司属于集团控制时,终极控制性股东在上市公司中的分离程度也更大,发放现金股利的概率和支付水平均较低。而是否创始家族对现金股利发放概率和支付水平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La Porta et al.(2000)将投资者法律保护引入股利政策研究领域后,为现金股利政策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本文利用2003~2008年的最新数据,从终极所有权结构的视角探讨投资者法律保护与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实证发现:控制了终极所有权结构后,投资者法律保护与现金股利支付呈现负相关关系,但并不体现替代模型,真正影响现金股利支付的是最终控制人的现金流权和控制权;而且现金股利的支付导致公司价值的下降,现金股利政策成为最终控制人谋取私利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然 《财会通讯》2011,(7):93-96
本文以沪深两市2007年至2008年分配现金股利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股权结构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现金股利是控股股东剥削小股东与"掏空"上市公司的手段之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发放水平正相关,其他大股东对控股股东的制衡作用不显著。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对现金股利没有显著偏好,企业集团控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水平低于非企业集团控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6.
白旻 《财会月刊》2012,(8):12-14
本文以2006~201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了市场化进程和终极控制人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度越大,上市公司进行现金分配的意愿和支付力度都呈明显减弱趋势,这种利用控制权谋取私利的行为在民营企业表现得尤为明显;而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提高,终极控制人利用现金股利分配侵占其他中小股东利益的隧道行为有所收敛。  相似文献   

7.
以2008~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连锁股东对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连锁股东的存在显著提高了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水平。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连锁股东的存在发挥了治理协同作用,从而促进了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水平的提升,这一作用体现在连锁股东具有的资源效应和监督治理效应增强了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意愿和分配能力。进一步分析表明,连锁股东对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水平的提升作用在红利税改革后更为明显,且连锁股东的存在并未导致公司超额分红。本文不仅为公司现金股利分配影响因素提供了来自连锁股东视角的新证据,而且对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中连锁股东到底是发挥治理协同效应还是竞争合谋效应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对实践中如何更好发挥大股东的作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现状研究后发现,中国上市公司虽然自2000年开始分红热情空前高涨,但其现金股利分配仍缺乏连续性,股利分配水平低,部分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行为受政策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现金股利对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在半强制分红政策下具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的分红行为及其对创新的影响,以期为上市公司分红机制的健全和监管部门现金分红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发现:随着现金股利分配水平的提高,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即现金股利分配对公司创新起到促进作用;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代理冲突的缓解是现金股利促进上市公司创新的中介路径。不过,在半强制分红政策下,具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行为明显受到干预,无法提升上市公司创新能力,弱化了股利代理理论的解释力。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助与现金股利存在替代效应,政府补助金额越低,现金股利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越强;民营企业较之于国有企业,现金股利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股改后的2008—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与股利羊群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对每股现金股利的羊群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在大股东绝对控制的上市公司,出现股利羊群行为的可能性较小,而在股权结构分散、由经营者控制公司资源的上市公司,则出现股利羊群行为的可能性较大,控制权的集中有利于弱化每股现金股利的羊群行为。  相似文献   

11.
终极控制权与超额现金持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终极控制权与超额现金持有之间的关系,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得出以下结论:民营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量权与控制权的偏离程度与超额现金持有水平显著正相关,而国有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量权与控制权的偏离程度与超额现金持有水平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对于能够绝对控制董事会的终极控制人而言.其现金流量权与控制权的偏离程度与超额现金持有水平之间显著正相关;相比CV,CB是一个更好的终极控制权的代理变量.  相似文献   

12.
最终控制人特征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2002年-2004年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数据,实证检验了最终控制人的特征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最终控制人的侵害动机成反比,现金股利的支付率随着最终控制人控制权比例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U形变动;两权分离程度越小,派发现金股利的水平就越大,但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于较高的现金流量权,现金流量权比例越大,派发现金股利的概率和水平也越大;最终控制人性质为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时,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的概率和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2年数据为样本,研究了公司治理对过度投资的影响、现金股利对过度投资的影响以及公司治理、现金股利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公司治理对过度投资有显著影响;在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下,现金股利与过度投资呈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当公司治理、现金股利两因素共同作用于过度投资时,派发现金股利能显著地影响过度投资水平。  相似文献   

14.
黄国良  吕易 《财会通讯》2010,(6):142-143,160
本文运用深沪两市350家上市公司2006年数据,对管理防御—现金股利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中存在管理防御现象;高管持股、股权集中度和公司基本面信息显著影响现金股利政策;董事会治理状况对现金股利政策有影响;现金股利政策测量变量中,应付现金股利和每股现金股利受管理防御程度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民营上市公司2004年和2006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民营控制权结构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差异。结论表明:股权分置条件下,现金股利成为民营控股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直接工具;股权分置改革后,实际控制人的现金流量权与现金股利出现了“倒U”型关系,一定程度反映了民营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变化趋势;实际控制人成为管理者的控制模式,加剧了控股股东对股利政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段魁元  孙慧 《企业研究》2012,(22):179-181
本文基于股利政策相关理论,对一体化石油公司现金股利政策进行研究分析:从每股利润与每股现金股利、股利支付率两个角度展开,得到一体化石油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特点,并用股利理论作出解释;通过研究发现,一体化石油公司多采取稳定持续增长的现金股利政策;在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内部因素里,盈利能力、流动性、投资机会、公司规模与股利政策是显著相关的。最后,通过对一体化石油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为我国石油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筱舒 《财会通讯》2013,(10):76-79
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盈利分配的重点。是协调各方利益的重要手段。本文以A股市场2007—2011年非金融非ST公司为样本,探讨了企业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每股盈余、每股货币资金量、非流通股东股份占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现金股利水平显著正相关;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经营风险和企业的现金股利水平显著负相关;国有股持股比例和现金股利水平负相关,但显著性水平不稳定;公司规模对现金股利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市场化进程与现金股利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2000~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市场化进程对现金股利行为的影响.实证发现:在控制了公司自身特性后,虽然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总体上促使现金股利行为走向理性,但在引入股权集中度后,情况大为不同.股权集中度高的公司,市场化进程对现金股利行为不具有显著的影响力,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是影响现金股利行为的主要因素,与每股现金股利正相关,这种关系在国有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而在股权集中度低的公司中,市场化进程与现金股利行为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以沪深证券市场2006—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Logit模型和OLS模型分别从现金股利支付倾向和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两个方面,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是否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研究结果表明:从现金股利支付倾向来看,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支付倾向负相关,但统计意义不显著,盈利能力、公司规模、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是公司是否支付现金股利的重要影响因素;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来看,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没有显著相关性,公司的股利发放率并不因盈利能力增强而提高。  相似文献   

20.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考察了股改前后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因素,主要探讨了股改前后股权结构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股改前后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没有显著差异.(2)股改前,股份流动性、股权集中度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均不显著;股改后,股份流动性与现金股利支付呈显著负相关,但股权集中度对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