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侧钻井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优点,是挖潜增产、提高采收率的重要途径。以冷42块油藏为例,总结了井眼轨迹优化,侧钻井开窗点选择,开窗工艺的优选,扩孔施工技术应用和钻井液设计方面的经验,得出可供借鉴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通过引入KCL、聚胺PHA等强抑制材料进行室内研究,依据聚胺的强抑制性和K离子的嵌入作用,有效降低泥页岩水化高膨胀压,达到防止井壁失稳的技术思路,优选出了KCL聚胺多元抑制防塌钻井液体系。在玉北地区三口井现场应用表明,该体系抑制性强,润滑性好,有效解决了上部强造浆地层的阻卡和下部易垮塌地层的井壁失稳难题,使该区块故障率及钻井液成本大幅下降,钻井提速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石油能源的枯竭,在开发边际油田时,大位移井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大位移井钻井液技术也是大位移井技术发挥效果的最大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掌握好大位移井钻井液关键技术,已成为行业所面临的又一大挑战.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大位移井钻井液技术难点及解决难点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Emir 5井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一口大斜度定向探井,四开为Φ215.9mm井眼,采用复合盐聚磺钻井液体系,该井井深2850~2950m以黑色炭质泥岩为主,胶结疏松,井壁稳定性差、坍塌掉块严重,易井漏,钻进过程中,因井壁失稳及井漏导致三次卡钻。分析认为设计的钻井液体系抑制性不足;同时该井段是增斜段,末端井斜达58°。经岩屑化验、方案讨论,制定了加强钻井液防塌性能、钻穿漏层承压堵漏、提高密度、请示甲方改变轨迹等措施,最后一次侧钻,严格按照制定的措施施工,承压堵漏后钻井液密度维持在1.62g/cm~3,改变易垮井段轨迹为稳斜段,井斜30°,最终顺利钻穿易垮井段,完成这口高难度井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5.
台吉深1井是部署在青海油田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北斜坡台吉乃尔构造的一口重点预探井,完钻井深3960m,完钻钻井液密度达2.12g/cm3。该井上部地层疏松,成岩性差,地层压力系数和井底温度较高,易产生井壁坍塌、粘附卡钻和井漏,井喷等复杂事故。  相似文献   

6.
钻井液技术是我国石油钻井工程项目关键的技术手段。基于此,文章首先对钻井液技术的现状进行研究;其次,以具体案例分析了钻井液技术的技术应用和应用成果;最后,对钻井液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7.
<正>水平井是定向井钻井技术的延伸和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石油界迅速发展并日臻完善的一项综合性配套技术,它包括水平井油藏工程和优化设计技术、井眼轨迹控制技术、钻井液与油层保护技术、测井技术和完井技术等一系列重要技术环节,综合了多种学科的一些先进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8.
玛2井区三开施工主要难点是造斜段大段褐色泥岩易吸水膨胀缩径及坍塌失稳,水平段微裂缝发育,ECD易超过地层最小水平应力,发生井漏.介绍了利用北美某公司先进钻井理念,以及使用KM-ERA钻井优化软件,尤其是地质建模软件,实现了钻井液密度优化,精细控制ECD,基本解决了玛2井区造斜段褐色泥岩易坍塌失稳和水平段易发生井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长庆油田陇东地区长水平段水平井施工的要求低泵压、低摩阻、低固相和强防塌等钻井液性能要求。针对陇东的超深水平井研究出复合盐防塌钻井液体系,满足长水平段低固相,低泵压的工程需求,在钻遇300多米的泥岩段时无井塌出现,实现低密度、强抑制强封堵的功能。该技术现场应用2口井,钻井周期显著降低,钻井液系能稳定,井径扩大率降低了50.8%,钻井液成本下降了13.9%,复杂时效降低了72.86%,为陇东工区的优快钻井提高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中原油田的油气层保护工作,减少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对油气层的污染,保障钻井安全施工,自1995年以来。中原油田全面加强钻井液的技术与管理工作,成立相应职能部门对全局钻井过程中的钻井液性能进行监测、监督及指导工作,使钻井液的应用技术水平获得较大提高。1998年油田成立了工程质量监督中心,负责对钻井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管理,使整个钻井系统质量、效益意识从根本上得到提高。1钻井液使用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见表1) 从表中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监测优良率逐年提高,这说明了在监测部门的监督下,各钻井公司加强了…  相似文献   

11.
文15-侧46井是东濮凹陷文留老区一口侧钻井,设计井深2367m,实钻井深2412m。该井实钻中沙二段钻遇未设计膏泥岩130m,导致井径扩大率较大,形成"糖葫芦"井眼,携砂困难,后期完井作业时该井段下钻遇阻、开泵困难、划眼困难(井段2190-2290m)。现场通过转换钻井液体系,提高钻井液密度及粘切,增加排量等技术措施,并细化复杂情况下的技术操作,该井顺利下入套管并固井合格后交井。  相似文献   

