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国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化改革与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带来了经济领域的分权。在既定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这种分权导致地方政府之间围绕经济资源展开竞争。在财政政策运用方面,这一竞争主要包括税收优惠政策手段和财政支出政策手段。而随着税收优惠政策的日益规范及优惠政策逐渐由区域转向产业,地方政府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做大经济蛋糕的空间日益减小,从而迫使其逐渐转向财政支出政策手段。为此,本文对我国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的产生、存在问题等方面作了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推动我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动力.科技兴贸战略是我国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必由之路.政府要加强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支持,要加大科技投入,促进重点产业和重点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完善出口贸易的服务体系,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拓展更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3.
以28个省份2002—2017年非平衡面板数据,研究财税政策、政府效率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系。实证结论表明,财税政策能够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且政府效率更高,财税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促进效应更明显;相对于国有企业和市场化程度更低的地区,财政政策、政府效率在非国有企业和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效果更佳。进一步检验财税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机制发现,资源配置优化效应、研发成本和风险降低效应、融资约束缓解效应是财税政策的重要传导机制,且资源配置优化效应、研发成本和风险降低效应、融资约束缓解效应均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税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速度型向集约型、效益型的转变。要顺利地实现这一转变,需要政府从国际竞争及国家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适时地制定有关宏观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在政府所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中,财政与税收政策的地位和作用正在日益提高和扩大,并对国家经济增长的制约和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在分析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税政策因素的基础,提出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已从计划的封闭经济走向开放的市场经济,这要求经济增长的模式由完全的内部调节转向适应世界经济体系变化的内外兼顾调节。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来探讨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外部直接传导机制及财政政策牵动内资和净出口的间接传导机制,可以得出有效的外资管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是指各级政府为了拉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通过政府采购以扩大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需求,刺激或保护高新技术供给的一种财政政策。在实施政府采购制度的过程中,要确定政府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采购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的比例及占当地高新技术产品的比例。要建立政府高新技术产品采购的财政专款制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挤出还是挤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是经济学者研究的重要问题,为世界各国政府所广泛关注.本文从平稳实际变量系统和非平稳名义变量系统两个角度,实证分析中国政府支出挤出还是挤入居民消费.基于OLS、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结果一致表明:无论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中国的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都具有挤出效应,二者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挤出效应会导致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预期效果大打折扣,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正在逐步由投资转向消费,这一转变趋势客观要求财政政策应适度而行.  相似文献   

8.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作为技术进步的源泉,已成为国家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第一推动力。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研究与开发(R&D)投入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前提条件。虽然市场竞争机制会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但由于存在公共性等原因从而导致市场的失灵,仍需要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以激发企业主动创新欲望并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创新外部环境。为了促进技术创新,政府需要采用财政政策激励企业加大R&D支出,其中税收优惠是主要政策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和发达国家在企业所得税中的R&D税收优惠的比较,提出有关激励企业加大R&D投入的税收政策建议。以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美、日经济增长呈现完全不同局面,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不同的制度安排导致两国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出现了明显不同的绩效。本将从技术创新模式、科学教育、政府政策、市场环境四个制度因素来比较两国90年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知识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产业。文章在对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分布的经济分析基础上,分析了包括企业家在内的投入要素对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影响,并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影响要素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分布呈现东高西低的梯度分布格局,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家、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应通过企业家精神培养、产业区培育、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等措施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新技术产业的政府政策扶持与我国政府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 ,是当代知识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优先扶持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重要政府行为 ,而且在这方面的政府职能和行为已经制度化、法制化 ,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具体比较了世界较为发达的国家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政策 ,提出我国应当注意完善的主要政策 ,并根据我国目前实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中出现的问题指出今后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2.
