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电网企业,基层生产一线经常遇到常规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如电缆中间头运维、GCK低压柜抽屉柜插件发热、防鼠防盗防外力破坏等。在早期的生产一线作业中,由于对创新重视程度不够,这些问题一直是员工日常生产中的"拦路虎"。"詹文仲创新工作室"就是这样一个解决"拦路虎"问题的创新工作室。在一次次保电抢修中、一晚晚挑灯攻关时,创新"金点子"一个又一个地在"詹文仲创新工作室"破土、发芽,结出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2.
"新淤地"创新工作室以带出一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创新人才,带出一个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攻关团队为核心,为青年员工自主创新搭建了新平台,营造了健康向上的青年员工文化,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员工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公司内部形成人人参与创新、人人敢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3.
正扬子石化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把重大研发和攻关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积累、研发能力、科研资产等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发展力。近年来,扬子石化在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中走出了新路子。该公司创新研发模式,实施"开发一代、完善一代、储备一代"策略,有力推进了塑料新品开发;借力国内科研院所,互相合作,实现了科研开发"1+12";结合企业实际,推进成果应用,实现了科  相似文献   

4.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沂源县供电公司(以下简称"沂源县供电公司")以创新创效为引领,深化班组建设,先后建成"源动力"、"善小"等一大批创新工作室,并以创新工作室为抓手,全力打造员工技能实训、员工技能评价、问题短板解决、成果转化推广四大平台,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员工综合素质。自2014年开展班组建设以来,他们的积极创新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动能。  相似文献   

5.
正创新工作室名片黎玉庭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工作室坚持以党员劳模为领航,带领员工立足岗位钻研技术,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技术攻关与创新。5年内已获得创新成果42项,国家专利19个。2017年12月,黎玉庭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  相似文献   

6.
正他只有初中学历,却先后获得20多项国家专利;他看起来粗犷豪放,却在技术攻关和钻研上严谨细腻、考虑周全;他只是基层员工,但他挂帅的"德成创新工作室"却被山东省总工会命名为"劳模创新工作室"。他就是国网成武县供电公司汶上供电所所长牛德成,在电力创新创效中独占鳌头,是远近闻名的"发明大牛"。潜心钻研的"智多星"1996年,牛德成被分配到成武县供电公司桃花供电所,成为一名抄表工,从此与电力结缘。牛德成生性爱琢磨,制作  相似文献   

7.
韦静  方宇 《广西电业》2016,(12):47-49
正2013年8月,彭小武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广西送变电建设公司正式挂牌。彭小武秉承"施工一线的需要就是科技创新的动力"的理念,带领创新团队活跃在生产第一线,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创新,不断完善总结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组织完成了"不停电张力架线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遥控飞行器展放引绳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杆塔登高防坠落装置研究与应用""大截面导线架线工艺技术及机具研究应用"等多项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王洪有点小郁闷。《中国电力报》一篇《清洁电能将攻占传统能源桥头堡》的报道把他架到了火上。报道中介绍了"王洪创新工作室"正在研发的"钠镍储能电池+光伏"新型直流电源系统在偏远变电站应用的前景,但"王洪创新工作室"的成果却迟迟出不来。项目已到了出成果阶段,可合作厂家偏偏不给力。先是因技术原因烧毁了主机,之后又迟迟无法解决变频后电流、电压稳定输出的问题。几次面红耳赤后,厂家技术人员撤了,一向好脾气的王洪也很生气。但生气归生气,项目还得上,王洪  相似文献   

9.
<正>"要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把为职工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国网承德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副主管赵国良作为"国良创新工作室"的领头人,对创新工作室这个"筑梦平台"做出深刻诠释。走进"国良创新工作室",各种创新成果样品摆放有序,一排展板讲述着技术创新的亮点与荣誉。置身其中,不禁想要探寻这些创新成果背后的故事。团队攻坚同筑梦在承德公司,创新的脚步从未停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2月,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泗阳县供电公司"苑超山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第三批全省30个"江苏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之一。工作室坚持不断深化创新能力建设,以创新解决难题、攻克难关,发挥职工创新主体作用,广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竞赛、劳模创新、QC小组等多种活动,实现创新资源的集聚、融合和共享。加强青年职工引导,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要求青年职工实现"人人有成果、人人有专利"目标。广大青年职工自加压力,真正做到了"绝不落后、敢于争先、善创业绩",实现了多项创新成果在国网、省市供电公司获奖。  相似文献   

