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是人类的生存之源、衣食之母、道德之父.没有自然的恩泽和自然的完美,人类的一切都无从谈起.自然是人类最大的财富.既然自然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我们就应该去保护它、回馈它.这是环境伦理最基本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人类自觉地将自己纳入生态系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自称万物之灵的人类的确是生物进化之树的最高级产物.人类组织了结构复杂的社会,创造积累了灿烂的文明,从而把自己同其他生物区别开来,把自己同周围的环境划分开来,对立起来.但人类在自视为大自然之骄子的同时,却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个自然物,认为万物皆备于我,为我所用,从而对自然进行了肆无忌惮的掠夺.如今,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态危机,人们才醒悟到自身与环境的不可分割的关系,从而重新将自己"放回"到环境之中,并以自己为中心自觉地将环境扩展到整个生态系统,重新调整人类与自然之关系.  相似文献   

3.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在自然",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存在误解,认为"非人化的自然"对人类来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我们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辨证的看待问题;认识到"自在自然"不仅存在,而且对人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自然中心主义 (自然经济) 、人类中心主义 (工业经济) 到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经济),人类对"自然"内涵的不同解读进而到采用不同的经济手段对待自然,反映了人类不同的经济活动乃至生存状态的变迁.以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胸怀去体悟自然的神秘、奥妙和无限性,尝试"道法自然",理应成为现代人类解决自己经济发展困境的优先价值取向和现实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5.
从强调人的主体性原则而遮蔽自然,到强调人类理性的人性观而误读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都避不开"人类中心主义"原则;而西方古典美学对自然的抛弃更是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彻底失去了和谐平衡,从而导致生态危机.如今人们认识到,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是人类诗意生存的"林中路".  相似文献   

6.
论环境损害     
环境损害是环境侵害后果的一种,是环境侵害所引起的以个人为主体的传统权益损害以外的"人类环境利益"的损害.环境损害的主体是人类,客体是人类环境利益,具体内容包括自然的生态价值损害、资源价值损害、精神价值损害、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四方面.人类环境利益的公共性决定了民法在环境损害防治上的局限,环境损害的防治只能由环境法来完成.那么,这种赋予环境法独特使命的特殊"环境侵害结果"是什么,其应当如何被命名并恰当安排在法律体系之中,其对环境法而言又到底具有什么影响和意义?本文试析之.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与自然矛盾的日益凸现,许多学者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伦理根源,主张建立"自然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文章拟通过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的比较研究,阐述对这一问题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是一种生产"能力".它可以分为"自然"和"人为"两大类,前者是一种自然属性,后者是一种社会属性."生产力悖论"是指"人为"生产力盲目、非理性地发展;"自利"作为"自然"生产力的范畴,它是一种自然规律,是其他"人性假定"的基础,是第一性的;"人为"生产力的第一次反动是对自然本身的反动,而第二次反动是对其主体"人"的反动.人类制度的演化是一个"人为"生产力相对于自然和人自身的两次反动的逐渐修正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2005年,为纪念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中国政府将7月11日确立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中国的实施日期.如果说1905年梁启超先生在郑和下西洋500周年发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是一个民族不甘屈辱的呼声;而100年后的航海日纪念,则是中华民族放眼海洋、奋发崛起的需要. 两个角度诠释航海文化 航海文化,自然要从海说起."海"字,由"水"、"人"、"母"字组成,水为人之母,生之畜之,长之育之,海洋孕育了生命,哺育了人类.人类开始逐步感知海洋、了解海洋因鱼而渔,因渔而船,因船而运,因运而通,因通而兴,因兴而盛,因盛而强,依托海洋获"鱼盐之利"、得"舟辑之便".于是,海的特性成就了海洋文化的深沉底蕴: ——包容.即海纳百川,融洽无间,有容乃大.航海文化"既能容又能融"的特质体现在对文化多元性的包容、与经济社会的融合以及在全球发展的融入.  相似文献   