收入差距扩大的现实对财政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公平观的转变及相关研究的深入,将财政政策关注焦点从结果公平转向机会公平,对于个人可控因素形成的收入差距,不应作为政府行使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空间,政府应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个人无法控制因素,特别是社会歧视性对待因素,形成的收入差距方面.只有让穷人从经济增长中更多受益,才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从根本上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2000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形势出现重要转机,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由回落转向回升。但目前经济回升尚不属经济自发增长能力增强的表现,而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短期政策效应。能否使我国国民经济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轨道,关键在于消费需求拉动力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财政政策应以提高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国际收入平衡为目标,当我国经济又进入新一轮启动期时,更需要政府积极得当的财政政策。这一政策应能通过刺激消费、投资和增加投资性政府支出三个途径来刺激经济,若以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结合,会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虽然易于出现通货膨胀,但只要采取相应的投资策略,必将更有利于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作为技术进步的源泉,已成为国家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第一推动力。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研究与开发(R&D)投入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前提条件。虽然市场竞争机制会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但由于存在公共性等原因从而导致市场的失灵,仍需要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以激发企业主动创新欲望并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创新外部环境。为了促进技术创新,政府需要采用财政政策激励企业加大R&D支出,其中税收优惠是主要政策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和发达国家在企业所得税中的R&D税收优惠的比较,提出有关激励企业加大R&D投入的税收政策建议,以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区域产业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策环境的支持系统。而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特定支持产业” ,更需要政策的支持。显然 ,政策支持应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变化。在步入高新技术产业化阶段 ,政府应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政策环境。本文正是立足于此 ,力图从新的角度 ,分析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现状 ,探讨建立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产业化政策体系、市场体系等 ,并进一步提出了构筑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化比较利益发展格局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谋求区域平衡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能否发挥财政政策的区域效应关乎我国长期经济增长与稳定。因此,需要准确评估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现有文献利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估测财政政策乘数时忽略了我国特色的地区竞争机制。"锦标赛"式的地区经济竞争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地区间的财政竞争模式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深刻影响,忽略该机制会造成研究结果的偏差。研究发现:第一,当不存在地区竞争机制时,欠发达地区政府的公共投资政策可以有效促进当地以及全国地区的产出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会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第二,当存在地区竞争机制时,欠发达地区政府的公共投资政策产出效应会被削弱,无法实现谋求区域平衡发展与缩小区域差距的政策目标。第三,随着地区竞争程度的加剧,政府支出的产出效应出现分化,欠发达地区的生产性公共投资乘数由4.09降为3.10,而发达地区的生产性公共投资乘数由3.86升为4.86,会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中央政府如果试图兼顾财政政策的"效率"与"公平"目标,避免地区间盲目竞争,改革政府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不可避免,经济增长下滑的威胁正一步步逼近我国。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政策决策时应具备国际视野,立足我国实际,兼顾近期与中长期的不同需要,充分发挥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财政政策的选择,从近期来看,要找准政府投资的切入点,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与改善投资环境结合起来,促进产业升级、自主创新与延长产业链条,正确引导与促进国内消费;从中长期来看,要坚持公共资源公益化,有效发挥重要物资的储备功能,建立以公正、均富为导向的利民强国的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9.
基于碳排放LMDI分解模型,对广西1995—2010年碳排放量进行分解分析,结果发现,经济增长是引起广西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变动在整体上增加了广西碳排放量,而能源强度和碳强度的降低有效地减少了广西碳排放总量。因此,政府应该充分抓住低碳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两大碳减排着力点,加大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财政政策,强化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扶持并优化节能产业和环保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促进广西低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常态下使用积极财政政策,意味着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常态化.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已经超期服役而疲态尽显,有逐步走向稳健的需要.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L"型增长轨迹的确认,向稳健财政政策过度的基础已经基本具备.地方债置换导致的政府债务的累积,政府存款暴涨背后的政府支出低效率和由于财政收入增速下滑、财政支出增速的上涨给财政可持续性和公共部门的稳健运行带来的挑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去杠杆过程的推进,都要求适度稳健的财政政策.解决中国经济的中长期问题,不能依靠常规的周期性财政政策,而是应当引入结构性赤字和长周期预算,构建符合中国制度和发展特征的多层次财政平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