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收入差距与耕地非农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收入差距会影响耕地非农化进程,(1)收入差距扩大会加速耕地非农化,并且收入差距越大,这种影响效果就会越恶劣;(2)收入差距因素还会通过作用经济增长,促使经济发展对耕地非农化需求加强。研究结论:收入差距使耕地库兹涅茨曲线转折阈值提高,且滞后到达。因此,以社会整体福利提高为目的,协调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才有利于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EKC曲线描述的是生态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即存在倒“U”型关系。为了了解EKC假设检验目前研究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探讨未来研究重点和方向。[方法]系统梳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的EKC假说检验文献,以期丰富EKC检验的理论基础,进一步促进经济、生态环境健康持续发展。[结果]各种污染物指标与人均GDP间呈现出倒“U”型、正“U”型、倒“N”型、线型(或“~”型)等多种关系。[结论]未来研究重点和方向是:(1)研究形成EKC曲线背后的作用机理;(2)合理构建反映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标及影响经济发展的多因素指标;(3)合理构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并在研究中引入综合方法;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EKC假说;(4)国内对小城镇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的EKC假说检验。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1979~2012年的时序数据与2012年各地区截面数据,运用统计方法与计量经济方法从全国及各地区两个层面实证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库兹涅茨倒"U"曲线及其拐点的存在性问题。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在长期呈现显著的倒"U"曲线特征,且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库兹涅茨拐点已经在2007年、2008年及2009年这3年出现,此后连续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从各地区来看,倒"U"拐点的出现时点为人均GDP达到4万元,GDP总额超过20 000亿元,以此为标准,真正出现拐点的只是少数东部省市。文章主要结论是:从全国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库兹涅茨倒"U"曲线且拐点已出现;而从各地区来看,库兹涅茨倒"U"曲线并不显著,且倒"U"拐点只存在于东部少数发达省市,从而证实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极大的不平衡。因此,若要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随经济增长而继续缩小的趋势,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5—2014年淮河流域安徽段8个地级市工业环境与经济相关统计数据,通过非参数Kernel函数估计描绘该区域人均GDP和工业污染排放物的动态演进过程,进而构建淮河流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模型,考察淮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上升阶段,随着时间推移地区之间差距拉大,而人均工业废水排放和人均工业废气排放的核密度估计分布图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呈现线性关系,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人均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均表现出正“U”型二次曲线关系,与典型的EKC曲线特征不是完全符合,安徽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随经济发展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阶段。  相似文献   

5.
浅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在许多经济论著中谈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都会提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以及影响它的因素.那么,到底什么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呢?为什么它能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呢?  相似文献   

6.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反映了传统的工业化模式及其能源矿产消耗规律.英国、美国、日本等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实践与经验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工业化中能源矿产消耗的一般规律.中国工业化面临与发达国家工业化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国情条件,中国若完全遵循发达工业化国家的经验(EKC),其经济的可持续性、安全性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中国必须结合能源经济现实,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重视煤炭资源清洁化利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考察中国1978—2003年的省、市横截面数据,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倒U型,并证明了这种现象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从实证角度出发,探讨黑龙江省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验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黑龙江省的存在性,选取黑龙江省2001-2014年经济与环境数据,建立了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水平计量模型。结果表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和废水排放总量符合倒"U"型假说,拐点分别位于人均收入2.7804万元和人均收入1.6634万元;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随着经济增长持续下降,而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却在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9.
刘勇  夏自谦 《林业经济问题》2005,25(3):142-144,148
阐述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中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水平之间的倒"U"型关系,在分析了东北地区传统发展模式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节约土地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出农户兼业程度与土地利用效率之间存在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的假设,并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倒U"假说进行微观解释。在此基础上,采用2002—2009年山东省8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户兼业程度与土地利用效率存在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并且转折点发生在农户非农就业率为56.65%时的点上。通过计算农户非农就业率将我国31个省市分为3类:远离临界点、接近临界点和超过临界点,并提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促进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农民收入迅速增长,但目前农民收入增长面临困难,以及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对建设新农村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首先对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及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进行论谜,接着对促进我国农民收入快速增长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最后对如何促进我国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作民 《农业经济》2007,(10):31-32
运用基尼系数对农民的收入分别按工资性收入,家庭劳动经营收入、资本性收入、农村内部转移性收入这4个要素收入进行分解,明确了各要素收入对收入差距形成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可以缩小农民收入差距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江苏省能源消耗的碳排放进行了估算,分析了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的关系,并对江苏省碳排放进行了二阶段因素分解分析。结果发现,江苏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存在拐点,经济发展是带动江苏省人均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而能源效率对抑制江苏人均碳排放增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贡献份额都呈现"倒U型"曲线。江苏能否顺利越过该拐点,则取决于包括加大转型升级力度等一揽子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老工业基地振兴以来,辽宁城乡收入逐年拉大,已经成为辽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辽宁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加快的今天,怎样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辽宁经济发展到现阶段所面临的重大任务.本文从辽宁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的现实情况出发,利用城乡收入差异系数以及城乡基尼系数等指标反映出辽宁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并进一步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机理,最后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收入分配问题出在哪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熙 《中国改革》2003,(5):31-32
朱 基总理在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到,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许多经济和社会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是,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却呈加剧的趋势。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陈明德委员代表民建中央发言说:有两个应当警惕的征候:一个是,2000年城乡整体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达到0.417,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占总户数20%的最富有户收入占全部收入的51%以上,20%的最低收入户只占总收入的4%左右,两者之比从改革初期的4.50:1扩大到12.66:1;而这一差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进一步扩大。另一个是,不同收入阶层形成“金字塔”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辽宁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城市贫困人口现状基础上,提出城市中收入差距的拉大会产生加剧城市相对贫困率的发生、导致城市中基层人员收入过低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应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就业渠道、提高城市劳动力资本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适度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以缓解城市贫困。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选取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森林碳储量与总产值数据,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单位根检验与协整理论,建立森林碳汇EKC模型,通过回归分析揭示了二者之间呈倒"N"型曲线特征,指出森工林区目前正处于协调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城乡居民收入和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和特点,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城乡居民分项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变动态势,为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
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与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学者们就城乡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出现了观点分歧;本文通过基于我国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只存在由收入差距到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单向因果关系,并不存在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