11.
正国网安徽宁国市供电公司(简称:国网宁国公司)在推进"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和"三集五大"的过程中,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带领广大职工围绕生产和经营实际,积极开展群众性科技创新,解决现场难题,培养技术人才,锻炼队伍,塑造品牌形象。在建设县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实践中,国网宁国公司逐步形成了"四有、三位、三建立、两明确、一保障"的实践新模式。"四有"即有工会组织牵头、有创新团队支撑、有工作场所固  相似文献   

12.
正"要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把为职工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国网承德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副主管赵国良作为"赵国良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领头人,对创新工作室这个"筑梦平台"作出深刻诠释。技术创新的行家里手赵国良从事线路检修工作已有25个年,他研制了"带电作业专用挂梯"、"新型短路接地线"等多个技术成果,并获得了11项国家专利,工友们亲切称他为"线路工队伍走出的发  相似文献   

13.
我们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成员从最初的7位现发展到17位,都是宁波港镇海港埠港分公司港口工程机械维修的"高手"。我们牢记工作室之训"服务前方是我们坚守的信条;技术精湛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善打硬仗是我们坚持的作风",相互合作,协同攻关;开展技术交流和导师带工作,努力把工作室打造成技术革新的阵地、人才培育的摇篮、经验共享的平台。这也是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高会民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高会民创新工作室"35名成员均是一线输电工人,这个"草根团队"在秦皇岛公司现在不只是一个班组、一个工作室,而是一张名片,一个"实用新型专利"的团队。创新能手施展才华秦皇岛公司有一位出了名的创新能手——高会民,他平时总喜欢自己动手搞研究,琢磨新工具,"其实单位里爱弄点小发明小创造的人不只我一个,创新工作室成立之前,我们经常在一起切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一名电力行业的"老兵",他坚守一线22年,先后参与完成10多万项倒闸操作任务,参加变电现场工作4600多次。他就是国网承德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室副主管、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祁春风,以他名字命名的"祁春风劳模创新工作室",集体攻关,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5项、省(部)级创新成果奖17项,被国家电网公司授予"劳模创新  相似文献   

16.
张涛“五步”革新工作法是国网安徽淮北供电公司张涛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张涛在22年带电线路工作革新实践中,总结提炼,用于指导工作室开展小革新、小发明的方法。即“一觅难题,分析症结;二定对策,解决难题;三比方案,科学论证;四验成效,巩固总结;五建规范,推广应用五步工作法”。该工作法在张涛创新工作室的实际创新工作中得到高效验证与应用,成为推动开展群众性技术攻关、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您已经靠近了安全警戒线,生命高于一切,为了您全家的幸福,请不要违章作业!"警灯闪烁,刺耳的警报声随之而起。2013年5月16日,在山东省单县110千伏李田楼变电站检修现场,检修人员刚一靠近太阳能闪光语音报警安全围栏,就被惊出了一身冷汗,大脑立即绷紧了安全弦。山省省单县供电公司"善小雷锋团队创新工作室"员工杨星,发明太阳能闪光语音报警安全围栏,使得能够时刻警示施工人员,严禁违章作业。创新安全围栏使用。单县供电公司"善小"雷锋团队创新工作室研发团队,从事故源头"作业人员擅自移开围栏进行违章操作"人手,分析原因,开动脑筋,创新思维,及时研发出了具有报警、提示功能的安全围栏,通过技术创新达到了"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最佳效果。目前,普遍使用中的安全围栏只是由安全警示带、支持主钢管与底座组成,只是起到防止人员跨越及简单的示警作用,不能引起作业人员  相似文献   

18.
正策划人语什么是劳模创新工作室?2019年6月25日《工人日报》上刊发的文章对劳模创新工作室进行了定义:劳模创新工作室是由劳模领衔、员工广泛参与,围绕企业中心任务和重点难点问题,充分展示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业务专长和技术优势,产学研相结合,通过开展业务培训、难点攻关等,带动员工同成长、共进步、学劳模的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19.
正创新工作室名片中国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昆明局特高压直流运维工作室于2013年4月23日成立。工作室现有23名成员,5名技术技能专家,党员占比达到75%。工作室从建设之初的一星(劳模)工作室逐步发展为南方电网公司四星(劳模)工作室,形成"一间办公室+两个实操平台"的规模,基本涵盖了换流站检修运维所有专业,实现了工作室服务于换流站安全生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201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大冶有色冶炼厂澳斯麦特炉上建立起了冶炼厂第一个"职工创新工作室",迅速在职工中掀起了一股创新创效的热潮。随后,维修、仪控等车间相续成立了"职工创新工作室",职工创新团队如雨后春笋般在这个国有老厂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