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中国首例“双反”案:电工钢反倾销反补贴案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商务部就取向电工钢反倾销反补贴案公布初裁决定。这是中国首次对进口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也是首次对来自一个国家的进口产品同时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即”双反”调查。商务部公平贸易局负责人就“双反”案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3.
2007年10月12日,美国商务部(DOC)决定对中国橡胶磁正式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这是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对中国产品发起的第六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一个涉及反倾销和反补贴诉讼的案例人手,引出对反补贴与反倾销的制度的思考,进而从不同角度论述两者之间的异同,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两种制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纪凯 《辽宁经济》2008,(3):18-19
一、欧盟对华反倾销争端形势 (一)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立案数目不断上升 在立案数量上,欧盟对华反倾销2005年到2006年多达9起,这9起都是新案,加上其他的复审案件、反规避案件,欧盟对华反倾销、反规避调查如同狂风暴雨般接踵而至.据统计,从1979年欧盟第一次对我国的化工产品糖精钠提出反倾销调查开始,我国累计受到反倾销调查559起,其中欧盟的反倾销调查98起,居第二位.欧盟对我国的反倾销有愈演愈烈之势,我国因此遭受的损失已达数百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林波 《改革》2012,(2):87-92
国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已成为贸易领域中的重要政策工具。基于世贸组织贸易规定,对反倾销反补贴联动实施原则进行梳理与分析,提出双项措施实施必要条件的判定过程及判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应在反倾销反补贴联动措施主要受调查目标国和发起国双重角色中合理变换,以保障国内产业安全,积极维护国际公平贸易秩序。  相似文献   

7.
陈利强 《特区经济》2008,(7):108-110
美国商务部对中国铜版纸适用反补贴税法预示着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重大转变。商务部对铜版纸提起反补贴调查缺乏国内法依据;在国会尚未立法明确授权的前提之下,商务部在衡量银行贷款利率是否构成补贴时使用"第三国信息"规则构成对《入世议定书》第15条下的救济权利的滥用。中国政府应当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纠正美方的"不当做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贸》2006,(12):44-44
2006年1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发布2006年第92号公告,决定自即日起对原产于日本、新加坡和台湾地区向中国大陆进口的甲乙酮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根据商务部《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的相关规定,有关利害关系方应当在本案立案后20日内向产业损害调查机关提出参加调查活动申请并进行参加调查活动登记。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9.
WTO秘书处报告称,2007年上半年全球的反倾销新立案数同比下降47%,终裁采取新措施的同比下降20%,但是,中国依然是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也仍然是终裁倾销成立并采取新措施最多的国家。纵观所有的案件不难发现,在一个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之后,通常就会有不少国家随之采取措施。不同的国家对中国同一产品采取反倾销调查措施之后,对我国产品的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10.
后金融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贸易争端频现,而反倾销、反补贴等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贸易摩擦救济手段。虽然我国对外的第一次反倾销调查的时间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而且提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案件数量也要少于欧美等国,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经贸》2013,(4):48-49
后金融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贸易争端频现,而反倾销、反补贴等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贸易摩擦救济手段。虽然我国对外的第一次反倾销调查的时间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而且提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案件数量也要少于欧美等国,但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外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也开始变被动为主动,不断加大对外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力度,以进一步维护我国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13.
赵艳敏 《特区经济》2008,10(3):95-97
美国Georgetown Steel案确立了实践中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不能适用反补贴税法的规则。对于处于转型经济时期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只要其产品被认定为市场导向产业,美国反补贴税法也可适用。因此,美国对华适用反补贴税法的条件是: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或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但给予来自中国的产品以市场导向产业待遇。  相似文献   

14.
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与对华反倾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已经成功地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但在国际反倾销中,什么是市场经济国家与非市场经济国家,并没有统一的客观标准.一些国家基于经济和政治利益,把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我国实行不公平、不合理的贸易待遇和不平等的反倾销规则.这在过去,已经使我国对外贸易遭受了很大损失,在将来一段时间内还会进一步严重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政府和企业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吴蔚 《开发研究》2012,(2):131-133
近年来,美国对华反补贴已经成为中美贸易之间仅次于反倾销的第二大贸易摩擦,美国对华反补贴案件中有一些值得我们注意和分析的现象。针对2008—2011年期间美国商务部对中国产品发起的反补贴调查的所有20起终审案件,搜集并整理了案件的相关资料,从中梳理出了美国对华反补贴终审案件的基本情况及其这些案件所呈现出的主要特征,认为我国在面临美国对华反补贴调查时,企业应积极应对,政府部门应不断优化税收优惠形式,充分发挥其公共资源管理的作用,从多方面提高应诉反补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刘工 《东方经济》2005,(3):30-32
据报道,从1995年到2003年,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据商务部公布的2004年数字,2004年前10个月,有15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50起,涉案金额共11.5亿美元,仍然是遭受国外贸易调查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18.
美国对华反补贴的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对华反补贴成为新的热点.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发达国家--美国,其对华反补贴案件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分析美国对华反补贴的特点及中国的应对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对华反倾销反补贴并用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1995~2009年度数据,采用负二项计数模型来探究中国频繁遭受美国"双反"调查的根本原因。研究发现,美国对华发起"双反"调查的宏观决定因素主要包括:美国国内经济形势、美元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美国对华进口渗透率以及美国国内政局变化。其中,美国国内GDP增长率下降、进口渗透率提高以及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贬值会显著增加美国对华"双反"调查的数量;而失业率对于美国发起对华"双反"调查数量的影响则与预期不符。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加拿大率先突破“反补贴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论断,首次对我出口商品征收反补贴税。文章从有关国际法和国内法规范入手,探讨了国外对华适用反补贴的理论依据,分析了其可能对我国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我国的应对之策,以期对我国防范和应对国外反补贴调查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