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省宁阳县是全国出国劳务基地县,为解决出国劳务人员资金短缺"瓶颈",宁阳县金融机构开辟"绿色通道",积极围绕支持出国劳务发展做文章.本文通过对出国劳务贷款业务面临的金融政策缺位,准入门槛高等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提出了金融支持出国劳务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茂 《新商务》2003,(5):56-57
如果您想出国当劳务(派到日本、韩国的劳务人员称研修生),请认真阅读本,它司以帮助您了解国家关于出国劳务的规定、程序和注意事项,解决在出国过程中或在国外劳务期间遇到的各种困难,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国际劳务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综合素质高低的较量。不断提高外派劳务人员的素质不仅是一项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任务和基础工作,也是我国顺应国际劳务市场发展趋势,拓展劳务市场,扩大外派劳务规模的必然选择。不断提高外派劳务人员的素质是培训中心的责任,现就如何提高外派劳务培训质量谈几点粗浅认识。一、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以质取胜是竞争中的首要因素,人的素质是以质取胜的根本保证,全面提高外派劳务人员素质的唯一途径就是加强培训。有些单位认为培训不培训关系不大,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出国劳务是凭力气挣钱;或认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有些国家要求对某些工种入境的劳务人员进行乙肝“两对半”项目的检测,如前往日本的缝纫女工就要进行该项目的检测,指标异常者有可能不能获得劳务签证。笔者在对出国劳务人员进行检测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劳务人员近2~3年内已经按规定时间(0、1、6方案)接种  相似文献   

5.
朱阁 《现代商业》2021,(1):71-73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向国外进行劳务输出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从人才输出的角度来说,出国劳务工作不仅能让劳务人员充分发挥出其特长和优势,体现出他们的自身价值,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所以要求对外劳务派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有着更长远的规划,更应该加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商轩 《国际广告》2010,(4):75-75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各类境外劳务纠纷逐渐增多,严重侵害了劳务人员合法权益。特别是一些无资质的中介和个人,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利用劳务人员急于出国的心理,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外派,勾结国外中介或虚构劳务项目,从事诈骗活动,收取高额费用,侵害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中俄劳务合作是两国经济贸易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两国在劳动力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国劳务合作具有广阔空间。当前,影响中俄劳务合作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俄罗斯相关政策的限制,"中国威胁论"言论的阻碍,中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还不够完善,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还有待加强,中国赴俄劳务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等几个方面。中国应健全完善劳务合作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健全完善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加强政府管理和引导,提升劳务合作的层次;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出国劳务人员的素质;扩大中俄民间交往,增强相互了解和信任,消除误解。  相似文献   

8.
外派劳务具有“出国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方”的功效,因而大力发展外派劳务不失为解决城镇就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良策。对市县政府部门如何利用本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积极发展外派劳务,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俄经贸领域合作快速发展,劳务合作也更加紧密。黑龙江省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与俄罗斯在劳务领域的合作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不断发生的境外劳务纠纷不但损害了劳务人员的切身利益,扰乱了外派劳务市场的秩序,同时也造成了不良的国际影响。这其中有的是具备资质企业的管理漏洞造成的,也有劳务人员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的自身原因,更多的是无资质公司、中介机构和个人的违规派出行为造成的。因此,为推动黑龙江省外派劳务事业的健康发展,规范外派劳务市场秩序,维护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许陆 《现代商业》2008,(14):277
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劳务输出已驶入快车道,并拥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和潜力.在国际劳务市场的竞争中,劳务人员的素质是对外劳务合作事业成败的最主要因素.然而,由于劳务人员职业培训方面的不完善,我国劳务人员在技术结构层次、语言交流方面尚难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对此,笔者从分析当前国际劳务市场的需求变化、劳务人员缺乏有效的职业培训的主要表现、加强职业培训以促进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事业发展的对策等方面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开展国际劳务合作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新事物,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10年来,福建省外派承包劳务人员达2.5万人次,创汇近5千万美元,为振兴福建经济作出了贡献,但是,随着国际劳务市场的变化和发展,对外派劳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劳务人员的素质状况已成为进一步发掘我省劳务输出所具有深厚潜力的制约因素,因此,全面提高劳务人员的素质已成为拓展劳务输出的关键,而加强对外派劳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则是提高外派劳务人员素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郭大虎 《中国市场》2014,(51):81-83
在新型城镇化、社会管理机制改革等新形势下,我国建筑业劳务用工制度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已有的劳务用工模式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亟须进行深化改革,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建筑业的健康发展。改革建筑业劳务用工制度,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方面,支持建筑业劳务分包企业的发展,完善劳务市场体系;另一方面,鼓励建筑企业直接雇佣劳务人员,承担社会责任;此外,政府、行业协会和建筑企业等应该建立健全建筑业劳务人员培训体系和资格认证体系。  相似文献   

