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邻法苯酐国产装置规模过去均在0.4万吨/年以下,2万吨/年以上规模装置均由国外引进。近几年来,在消化、吸收引进装置工艺技术基础上,相继开发成功了1万吨/年规模装置。催化剂也开发成功达到80克,并在1万吨/年装置上应用,接近国际水平。为推动国产化进程。化工部对2万吨/年邻法苯研装置国产化的可能性进行了论证。1、以邻二甲苯为原料固定床催化氧化生产苯酐已有近20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内自行设计制造的单台反应器生产能力已达到1万吨/年.并在数套工业生产装置上通过一年的运行证明可行.为2万吨/年装置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萘、邻二甲苯、正戊烷催化氧化合成苯酐的基本催化剂 ,如以 V2 O5为基础的催化剂、氧化钼型催化剂、V2 O5-Ti O2 -K2 SO4 催化剂和 VPO催化剂 ,并阐述了邻法合成苯酐催化剂各组分的作用 ,提出了开发新型催化剂应实施催化剂研究单位、催化剂生产厂家以及苯酐生产厂家三方联合开发的新思路 ,以集中行业优势 ,拓展思路 ,使国产催化剂早日替代进口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和齐鲁石化分公司承担的新一代乙烯氧氯化催化剂工业应用试验通过了中国石化组织的技术鉴定。在齐鲁石化氯碱厂200kt/a氯乙烯装置上完成的工业应用试验表明,补加该氧氯化催化剂后,工业装置各项指标运行正常,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进口催化剂。  相似文献   

4.
最新专利表明,主要的苯酐生产技术专利商和催化剂生产商BASF、南方化学、Bayer等公司对苯酐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积极改进,包括开发新型催化剂、改进反应器及其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2012年,全世界苯酐的总生产能力达583.7万吨,生产装置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及西欧,产能稳步提升的同时消费量也逐年增加。2012年我国苯酐生产能力达到232万吨,消费量为152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苯酐生产及消费国,消费主要集中在增塑剂、醇酸树脂以及不饱和聚酯树脂(UPR)等方面。预计到2016年,我国苯酐的总生产能力将超过280万吨,总需求量将达到170万吨。苯酐生产能力迅速提高,消费需求增长减缓,再加上进口产品的冲击,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未来,加快催化剂及设备的国产化步伐、改进工艺、扩大出口将是缓解国内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以下简称“北化院”)1958年6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是中国最早从事石油化工综合性研究的科研机构之一,经过近65年的积淀与发展,已形成“材料设计—原料—催化剂—聚合工艺—加工成型—制品检测—废旧材料绿色资源化利用”的完整高分子材料创新链,开发了一系列国内外领先的技术和产品,为我国材料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7.
综合信息     
综合信息“九五”期间优先发展的化工技术为促进化学工业技术发展,化工部确定了“九五”期间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催化剂技术重点开发苯酐、顺酐、聚烯烃、合成氨等产品生产以及环保方面的高活性、高选择性、稳定性好、寿命长的高效催化剂。──分离技术重点是膜分离...  相似文献   

8.
韩国DC化学公司位于浦项的三条苯酐生产线计划停车以更换催化剂。这些装置的苯酐总产能为8万吨/年,预计将停车25天。但预计此次停车并不会影响该公司5月装运的苯酐现货数量,因为其已经为停车备足库存。韩国DC化学苯酐装置计划停车检修  相似文献   

9.
中国石化中原石化与北京化工研究院合作进行的新型甲烷化催化剂的工业应用试验经过近一年的试用效果良好。我国乙烯装置甲烷化反应器所用催化剂原来绝大多数都是高温催化剂,必须使用高压蒸汽换热器,对设备要求高、能耗高,易产生跑冒滴漏等问题,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转,增加了操作费用,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也较短。  相似文献   

