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万年 《中国金融家》2010,(2):F0002-F0002,I0001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一年一度的春节在瑞雪中到来,在普天同庆的日子,我们不会忘记那些工作在金融一线的金融家们过去一年走过的光辉历程,不会忘记他们日日夜夜四处奔波,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忙碌身影,不会忘记他们辛勤的耕耘和丰满的收获,更不能忘记为他们默默奉献的夫人们。在新春之际,我代表《中国金融家》向全国的金融家和夫人们拜年,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2.
提问金融家     
在新经济时代,金融家是被关注的热点人物之一.面对记者提出的种种金融热点问题,金融家们侃侃而谈各自观点.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和煦的春风,伴随着恢复重建机声的轰鸣,伴随着四川汶川大地震周年的脚步,为反映全国金融系统一年来在支持恢复重建中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展示恢复重建中金融系统共产党员和金融家们的形象和风采,记录地震前后金融系统自身重建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金融家杂志社组成11人的记者队伍,再次踏上北川这片曾经受巨大灾难和洗礼的土地,感悟它的今天和过去,重温抗震救灾那段令人感动、令人心痛、也令人振奋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融家》2017,(1):2-29
有一种精神叫闻鸡起舞,有一种追求叫奋发有为。2017年新年与丁酉鸡年春节联翩而至,给我们带来盎然春意,也带来金融家们的美好祝愿。在这个辞旧迎新的喜庆时刻,众多著名金融家、金融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又一次通过本刊,发表新春畅想,展望美好前景,致意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金融机构的经营发展越来越受公众关注,银行收费、高利润等问题时常形成舆情热点。金融机构理应接受舆论监督,但一些夹杂误读、曲解和情绪化因素的负面舆情也常使金融机构陷入被动。金融机构和金融家们有必要提升舆情应对能力。媒体的偏见与金融家的顾虑当前,金融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但金融机构社会声誉、公众评价却时  相似文献   

6.
对建立我国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的思考中国人民银行稽核监督局局长刘崇明众所周知,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所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始终都是金融家们关注的课题,而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又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因此,对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研究既是一个普遍的理论问题,又是...  相似文献   

7.
余欣 《中国金融家》2006,(7):90-96,F0003
“为政与民同后乐,难得浮生半日闲。”2006年6月25日,一个洋溢着温暖和喜庆的周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夫妇和金融界部分行长金融家,利用休息日应邀来到中国金融家杂志社做客,大家欢聚一堂,闲话家常,共叙友情,回首往事,憧憬未来。还为中国金融家杂志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中国金融家》杂志越办越好,真正让《中国金融家》成为金融家的“家”。  相似文献   

8.
王祁 《中国金融家》2008,(6):194-196
在此次抗震救灾中,涌现了许多值得称颂的事迹在灾区甚至在全国广泛传唱。金融界的员工们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创作了一大批感人的作品,如书法、诗歌、绘画、摄影等,敬请关注《金融家艺术》栏目。  相似文献   

9.
《财经》 目前的危机,就其本质而言,仍是对基本价值的信任危机。它源自西方理性的固有缺陷和基于宗教情感的自律精神的衰微。如果我们仅仅把它看做金融界的问题,从而急于批评金融家们丧失了良知;或者,在另一极端,把它看做市场经济体制的整体失败,从而不惜任何代价地要重建计划经济体制,我们就只能等待下一次危机。  相似文献   

10.
本栏目为金融家在工作之余提供一片沃土,从他们的小说、诗歌、杂文、日记等形式的文学作品中,既看到他们的侧影、生活、爱情、情调以及对生活的感悟等,又看到一个有人情味、有酸甜苦辣、有喜怒哀乐的有血有肉、鲜活的金融家形象。同时,也为业外作者创作金融作品提供园地  相似文献   