12.
研制生产了一种高性能高分子中空微珠减轻剂,其外观呈圆球形颗粒、表面光滑、壳层密闭、平均粒径76μm、平均密度0.39g/cm3,90℃下抗压高达50MPa。在鄂尔多斯杭锦旗锦96井等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高分子中空微珠对钻井液降密度效果明显、在钻井液中分散性好;钻井施工过程中钻井液密度稳定、低密度维持时效长、对现场固控设备适应性好、不发生吸附团聚现象,抗冲击耐研磨能力强,综合性能完全满足钻井液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聚合物钻井液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钻井液体系,属于水基钻井液体系的一种.本文介绍了聚合物钻井液体系和在大庆探区太196-平108井的成功应用.该钻井液体系具有较强的抑制性、携砂能力、润滑性、井眼稳定性;低滤失量,保证了井壁的稳定;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易维护处理;满足水平井钻井施工的要求.并实施有效的技术措施,采用近平衡钻井.避免了井塌、井漏等不利因素,有效地防止了地层漏失及坍塌事故的发生,保护储层油气藏.太196-平108井是在大庆探区使用水基钻井液完成的第一口水平井,为大庆探区水平井钻井液的技术应用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海洋因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和矿产资源,很多国家都纷纷对其进行钻井作业,以获得所需的石油与矿产资源。因而,为确保在进行海洋钻井作业获得石油和矿产资源的同时,不破坏海洋环境,对海洋钻井液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通过总结海洋钻井液技术的应用和研究现状基础上,指出目前海洋钻井液技术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能够促进海洋钻井液技术的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国针对海洋钻井液技术的研究相对较晚,以往所采用的钻井模式都是在陆地钻井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是,海洋钻井液在符合常规性能、生物降解性能好及无污染等方面要求的提高,对其在具体工作性能方面进行了更大范围的扩展,其在作为普通海洋钻井液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诸如低温流变性、抑制生成水合物等优质性能。本文主要对海洋钻井液技术和应用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针对江苏油区页岩油埋藏深、构造复杂、井底温度高、地层可钻性差、孔隙压力高、机械钻速低、成本高等问题,开展井身结构和井眼轨迹优化,应用激进钻进技术、地质导向甜点追踪技术、深井悬空侧钻技术、深井长封固段固井技术和白油基钻井液体系等提速提效提质技术,形成了适合于江苏油田的页岩油高效钻完井技术。应用表明:花页1HF导眼井实钻机械钻速最快达22.4 m/h,侧钻水平井钻速达到7.5 m/h,比邻井钻速提高80%。为东部老油田页岩油低成本高效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华北油田开发后期,很多的老区块采取的是滚动扩边的办法来提高产量.丛式井钻井技术在国内各大油田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华北油田近年来丛式井也越来越多,对于丛式井的提速也是大家一直在追求的.丛式井的开发需要获得几个重要的技术支持,如何快速的进行丛式井的钻井施工,如何在丛式井施工时既能做好防碰工作,又能安全高效的完成任务,都是提速需要考虑的问题.楚18断块采用了五段制井眼轨迹设计剖面,该区块布井多,井网密,整托距离5m,上直段并行井段长,井间碰撞因素较多,钻井施工过程中绕障难度大,对井眼轨迹控制和监测技术要求高.施工过程中,全局考虑丛式井的井眼布局,优化剖面设计、优化钻井参数、简化钻具结构、严格控制轨迹、优化钻井液体系等技术措施实现了安全快速钻井.  相似文献   

18.
新港1井是大港油田实施的第一口超深井,井深6716m,井底温度180-200℃,常规钻井液稳定性差,不能满足高温条件下的钻井要求。本文结合大港油田新港1井钻井的实际情况,开展了钻井液体系抗高温优选研究,通过抗温评价实验,优选储聚磺钻井液,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吉木萨尔页岩油区是2019年公司钻探的重点区域,施工井以水平井为主,该区域钻遇地层多,地质条件较复杂。近年来,随着水平段长度增加,对钻井液抑制性、封堵防塌性、井眼净化和润滑防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研究,合理应用复合盐钻井液技术后的单井指标多次刷新新疆油田吉木萨尔页岩油指标:J10057_H井,创新疆油田水基泥浆水平段最长、水平段周期最短等多项纪录;JHW152井,创吉木萨尔页岩油区三开水平井斜井段用时最短纪录。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北方城市某个煤矿为例,列举常见的煤矿钻探技术,总结了我国煤矿钻探技术应用现状及问题。随后分析钻井液在煤矿钻探中的重要性,并研究聚丙烯酸钾钻井液的技术实际应用,有针对性、目的性地提出优化措施及建议,并展望今后煤矿钻探技术发展前景,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