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涛 《东北之窗》2012,(5):92-93
生命对人只有一次,然而我却有过三次。七十六年前,是母亲给了我第一次生命,后来她死于战乱。三岁的我便跟随哥哥姐姐,过着饥寒交迫的流浪生活。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党给的。在到处流浪的生活中,我和年幼的二哥被旧社会的孤儿院收留。不久,我二哥便死在孤儿院里。13岁那年,家乡解放了,是党和人民军队把我们这些失去父母家庭的孩子从孤儿院解放出来,使我从奄奄一息中得到了新生。我的第三次生命是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一科的医生和护士们,从死神手中夺回来的……  相似文献   

2.
绿色的启示     
那天,在五岳寨的森林里,我静静地躺了很久,我仿佛找到了一种归依或类似回家的感觉。但在秋风与森林的永恒交响中,我又听到一个声音说:你们注定是一群无家可归的人。那首如诉如泣似追问般的歌曲也在耳边响起——为什么流浪?为什么流浪远方?  相似文献   

3.
母亲今年已86岁,耳朵有点儿背了,母亲的脚是小脚,住上楼房后,母亲考虑到自己上楼下楼不方便,很少下楼。我怕母亲一个人在家里寂寞,总跟母亲说:您不是爱听收音机爱看电视吗,您随便看哪个。母亲总是笑眯眯地说:儿子,我不用你们管,我自己会安排。我会看护好这个家。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听说蒙马特高地是很小的时候上历史课,第一次听说小丘园地是北京出了圆明园的艺术村(当我惊异于那种流浪艺术家们的生活方式的时候,有人告诉我:就像阿姆斯特丹有个艺术广场,巴黎有个小丘园地,北京也有圆明园艺术村),而终于把两个地方连在一起则是在时隔多年后双脚踏上法兰西的土地。真的没有想到,这个总让人联想到烽火狼烟的地方竟然也会为流浪的艺术家们营造一份可以珍存灵感的和谐与安宁。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周刊》2012,(37):40-41
《孽债》只不过是个缩影,是我知青人生中的一阕感怀,代表的是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那批人,在一个特定阶段的历程和心路。1989年3月,母亲双目失明,不能再执笔给我写信。家书是亲戚代写的,信里说,老人天天盼望着我回上海。距离母亲第一次要求我回去已经过了四年。当时,由于各方挽留,我也就继续留在了贵阳做知青。不过这次,为了母亲。我趁着赴京开会,火速绕道上海,看了看她。  相似文献   

6.
读了《新西部》杂志今年第8期发表的摄影专题《流浪少年》后,我的心为之一震。回想平日街角,地下通道的“脏孩子”悲惨的生活处境,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都会心生怜悯。但.对于这些流浪少年来说.他们缺少和需要的并非怜悯.而是爱。 作为摄影专题报道,本文的图片做得很不错.可以说是图片在“说话”。流  相似文献   

7.
隐居的佛像     
毕钝 《西部人》2005,(2):45
母亲一生信佛。母亲每天早上起床后的头一件事,便是净手后向佛像作揖上香,表情是那么虔诚肃穆。我相信,此时此刻,母亲心中惟有佛,别无杂念。而母亲一年365天每天早上这一雷打不动的功课,是面对贴在墙壁上的一纸佛像完成的。“文革”十年,母亲依然每日清早虔诚地敬佛,作揖上香。一些经历了那个年代的人或许难以相信:那时候还敢敬佛呀?该不是现代版的天方夜谭吧!我郑重告诉诸位,我的母亲就有这种胆量,不,确切地说,那是母亲的智慧。说起来,这似乎是个传奇故事。“文革”年代,母亲当然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公然敬佛。但母亲却想出了一个奇招:“请”…  相似文献   

8.
旅游的理由     
先说一个故事,我跟女友发生了小摩擦,她死活要出去旅游且一个人走,头一天她买好了车票,目的地是成都和九寨沟。她在屋子里翻着“旅游指南”之类的书,死活不理我。从她屋子里出来的时候我对她母亲说:“我把火车票拿去退了,不能让她一个人出去。”我说我不放心。她母亲人惊失色:“那她明天起来找车票,找不到那还得了?”我说这件事您不用管。女友喜欢旅游是真的,但她要作孤身之旅游这明显是在赌气了。必须防着点。我想,一生好人名山游的女性要比男性多得多。在旅游这方  相似文献   

9.
我出生的小村偏僻、闭塞。一天,一个四十几岁模样的男人打着竹板出现在小村街头,我好奇地问母亲那个人是做什么的,母亲告诉我:“是算命先生,是迷信,不要信。”天有不测风云。我8岁的时候,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身亡。大我8岁的哥哥开始在家做饭、洗衣、种地、供我上学。每当想起  相似文献   