11.
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金融业不但没有深陷其中,反而得到了很多来自发达国家金融体系的教训和经验。2009年,中国的金融家们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积极践行科学发展砚,以睿智的思维、坚定的信念、得力的措施、科学的手段,勇敢地站在金融危初。“狙击战”的第一线。他们带领银行业注重防范风险、稳健运行、坚持可持续发展,为确保中国经济平稳快速运行、为扩大内需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余欣 《中国金融家》2007,(10):33-35
2007年9月,一年一度的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联席会议在沈阳召开,行长们共同论道"中国商业银行发展高级化——组织、价值与文化"这一前沿课题。本刊特派记者前往参加报道了此次会议,并采编了各行行长对此问题的独特见解,详见《金融家论坛》栏目。  相似文献   

13.
春天,一个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季节,每逢此时,全国两会"踏春而来",在京召开。对金融时报和中国金融家杂志的读者来说,这也是一个特别的时刻,通过我们对"两会"深入而全面的现场报道,不仅能让大家了解到国家大政方针和经济社会发展蓝图,也可充分领略代表委员们参政议政的真知灼见和风采。3月11日,已是2015年两会高潮渐近阶段,部分金融界代表委员利用休会时间再次应邀来到金融时报社,接受金融时报与中国金融家杂志的联合采访。这些代表委员有的来自管理  相似文献   

14.
人物     
《中国外汇》2007,(11):8-8
十七大的中央金融系统代表们在今年十七大的参会代表中,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是整个大会"含金量"最高的一群。代表团囊括了当前中国金融界最有权威的官员和金融家,而他们几乎掌控了当今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15.
又见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美国金融危机暴发后,他的一言一行再次成为倾听和追逐的焦点,他关于金融危机发展的“预言”,让本刊读者再次看到那个大家所熟悉的“专家”。自本刊创刊以来,唐双宁一直关心本刊的成长和发展,多次就中国金融发展理论、金融改革、金融创新、光大银行改革等主题乐意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是本刊“出镜率”颇高的知名金融家,并在本刊开设独家专栏《朝花夕拾》。其颇具才华的随笔、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深受读者欢迎和喜爱。同时,他还是业界乃至国内盛名远播的书法艺术家,曾特意为中国金融家杂志社题写了“金融家之家”,留下了潇洒恢弘墨宝。也正因为如此深的渊源,他的思想理论、他的艺术才华在本刊留下了一连串清晰的足迹。“艺术家”和“金融家”的双重身份,使得唐双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轨迹,对于一个金融家来说,这是一份弥足珍贵的财富,透过金融危机,本刊记者试图深入唐双宁的思考世界,为读者解读“唐氏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6.
金融发展的谋略与布局——《金融路径》一书的主旨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告别“十一五”和迎来“十二五”的历史关头,对于肩负责任与使命的金融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凝聚思考和展望未来的时刻。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金融家》2004,(4):4-5
本栏目将及时准确地反映党和国家在经济、金融领域的重大方针、政策;反映“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不同时期的宏观金融政策;同时反映三家政策性银行、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十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在党和国家宏观政策框架下出台的具体操作思路;通过金融专家、经济学家、权威人士的解读和诠释,为中国金融家们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霞 《中国金融家》2007,(2):63-63,67
2007年1月30日,在由金融时报社、中国金融家杂志社、安徽银监局和安庆市人民政府组织召开的"银农"座谈会上,处于弱势群体中的农民,获得了与银行界人士对话的机会,代表们就农村金融需求以及改革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安徽省银监局副局长周建春、《中国金融家》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投资管理》2011,(9):52-52
外汇市场的波动,有时候连许多资深的炒家都看不懂。准备进入炒汇大军的新手们,虽然可能在理论上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是真的进入了实际的市场,会发现“风险”这两个字,似乎并不像书上说的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20.
苦中作乐     
金融的最高境界是超越了具体操作的艺术,也许是个巧合,在众多金融家群体中,活跃着一批热爱事业、热爱生活、钟爱艺术的行长、董事长、总经理等中高级金融管理者,他们以金融家的睿智捕捉经济金融领域内外的亮点,用镜头摄下永恒的瞬间,用笔抒发对人生的感司,用画描绘人生的理想和追求。在这个栏目中,我们会看到他们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更让我们欣赏到他们美的创造和绚烂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