10.
<正>人类由被动地为自然所支配,到逐渐了解自然、熟悉自然、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历经了从自然的奴隶到自然的主人。"美丽中国"生态美是文明建设的目标。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环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由被动地为自然所支配,到逐渐了解自然、熟悉自然、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历经了从自然的奴隶到自然的主人。生态美是人类对自然感恩、发现、崇敬的原生、本能的情感。所以,把生态美学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情感和美感之中,欣赏自然,赞美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是人类永续发展的情感基石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和谐"是人类对自然、生命和社会的深刻感悟.整体上看,和谐是事物良性发展的一种状态,和指安顺,谐指协调.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电子商务的时代,电子商务将成为人类信息商业活动的中心.这种"无纸化"的电子交易,自然需要"无纸化"的电子货币,否则,将难以完成交易活动.  相似文献   

13.
"米"字路口的"绿色GDP"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峥 《产权导刊》2007,(11):16-18
在《庄子》中,追求"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哲学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其中那种"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的优美生态环境描述,也成为几千年来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绝佳动态定格.  相似文献   

14.
<正> "花鸟二物,造物生之以媚人者也。"此句是清人李渔《看花听鸟》一文中的开场白,他认为点缀自然的花之色香与愉悦人类的鸟之美声,是造物对人周到的安排和莫大的赐予。的确,花鸟能移情,可根据它们给自己不同的审美感受,赋于其生命和人格之深情。花鸟画、人物画、山水画并称为中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电子商务的时代,电子商务将成为人类信息商业活动的中心.这种"无纸化"的电子交易,自然需要"无纸化"的电子货币,否则,将难以完成交易活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巫文化的渊源、内涵以及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巫文化是上古时期人类在繁衍生息、推进社会发展中创造的一种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原始文化.巫文化从"人的自然化"、无羁想象与浪漫精神,以"和"为美等多种形式中体现出了许多华夏的美学特征.为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绘画艺术、音乐与舞蹈艺术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自然悟语     
近几年,我们的各种传媒对保护大自然,从物质世界落墨较多,而对大自然完善人类精神的话题触及较少。为了认知大自然的全圆,矫正对大自然视野之蚀,笔者写下这篇《自然悟语》,意在让人们认知,大自然不仅是人类生活的依存,更是孕育人类精神的摇篮。可以这么说,大自然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摇篮,任何艺术在她宽广博大的胸襟中,都得到了萌发和浆育。以我们最古老的《诗经》为例,它的开篇之作,就是抒写自然与人间爱情的情景融合之  相似文献   

18.
惠特曼思想中包含着生态学思想,以期促进人类社会中生命与自然、灵魂与自然之间的绿色相融。惠特曼通过其史诗般的抒情诗歌——《自己之歌》,热情地诠释与讴歌了绿色自然;赞美了世间存在的一切人的一切生活;并通过灵魂来透视自我,使"我"之灵魂与自然之精神共舞。他将大爱寄寓在草叶里,于人间"四处散播";他从最本真的自我出发,将人与自然同化,把人看作大自然中的一员,与万物等同,人与万物一起构成富有生命灵性的活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9.
"新旧之交,鸣钟祈福"是一种被世界各民族广泛认可的文化符号,新年仪式.这种文化仪式借"鸣钟"的实体,寄寓"祈福"的内里,用人类历史沿袭下来的新年祈福活动表达时代变迁之下的人类对自我的反思,对精神慰藉的寻求.陕西电视台每年一度的大慈恩寺"鸣钟祈福"就是这种为世界各民族所广泛认可的文化符号的卓越体现.  相似文献   

20.
正1公共资源和企业国有产权的概念界定与属性比较1.1从概念界定上讲,公共资源和企业国有产权分属不同范畴,为并列关系"公共资源"的本意是指自然生成或自然存在的资源,能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享受的自然物质与自然条件,这些资源的所有权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共同所有的基础条件。通常主要包括公共信息、公共设施、公共水源,以及阳光、空气、公海等,属于"公共经济与管理"范畴。而企业国有产权则是指国家对"企业"以各种形式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