10.
“我竟然称自己是狗娘养的,胆子真是大啊!已经去世的母亲、父亲会怎么想呢?我想他们一定会哈哈大笑,一定会很欣赏我这么做,尤其是我的母亲。她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女人,早早就守了寡,一个人把两个儿子拉扯大。她以自己的方式与残酷的现实生活搏斗,并且让我制定自己的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土布     
<正>我是穿土布长大的人,因此对土布有一种发自心底的亲切感。在我还未模糊的童年记忆里,有几样东西始终不曾忘记,那就是杂粮、野菜和土布。杂粮、野菜能填饱我的饥饿的肠胃,而土布不仅能温暖我羸弱的身体,还能带给我一份最朴素的体面感。因此,一提起土布,我印象深刻,倍感温暖,不知不觉里,就想到母亲日晒雨淋、躬腰鞠背种棉采棉的姿势,就想到母亲深更半夜依然纺织不断的背影,就想到母亲一针一线把土布制成衣裳的场景  相似文献   

12.
于春明 《走向世界》2013,(18):84-84
<正>一直都认为自己还是个孩子,虽然20多岁了,但是父母的爱从来都是有增无减,一直呵护着我,如果不是因为母亲住院,我不会发现,母亲老了,我长大了。母亲又一次因为心率不齐住进了烟台海阳中心医院,快到中午的时候,我来给母亲送午饭。偌大的房间里,只有母亲一个人。躺在床上的她将正在输液的手放在胸前,双眼注视着快要输完的吊瓶。和母亲上次住院相比,这次明显要冷清得多,病房里没有多到放不下的花束和补品,也  相似文献   

13.
农民兄弟     
冯慧 《老区建设》2009,(7):62-63
父亲去世后,我一直想把母亲的老房子装修一下,给母亲变一个环境。正好我朋友家刚装修完我去看了看工艺也还可以,我是个顶怕麻烦的人,于是干脆把这支装修队留下来,直接领到我们家,价钱也不用讲,就照朋友合同的标准来。没想到母亲说什么也不肯搬出去住,所以只好让母亲还住在家里,装修东屋就住西屋,装修西屋就住东屋地挪。  相似文献   

14.
农民兄弟     
父亲去世后,我一直想把母亲的老房子装修一下,给母亲变一个环境.正好我朋友家刚装修完我去看了看工艺也还可以,我是个顶怕麻烦的人,于是干脆把这支装修队留下来,直接领到我们家,价钱也不用讲,就照朋友合同的标准来.没想到母亲说什么也不肯搬出去住,所以只好让母亲还住在家里,装修东屋就住西屋,装修西屋就住东屋地挪.  相似文献   

15.
曹艳红 《新西部(上)》2010,(5):105-105,107
本文以鲁迅流浪主题叙事文学作品为代表,分析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出现的流浪主题叙事文学创作的热潮.由于鲁迅自身的流浪经历和身处新旧文化过渡期的流浪心态,在反映现实流浪行为的同时,注重从精神层面挖掘流浪的深刻内涵,从哲学意义来审视流浪.作者对鲁迅感知流浪的独特视角进行分析,揭示其作品所表现的流浪主题的涵义,以及鲁迅对流浪主题的探究在中国文学现代性转型时期的发韧意义,以及对现代文学三十年中流浪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母亲洗脚     
算一算就清楚,我们兄妹六人,共十二只脚,母亲一只一只帮我们洗,其间花费了多少时间。可是当我学会自己洗脚的时候,母亲则又操心着我们兄妹六人脚上的鞋子。那时候没有皮鞋,也买不起现成的胶鞋,每一双鞋子都是母亲用碎布一点点拼着用针缝起来,做成温暖的毛边布鞋。参加工作后,分  相似文献   

17.
社会问题是社会矛盾的外化和表现形式。流浪乞讨现象在当代中国的大量涌现,恶化了城市文明的"生态环境";对农村社会的冲击日益加剧;削弱了社会大众的同情心及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易引发其他社会问题等。当务之急是全面建构针对这种现象的规制体系,即全面建构现代流浪乞讨救助政策体系;整合现代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机构资源;突破限制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的资金瓶颈;创新对流浪乞讨的救助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田书立 《魅力中国》2014,(8):114-114,117
今年是母亲去世的23个年头,也是母亲诞辰85周年。我记不清母亲的生辰,母亲自己也记不清她的生日。母亲6岁时就已失去双亲,靠比她年长8岁的兄长(我的舅舅)抚养成人,这些是在我母亲去世多年后舅舅告诉我的,之前我不清楚母亲成长的生活背景。这些年,我目睹女儿一天天长大,已满二十岁的女儿还被父母含在嘴里,捧在手上,受到父母的关爱,仍在享受着家庭的幸福与温馨,我无法想象母亲年少时是怎样度过了那峥嵘岁月。  相似文献   

19.
佚名 《东北之窗》2008,(12):67-67
三万余人的罹难,二十余万人的受伤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自然浩劫就这样落在了中华儿女的头上一道深深的伤口被8级大地震划在母亲的胸膛鲜血在汩汩地流淌心脏在剧烈地抖荡满目疮痍山河破碎国难当头我苦难深重的母亲啊为什么总是你一次又一次受伤我不问苍天因为我知道它不语我不问大  相似文献   

20.
流浪儿童是社会中特殊的弱势群体,保证他们拥有良好的生存发展状况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的流浪儿童救助必须依靠其各方面的社会支持和完善的法律法规,在流浪产生源头进行实时预防监控,在流浪过程中进行及时、科学救助,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他们回归主流社会,最后坚持实现对回归儿童的监护监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浪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