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收入水平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实质是投资与国民收入之间矛盾的不严格转化。地区间差异化拉大与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地区发展不协调之间的牵制关系集中体现在商品市场的无法出清问题上,高收入的东部沿海地区由于需求饱和而出现供给过剩的同时,低收入的中西部地区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出现供给过剩。  相似文献   

2.
供给理论与需求理论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经济治理方式,而在我国经济问题的定性上两者却一直纷争不断。但从我国产业格局固化、结构失衡和供需传导机制遭到弱化以及货币刺激政策的失效这三大方面来看,凯恩斯的需求理论对我国是不适用的。因此,化解我国经济发展所呈现出的降速现象与产能过剩现实之间的矛盾应通过解决有效供给的不足来完成。  相似文献   

3.
崔丹 《商业研究》2000,(2):92-94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的特点是买方市场初步形成,出现了结构性供给相对过剩,社会总需 求持续下降,整个社会经济出现需求不足现象,出口低迷状况短期内很难改观。实现社会总需求 与总供给的平衡,关键在于扩大国内需求。  相似文献   

4.
寇淮 《商业研究》2004,(10):12-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商品供求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是1998年以后,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供给过剩的局面,同时物价持续徘徊在-1.5-1%之间。通过对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与需求、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对比实证分析,要解决当前商品供给过剩的问题,应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和培养国内需求及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增加投资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等策略。  相似文献   

5.
地区比较利益的实现与分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区比较利益的实现与分配机制王诚庆由于资源与技术等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致使各地区在生产要素供给的丰裕程度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果这种差异并不能被需求差异所抵销,就会导致要素价格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在一地区生产某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显著低于另一地区,进...  相似文献   

6.
自改革开放以来至新世纪前,中国所发生的通胀无一例外都是由于货币供给过度造成的,但进入到新世纪后,随着市场化的改革推动中国的总供求态势从需求过剩转变为供给过剩,由需求过大所造成通胀逐步不见了踪影,而由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所构成的输入型通胀,以及由以粮食为核心的食品价格上涨所推动的结构型通胀。已经成为中国目前通胀的主因。  相似文献   

7.
目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刺激,我国国内出现了暂时性的货币流动性过剩的现象,对此问题的产生长期以来学术界主要是从货币供给的角度对货币流动性过剩现象进行探讨,本文认为供给只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之一,从货币需求角度对"流动性过剩"现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将会更有利于我们对相关现象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侯孟盈 《市场周刊》2020,(15):0083-0083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呈现总体快速发展,但结构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结构失衡的状态,在经济增长新常态下,我国现阶段的总体经济发展呈现产能过剩的状态。为了能够充分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解决产能过剩,就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此同时,对政府部门进行简政放权,让干预呈现科学化,进而让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如果从1997年算起,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已经困扰我们将近三年了.由于总需求不足,物价持续下降,经济增长下滑,特别是1998年以来已出现了明显的通货紧缩现象.究其原因,表面上总需求不足、供给“过剩”,实质上是结构性短缺,以及城市供给过剩与农村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市场结构失衡.一、总需求不足与供给的结构性短缺并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  相似文献   

10.
目前,理论界对通货紧缩的成因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逐渐形成了需求派和供给派的解释。需求派认为是有效需求不足造成通货紧缩,供给派认为是供给相对过剩造成的,双方的解释都有合理性,但我国存在大量的制度瓶颈制约也是造成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因此,克服通货紧缩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扩大内需近三年的实践证明,凯恩斯的需求理论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均不能准确解释有效解决中国目前的需求不足、供给过剩问题。中国目前需求不足、供给过剩的实质是供给被动。扩大内需的基点选择是优化、提升供给,走供给主动之路。  相似文献   

12.
在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由于美国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使得美元对全球供给过剩,而对美国有国际收支顺差的国家持有美元,用本国货币购买企业的美元,产生本国货币供给过剩;对美国国际收支的非顺差国,为了保持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的一致性,也要增加货币发行,从而导致整个世界的货币供给过剩。这种状况改变了经济周期运行态势。  相似文献   

13.
扩大内需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端计 《消费经济》2001,17(6):36-38
一、问题的提出 面对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需求不足、供给过剩问题,理论界的经典解释是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这也是目前国内的主流派观点.该理论认为,供给过剩是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一、造成我国失业的原因 (一)劳动力相对过剩,生产力不够发达 就业问题的产生表现为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在我国的突出表现是不适应经济发展水平要求的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剩。改革开放以来,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也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首要障碍。  相似文献   

15.
《四川物价》2009,(7):30-31
阅读: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不久前在天益网发表文章说,从今年前两个月的主要数据看,自去年9月以来的经济刺激路径是难以“保8”的,由于世界经济的困境明年会甚于今年,如果振兴中国经济的宏观政策方向不调整,严重的生产过剩危机今年不爆发,明年也会爆发,所以对宏观刺激方向的调整已经迫在眉睫,而这个方向就是城市化。众所周知,工业化的过程也是城市化的过程,经济的现代化就是依托这两个过程完成的。工业化要以城市化为基础,城市化则要靠工业化来推动,工业化创造供给,城市化创造需求。  相似文献   

16.
“流动性过剩”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流动性过剩是金融资产在市场中的交易状态,必须从市场主体的行为、资产负债结构变动去考察;流动性能力与流动性过剩有区别,也有联系;商业银行存大于贷,出现巨额存差,与流动性过剩相关但又不相关;货币供给过多与流动性过剩不能相提并论;流动性过剩反映市场主体的短期行为和功利主义;本文最后还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究竟是否存在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17.
短缺经济即供给约束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市场常态,而过剩经济即需求约束则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常态。我国在确定改革的目标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短短几年就形成了买方市场格局,经济增长由供给约束转向需求约束,这不但对于众多的刚刚确立市场主体地位的企业是...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随着航运形势的不景气和港口建设的加快,部分地区的港口能力过剩,港口能力的供大于求造成了部分港口之间的恶性竞争,随即出现了大打价格战,不合理的降低港口货物装卸费用等现象。  相似文献   

19.
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认为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大体是一个在合理范围变动的量,且这个量不依赖于贷款。只要经济发展是健康合理的,即使贷款供给相对较少,也会有外地流入资金来替代贷款,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替代的关系。国内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与资金需求存在协整关系,GDP每增加一个单位,资金供应(需求)增加0.25个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一个单位,资金供给(需求)增加0.36个单位。  相似文献   

20.
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认为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大体是一个在合理范围变动的量,且这个量不依赖于贷款。只要经济发展是健康合理的,即使贷款供给相对较少,也会有外地流入资金来替代贷款,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替代的关系。国内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与资金需求存在协整关系,GDP每增加一个单位,资金供应(需求)增加0.25个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一个单位,资金供给(需求)增加0.36个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