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规则及效应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样本期内,中央银行根据实体经济的增长和通胀情况适时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其调整具有显著“逆周期”和“平滑、微调”特点.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宏观变量的影响具有较长时滞,并该影响具有“持久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2007年,央行上调了10次存款准备金率,明显加大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的力度。但从目前公布的各项数据来看.我国经济仍然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外部失衡和内部失衡,显然央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本文从不同的方向探析造成这种政策失效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款准备金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自2010年1月12日至今已经上调7次,现处于19%的历史高位。本文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背景出发,探讨其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4.
存款备金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自2010年1月12日至今已经上调7次,现处于19%的历史高位.本文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背景出发,探讨其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中央银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来进行宏观调控,并在控制货币信贷,市场流动性及通货膨胀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在介绍存款准备金率运行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存款准备金率频繁使用的原因,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在韩国央行管理富余流动性的过程中,边际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既在汇率制度弹性较弱和金融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加强了流动性管理,又未对整体经济造成过大的冲击。我国当前的金融制度、市场条件和流动性过剩的状况与韩国当年的情景非常相似,可以考虑借鉴其成功经验,实施边际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既加强流动性管理,又可避免"一刀切"地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宏观经济造成过大冲击。  相似文献   

7.
我国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及其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琳 《新金融》2010,(7):14-18
本文从我国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较西方国家更加有效、调控流动性更具优势、以及解决我国当前经济金融矛盾更具成效等方面,系统分析了近期我国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从收缩流动性、减轻通胀压力、缓解房地产上涨动能等方面,综合评估了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并据此对我国货币政策取向进行了预测,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数量型货币政策仍将是我国最重要的金融调控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杨真 《金融论坛》2004,9(8):22-27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介绍,分析了在我国实施该项制度的效应和历史地位,得出以下结论:(1)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总量的工具,也是促进金融机构稳健运行、防范支付风险的有效手段;(2)该项制度是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协调配合的尝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的配合机制将会受到考验;(3)该项制度的近期效应影响有限,重在对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中长期效应,特别是对商业银行无理性放贷行为进行有效约束;(4)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是基于中国经济金融环境的一项制度创新,属于一种过渡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杨婕 《时代金融》2014,(8):71+75
本文从物价水平不断上涨的角度,运用货币的国际收支理论框架,通过我国以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为手段的货币政策进行分析,得出该货币政策难以实现应对通胀的货币政策目标,且会给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并给实体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的结论。针对该结论,本文将在文章后部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存款准备金率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近20年来,我国在充分发挥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作用的同时,没有对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探析,提出了强化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共同组成三大货币政策,其中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作为稳定市场经济、缓减通货膨胀、破碎房地产泡沫的最主要手段。货币政策调控中实质上是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引起银行自身的存贷款利率的变动以便维持利润,大量研究指出了货币政策的出台及其在市场经济中研究的主要进展,讨论了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影响因素、实质效应,本文以银行为视角来看待存款准备金率变动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3.
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我国金融宏观调控中的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款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的三大传统法宝之一,由于其政策效果过于猛烈,随着各国中央银行调控方式的多样化,它已经逐步退出了日常操作的货币政策工具范畴,存款准备金制度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演变过程也证实了这一点。但是,为什么我国近期要频频动用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而较少使用其他政策工具呢?笔者从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两个层面入手,立足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试图剖析央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政策实施金融调控的深层原因;并从金融监管的角度,简要分析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所代表的正向激励和激励相容的监管理念在我国金融监管中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4.
是否应该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庆 《新金融》2006,(5):8-10
中国人民银行吴晓灵副行长最近一次的讲话引起了市场对央行在近期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猜测。最新的数据显示“松货币”的状况将有可能转变成“松信贷”,这也许更加重了央行高层的担忧。随着央行票据收益率的上升和超额准备金数额的下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有可能成为央行收回过多流动性的低成本工具。如果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即从7.5%提高到8%),对流动性最直接的影响将是收回800-1100亿人民币。流动性的进一步趋紧将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还将改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但它是一个效力较猛的货币政策工具,这凸显了目前货币政策实施中所面临的困境。较优的政策组合应该具有加快人民币升值和使外汇更方便地流出这些特征,以减缓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因为这是目前流动性过多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我国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变动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效果,并根据分析结果提高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变动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效果,并根据分析结果提高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何频调存款准备金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月12日,一条消息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条: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4月25日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7.5%。存款准备金是银行流动性的保证,是向客户支付现金和银行间转账的保证,是中央银行控制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指标。存款准备金的多少关系着银行可用资金的多  相似文献   

18.
郝佳文 《时代金融》2014,(8):171-172,182
本文首先在理论上从货币供应量、市场利率两个渠道分析了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股指的影响,接着采用将月度数据引入到实证进行检验并设置对照组的方法,通过对比得出了一些与理论不同但却具有现实意义的结论,即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股指影响不大,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的失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解释了我国为何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制度,同时,对与我国形成强烈反差的西方国家弱化该制度的现象也进行了解释.这主要基于使用该制度的隐含假设和一些外部新因素带来了变化.其中,税收效果、对经济的震荡、货币政策操作理念、目标和手段的变化、银行监管的新发展、直接融资和存款类金融机构占比等是主要的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进入2015年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对法定准备金率进行了相当频繁的调整,这意味着存款准备金作为三大货币政策的工具之一已经被中国人民银行视为主要的货币调节政策来进行使用,相比较于公开市场操作和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制度往往更加具有明显的效果,这对于整个宏观经济市场起到一个强烈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也会同时对货币乘数以及基础货币的投放产生强烈而深刻的影响。灵活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有利于合理的控制宏观经济下的货币供应量水平、适度的调节整体经济的贷款规模、更好地稳定住整个市场的利率波动来使得我国整体金融体系稳步并且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