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鳖养殖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养殖规模,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病害,给养殖的持续发展造成影响。现笔者就如何增强鳖自身的抗病力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山区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正>一般50-250g的鳖称之为幼鳖,它是承接稚鳖养殖和育成商品鳖的重要环节,其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如下。1.消毒池塘:在幼鳖放养前7-10天,应将鳖池干塘曝晒,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鳖池进行消毒。在放种前3-4天再往池中注入清新的河水,池内水深保持在60cm左右。2.注意运输:幼鳖种苗运输可采用木箱或塑料箱或布袋包装运输。箱子四周应打孔,内铺湿润的水草,装好幼鳖苗后用盖子  相似文献   

4.
川西地区处于中国较偏远的地带,地形十分复杂,有许多地区甚至处于地震带上,相对于我国东部、南部等地区川西人口密集程度低。川西地区以前采用的是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盲目照抄照搬其它省份的经济发展模式,并未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最终导致了水土严重流失,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水平仍旧止步不前,同时还使川西高原的传统产业也受到了影响。川西地区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这两大难题,因此川西地区急需找到一条新的发展路子来推动该地区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当地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不二选择。川西高原地区具有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生态旅游的潜力巨大,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势特点,稀有的动植物资源,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等条件,并且国家近几年加大对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支持,这些都成为开展生态旅游的最宝贵资源。川西地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是一种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符合客观现实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将农业与生态旅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地实现了经济增长、生态保护、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同步与协调发展,重新分配了农村资源、整合农村功能,实现了农村产业生态化与产业多功能化,最终将建立以生态农业旅游为主导,带动第三产业,如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发展的新型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渔业致富指南》2014,(4):11-12
<正>据了解,乌鳖是中华鳖系列的一个品系。按照中华鳖的属性分类有太湖鳖、黄候鳖、山瑞鳖、台湾鳖,乌鳖是近期从太湖鳖分离筛选出来的品系。乌鳖规模化人工养殖时间不长,但近期开始逐渐受到广大养殖户的关注,尤其在江浙一带,养殖乌鳖的热潮正在兴起之中。乌鳖营养价值更高中华乌鳖是一个新的中华鳖品系,原产于太湖流域,为浙江省特有地方品种。乌鳖体形与普通甲鱼相似,典型特征是腹部乌黑,富含黑色素。它体表颜色呈黑色,背部有深黑色斑纹,从吻端到四肢脚爪及鳖尾的腹部全为黑色。野生乌鳖主要摄食小鱼、虾等水生小动物。有些个  相似文献   

6.
西部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了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家赋予西部更多的优惠政策,西部各省区要变潜力优势为现实优势,积极合理地开发各种资源如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等,发展各自的特色产业,加强生态环境的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清洁生产,利用清洁能源,以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一、绍兴市中华鳖养殖业发展现状绍兴是中华鳖的主要养殖地之一,整体养殖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全国共有两家国家级中华鳖原种场,其中一家就落户于绍兴。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绍兴中华鳖养殖业的发展经历过辉煌和低谷,经受了市场的考验。截至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大大小小中华鳖养殖单位共36家,其中绍兴县9家,诸暨  相似文献   

8.
<正> 尽管近年来市场鳖价不断下跌,养鳖利润不如以前,但农民养鳖的积极性仍很高。这是因为农民有自身特有的土地、饲料、水源和人力等资源的优势,所以养鳖的经济效益,只要管理的好,仍比搞其它种养殖业高,而且稳。然而农民家庭养鳖的规模一定要适度,切不可盲目追大趋多,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肥料资源高效利用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肥料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关系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成败关键之一。应该通过技术创新扩大可利用肥料资源范围,提高肥料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肥料资源管理及方法,充分发挥肥料资源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消除肥料资源不合理施用造成的负面影响。技术创新必须以“环境不退化为基础,经济上可行为导向,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一、肥料资源在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现在中国以世界7%的耕地养育着世界22%的人口。但是,一个重要的事实为许多人忽略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进口国和消费国,世界上35%左右的化肥…  相似文献   

10.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王冰可持续发展是既强调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强调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核心是要节约和保护资源,使各种资源能满足世世代代人的需要。就土地资源而言,最突出的矛盾是其稀缺性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对于中国这...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可持续发展观出发,分析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特点。阐明了土地利用的持续性是土地利用适宜性在时间上的扩展。并根据中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资源持续利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明了从传统资源观到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观的根本转变的理念与意义;并从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观简析了中国农业资源国情与利用问题;论述了我国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向、目标思路和五项战略对策及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中华鳖养殖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这主要是由于对人工养殖中华鳖的有关技术储备不足,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滞后于中华鳖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当中华鳖的苗种繁育技术和人工配合饲料制备技术已初步得到解决后,生产中对中华鳖病的防治技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叶依广  曹乾 《农业经济》1999,(10):26-27
一、我国耕地的现状和危机1、人均耕地少。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约144亿亩,现有耕地约20亿亩,而人均耕地只有1.66亩,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17亩),更低于加拿大(26亩)、美国(11.43亩),甚至低于印度(2.97亩),而且,我国已有666个县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警戒线,其中有463个县低于0.5亩,占全国县(区)总数的23.7%。更为严重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在不断下降。据统计1986—1995年全国耕地净减少2899万亩,年均减少耕地…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改革开放后,我国海洋渔业成功地走上了从"捕捞为主"向"以养为主"转变的稳定发展之路,海洋渔业产值一直占我国海洋经济产值的首位.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存在诸多问题,如近海捕捞强度过大,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海水养殖良种缺乏,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海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待提高,渔业科技支撑体系不健全、投入不足,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我国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呢?为此,本刊副主编杨子江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唐启升研究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漳州市农业的纵深发展,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日趋尖锐,为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和压力,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文章提出适合漳州地区推广的6种农业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华鳖仿野生养殖应重视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由于温室、工厂化养鳖周期缩短,激素、生长素的应用,鳖原有美味和食用安全性遭到侵害,消费者对养殖鳖心存顾虑。近年来,我们在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的支持下,采用模拟生态的手段,结合人工养殖技术,进行了中华鳖仿野生养殖的试验研究,使养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未利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从当前中国未利用土地资源的面积、分布和质量特征,分析其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未利用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目标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一个城市的区位作为一种资源往往对其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阐述了芜湖市区位资源开发,认为要立足长远,将芫湖建成区域经济中心,发展大产业,为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要做好中转通道,留住过往商机,突出主导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搞好城市规划与形象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交通设施改造力度。  相似文献   

20.
对海水养殖业发展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对水产养殖产品的需求增长和对海洋产业的越来越重视,海水养殖业在海洋经济中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大,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利弊得失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协调养殖与环境的关系,实现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加快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及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一、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现状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就是以保持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前提,使海洋经济建设与海洋保护协调发展,用生态经济和环境保护观念来指导海水养殖业的生产。然而,目前我国海水养殖业仍然存在盲目开发,低水平养殖,片面追求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