13.
王南 《现代商业》2014,(4):202-202
国际劳务输出主要是指由于工资收益、技能水平、年龄结构差异导致的劳动力国际间流动,分为工程项下劳务输出及纯劳务派遣,所谓的工程项下劳务派遣是指具有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的企业向其在境外签约实施的承包工程项目(含分包项目)派遣各类劳务人员的经济活动,所派各类劳务人员受雇有关企业,而非外方雇主。纯劳务派遣是指由国内有资质的派出企业向境外雇主提供雇员的活动,所派各类劳务人员直接受雇于外方雇主。  相似文献   

14.
伊拉克是我国对外开展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重点国家.从1979年2月签订第一个劳务合同起,至今已派赴伊拉克劳务人员近3万人.劳务人员及其派遣单位了解伊拉克基本情况,有利于作好思想和物资准备,使出国后的工作和生活更为顺利.现将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一直以较快速度增长,规模日益扩大水平稳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截至2002年度,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827.2亿美元,合同额1,147.8亿美元,年末在外从事承包工程的人数达7.8万人;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237.6亿美元,合同额295.2亿美元,年末在外劳务人员41万人,累计派出劳务人员273.4万人,成绩固然可喜,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现阶段这两个领域的业务开展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制约了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经济合作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的劳务用工一直是劳动用工领域的热点问题。基于建筑业发展的新时代背景,分析了我国建筑业劳务用工领域存在着劳务从业者数量减少、单个成本增加、劳务人员技能水平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我国建筑业应从提高劳务人员待遇水平与技能水平,推进建筑业标准化、工业化、信息化等几个方面入手,解决当前建筑业劳务用工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传染病是境外卫生防护的重点,HIV(艾滋病)是重中之重.2004年10月,盐城检验检疫局在对一位曾到过博茨瓦纳打工的劳务人员进行再次出境体检时,发现其血清样品高度可疑,经江苏检验检疫局HIV实验室确认为HIV-1型病毒感染者.后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此人在博茨瓦纳打工期间,由于寂寞难耐和寻求刺激,多次和黑人妓女发生性关系,并且没有采取相关的安全措施.近年来,检验检疫部门已从归国劳务人员中发现数百例输入性HIV感染者,不能不引起广大出国劳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劳务派遣作为新型的用工方式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务派遣业在运作过程中产生许多的问题,主要是劳务派遣单位泛滥,劳务派遣同工不同酬,用工企业滥用劳务派遣制度以及派遣机构违规运作等,制约了我国劳务派遣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劳动力市场造成不良影响。我国应全面审查派遣机构资质,严格执行同工同酬法律规定,规范雇主责任承担以及制定专门的劳务派遣法律,从而促进我国劳务派遣行业合理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 国际劳务贸易是仅次于商品贸易的重要外贸渠道。它通过对外承包工程和提供各类劳务,可以为劳务出口国带来四大好处:一是赚取外汇,平衡国际收支;二是部分缓解国内就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失业人数,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是使劳务人员直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  相似文献   

20.
我区是从1995年开始开展国外劳务输出的,十年来,先后有4000余人出国从事劳务活动,在为国家创汇的同时,也为自己和家庭赢得了一份可观的经济收入,继而摆脱了贫困。用外出劳务人员的话说,就是“出去一个人,富了一家人,影响了一群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