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素质教育理论源于《论语》,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素。《论语》展示了丰富的人格世界,具有永恒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
自孔子去世以后的漫长岁月中,不同时代的不同学派、不同执政者都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甚至重塑孔子的形象,从而使孔子形象发生了诸多变异,丧失了其原质性。历史上孔子的形象最早是由《论语》奠定的,与其它先秦典籍相比,《论语》中塑造的孔子形象较为丰满与全面,亦更为真实和可靠,是一个按本然形象塑造的,具有原质性特点的孔子形象。  相似文献   

3.
《论语》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渗透了孔子的思想精髓,其思想的开创性、整合性与现实性均契合我国当代教育管理理念。我国教育应基于《论语》从宏观到微观、集体到个人对我国教育管理所带来的启示,采取刚柔并济推进教育管理、搭建立体教育管理体系、注重自我进步及专业发展、唤醒学习主体持续动能等策略,从国家、学校、教师、学生四个层面解决当代教育从宏观到微观、集体到个人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我国教育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论语》中蕴含了许多传统儒家家庭教育思想,对于现代家庭教育有积极意义。本文认为,《论语》中的家庭教育思想总结起来有四个方面:一、罕言鬼神,以实际生活为教育题材;二、祭如在,注重历史教育;三、君子不器,以追求"道"为主要教学内容;四、身正为范,注重典型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语》中提倡的孝道能够提升个人的道德素质,维护家族、社会的稳定。在当代老龄化社会中,一方面,每个人都应该准确理解孝道,知道尽孝的必要性,懂得如何尽孝;另一方面,还需健全法制,确保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6.
孔子在《论语》中所提出的有关早期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道德修养、学思行相结合等一系列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现代教育仍然有许多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辜鸿铭《论语》的英译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辜鸿铭倡扬儒家文化,用强悍的译笔翻译了《论语》,将儒家文化传播到西方世界。其翻译的《论语》有三大特色,即:行文地道,译意准确;灵活机动,妙笔生花;文体对应,不着雕痕。  相似文献   

8.
辜鸿铭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其英语造诣颇高,具有独特的思想。辜鸿铭所译《论语》以其独有的翻译风格在欧洲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文拟从辜鸿铭其人入手,探讨其保守主义思想在《论语》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论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提出了极具价值的观点,研究和发掘《论语》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当代价值,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论语》对外译介中,我国晚清翻译家辜鸿铭首次发出了对《论语》文学性建构的诉求,将《论语》文学性与思想性置于同等重要地位。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本在译出原作丰富意蕴的前提下,从章节、句法、修辞、音韵等对原文的文学性进行了既忠实又有创造性的传达,凸显了《论语》作为文学作品该具有的文学性特征,对中国典籍之作如何成功地走出国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人的人格是健全的,但有一部分大学生的人格存在一些问题。《论语》是中华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其致力于理想人格的塑造,为人生境界的实现,也为理想社会的追求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当今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语>基本的货币现点是重义礼而轻货利;尚节俭而耻奢侈;讲实惠而避空浮.<孟子>根据世界事物各不相同的特点,从价格切入,创造性地提出了"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观点,强调世界万事万物具有绝对的不整齐性,因而表现在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上也就具有绝对的差异性,委婉地批评了<论语>在货币分配上的绝对平"均"论,坚决否定了农家学派许行等在货币交换中的万物价格平等论.该书从"物之不齐"的价格理论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社会分工论并描绘了"制民以恒产"的理想"耕织图",强调货币流通在各个领域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儒家思想是塑造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主导哲学,其哲学的积极进取精神是永放光彩的。然而民主、文明的国度里更需要既能顽强进取又有平常心的学人。儒家思想中的某些东西,在塑造中华民族文化品格中顽强、坚执精神的同时,也常常导致儒家文人强兼人意、灵肉分离,这对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所不利。本文从儒家本经《论语》入手,来揭示这一学术误区的根源及其危害。  相似文献   

14.
孝作为一种人类共有的情感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已然存在,它是人的天性,同时也成为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中国是礼仪之邦,几千年来儒学伦理纲常的发展使孝这一道德准则在社会关系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儒学的开山之作《论语》中有相当的篇幅记录孔子对于孝道的理解,这基本构成了儒家孝道的理论体系.在另外一部儒学经典《孝经》中,则是集中展现了儒学之士对孝道的阐释,这一理论阐释对中国人的性格气质以及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伦理体系和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精华,是儒家文化的经典,对现代旅游景区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论语》思想对韶山景区进行解读,发现在景区管理中存在忽视"为政以德",管理简单粗暴;忽视"中庸"之道,景区定位不准;忽视"人不知而不愠",缺乏对游客的合理引导;忽视"君子无争",利益相关者关系处理不当等诸多问题。借鉴《论语》的思想,应"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加强景区制度管理;应"人不知而不愠,不以君子乎",加强游客管理;应"揖让而升",合作共赢,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明建设离不开社会民众的参与,并需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包括政府官员的责权意识。只有在权 利文化中,政治文明建设才能拓展。  相似文献   

17.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资源。2007年9月28日,在山东曲阜举行的祭孔大典上揭晓了“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这五句《论语》经典分别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和“礼之用,和为贵”。深刻领悟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建设和谐世界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水平,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民主、进步与文明的程度。近几年我国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取得明显改善。进一步完善侦查中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需从价值观念、侦查构造、立法和司法具体措施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在人权发展全球化的趋势下,各国必须对国际强权与不法权力进行法律控制,协调各主权国家内部的人权与主权关系,将人权问题纳入全球法治的法律体系中,实现人权全球保护的法治目标与状态。人权法治全球化的深刻动因在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二战的历史教训以及现实的国际强权政治与不法权力的存在。人权在趋向全球化的演变过程中,存在一个由国内走向国际、由狭隘走向全面、由区域走向全球、又由全球影响区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全球人权法律制度也由零散走向系统、片面走向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