10.
阐述“复关”对苯酐产品的影响。 1992年国内苯酐生产能力约23万t。“八五”、“九五”期间苯酐需求量分别为26~28万t和33~35万t。我国苯酐价格偏高,现阶段市价与进口价相差不多。“复关”后国际市场上的苯酐将大量涌入,我国的苯酐将失去国内的市场,对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三井化学公司开发的新一代歧化催化剂已经在其一套烯烃转化装置(OCU)成功投用,以增加丙烯收率和实际产量。该装置可新增1万吨/年的丙烯产量,同时还可减少水、电、汽消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三井化学开发的这种新型催化剂是在传统钨催化剂上增加了多金属复合物。这种新型催化剂具有高活性、低反应温度和高选择性,其反应活性比传统催化剂提高30倍,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石化齐鲁公司研究院领衔开发的“炼厂气预转化催化剂开发及工业应用”和“天然气低温绝热转化催化剂开发及应用”2个项目日前通过中国石化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两项目开发的新型制氢催化剂对降低制氢成本、优化装置操作,扩产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由复旦大学完成的马来酸二甲酯加氢制1,4-丁二醇和四氢呋喃催化剂开发项目,日前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成果鉴定。以袁渭康院士为主任委员的专家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开发的催化剂制备工艺简单,选择性高,性能稳定,可简化加氢工艺流程,已具备工业应用价值。据了解,该项目是由复旦大学化学系表面化学实验室与上海焦化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完成的。项目组以实现产业化为目标,系统研究了该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和性能,先后在实验室完成了300小时和1000小时的催化剂寿命试验,在上海焦化公司150立方毫米容量的反应装置上完成了1000小时的中试。最后,项目组在引进装置上完成了3000小时的侧线寿命试验,催化剂的选择眭和寿命均达到国际同类催化剂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三井化学宣称该公司已经开发出一种生产己烯的均相催化剂技术,并计划采用该技术建设一座能力为3万吨/年的己烯装置。这套装置的开工投用日期定于2010年。这种催化剂能够选择性地促使乙烯三聚,是在三井所积累的烯烃聚合催化剂的经验基础上开发成功的。该催化剂表现出很高的选择性,而活性相当于目前为止仅有的用于乙烯选择性三聚生产己烯的铬系催化剂的600倍。而且在相对较低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便能达到如此高的活性,从而简化了工艺设计并大大节约了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15.
林青青 《中国石化》2012,(12):58-60
催化剂的研究与运用要过"两关":一方面要研发高性能的催化剂,技术上要过关;另一方面要考虑生产成本,经济上要过关。访谈人名片毛炳权,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分子化工专家,北京化工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长期从事烯烃聚合工艺和聚合催化剂的研究,他研发的络合Ⅱ型、N型、DQ球形等聚丙烯催化剂,分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1次,二等奖2次。2005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开发的粗苯加氢精制催化剂在山东腾州盛源化工有限公司80kt/a粗苯加氢精制装置上一次投料生产成功,于2009年3月生产出合格产品。据称,这是我国首套使用国产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工业化生产装置,此前国内同类装置全部使用进口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陶炎 《化工管理》2012,(11):44-45
<正>进入第四季度,国内邻二甲苯(OX)价格稳步上涨,10月上旬达到每吨11000元,效益喜人。然而,国内最大OX生产商——扬子石化生产经营部市场服务科科长闵凯却忧心忡忡。近年来,由于OX和下游苯酐价格长期倒挂,国内苯酐企业经营惨淡,许多企业纷纷对装置进行改造,重新采用已淘汰10多年的萘法工艺来生产苯酐。让闵凯忧虑的就是,萘法工艺如果卷土重来,未来OX或将被苯酐行业所抛弃,  相似文献   

18.
由南化集团研究院研制开发的NDN1型氮氧化物脱除催化剂,近日通过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的成果鉴定。工业应用结果表明,NDN1型氮氧化物脱除催化剂在硝酸尾气处理装置上使用,降低了操作温度和运行阻力,节省了治理费用。该催化剂试生产过程采用了苛性碱沉淀和磁洗涤工艺,不产生难以处理的氨氮废水,使废水排放量大大降低,减少了环境污染,“三废”排放达标。专家建议加快该产品的推广应用,为氮氧化物脱除装置的节能降耗做贡献。  相似文献   

19.
日前,镇海炼化220万吨/年加氢裂化-灵活加氢处理装置采用抚研院开发的FF-36\FC-26\3974\3996级配催化剂,一次开汽成功,同时完成了加氢处理系列加工劣质二次柴油的工业试验,可以直接生产出满足欧V规格要求的无硫柴油。镇海炼化220万吨/年加氢裂化~灵活加氢处理装置的加氢裂化系列1993年建成投产,1999年该装置改造成为加氢裂化一灵活加氢处理联合装置。由于上一周期使用的催化剂经过4年多运行,活性已到末期,他们对三台反应器的旧催化剂进行了更换或再生,采用了抚研院开发的级配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由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FRIPP)开发的FH-9催化剂在西安石化3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上的工业应用情况。标定结果表明:在装置正常设计工况条件下,FH-98催化剂可以生产硫含量<3500g·g-1的柴油产品,其他主要指标国Ⅲ柴油标准。并探讨了影响FH-98催化剂脱硫率的主要因素,对各炼厂生产清洁柴油产品,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