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我们的职责就是做好服务地方经济、开拓农村市场这篇大文章,将我们的金融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一个农户、每一个企业……”姜堰农商行董事长洪其华经常这样说。正如洪其华所言,近年来,姜堰农商行把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作为一面旗帜,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充分发挥点多面广、深入乡镇的优势,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广大农民和中小企业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将金融服务的阳光播撒到了全市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2.
农村市场是国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工业化模式是长期依赖于牺牲农村市场来维护城市市场、牺牲农民利益来维护城市居民利益而得以推动的,所以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包括供销合作社(以下简称供销社)在内的流通组织都将注意力投入到城市市场,忽视了农村市场。当前,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启动国内需求,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实现工业品的  相似文献   

3.
1 作物灌水越多越好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农作物对水的需求和水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但是作物需水并非越多越好,因为每一种作物从种到收每时每刻都需要水,而且有一定的需水规律,土壤严重缺水,不能满足作物正常生长所需水分,作物就会死亡;土壤中水分过多,长期处于多水状态,作物又会因受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市场是国内最富有潜力的市场。搞活农村流通、拓展农村市场,既可为生产企业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也为流通企业提供了更大的生存空间,还可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村市场将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企业开拓农村市场的关键是要从根本上转变经营观念,由被动向农村推销产品转为积极向农村开发产品,主动为农村设计价廉物美的产品;由满足农民的现实需求向创造需求转变,即根据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企业主动参与农村生产方式的设计,并引导农民合理消费。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在总体策略上,要把“开发”与“保护”结…  相似文献   

5.
<正>农村消费的潜力大、空间大,激发农村消费的更大活力,更好满足农村消费新需求,形成农村消费新动能,为我国扩大消费和经济增长增添更多动力。一是要以健全流通网络为着力点,进一步丰富农村市场供给,点燃人们"愿消费"的热情。要从农村消费者更多样、更个性化的需求出发,进一步推进农村流通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市场的新阶段,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市场的新阶段、新特点王岳平开拓农村市场正成为当前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工业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绝大部分工业产品都出现了供大于求和市场约束的局面;另一方面也是满足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和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对农村市场能否...  相似文献   

7.
旅游农业,也称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环境、结合农业生产、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以满足人们亲近自然、参与农事、休闲娱乐和体验农耕文化需求的一种经营活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越来越追求旅游需求的多样性,使得农业旅游的市场前景日益广阔,进一步推动农业功能的拓展、农村环境的改善、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旅游将成为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有效抓手.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12年来,巴蜀大地旧貌换新颜。从成都平原到大巴山麓,从城市郊区到边远山区,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令人欣慰的变化。这些变化,从各行各业都可以反映。这里,我们想借助四川省农调队多年来在农村进行抽样调查所取得的大量翔实的调查数据,从人们感受最直接最深的吃穿住用行来看重四川农村的巨大变化。这些数据也许枯燥,但包含的内容却是丰富的,揭示的道理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9.
杨军 《农业经济》2012,(7):98-99
农村市场主体的多样性对农村金融提出了多样性的需求,但农村金融供给缩小、信贷投向单一、金融产品单一.不能有效满足农村金融需求.需要从增加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主体、建立资金回流反哺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信贷担保机制、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完善农业保险机制、加强对农村金融理财环境的建设等方面来化解农村金融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0.
姚瑶 《农业经济》2022,(2):139-140
数字技术发展下,发展农村智慧化旅游已经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特别是,新冠疫情对人们消费和出行的影响也要求农村旅游市场向智慧化转变。然而,尽管我国农村旅游发展迅速,但智慧化发展的条件仍然不足,农村各类信息化装备和基础设施,以及软实力等都还无法满足旅游智慧化的需求。新冠疫情给农村旅游业带来的冲击同时也是改革发展的契机,为此,需要探索农村旅游智慧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信息传递     
权威论坛李岚清谈开拓农村市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最近指出,要把开拓和培育农村市场当作大事抓紧抓好,以更好满足城乡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李岚清说,农村市场有很大潜力。全国12多亿人口就有8亿多生活在农村,有着大量的生活消费品和各种生产资料的需求。现在城市中出现了许多商品过剩的现象,但另一方面农村许多地方仍然是靠传统的初一、十五赶集,商品的选择性和及时性都难以得到满足,生产和生活都还处于很不方便的状态。无论是商业流通部门和生产部门都还没有对开发农村市场引起足够的重视。只  相似文献   

12.
农村市场是整个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我国城乡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载体和依托条件。积极稳妥地开拓农村市场,是一个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重大战略问题,必须引起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开拓农村市场有利于拉动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到1997年底,全国2.3亿农户储蓄总额达9000多亿元,加上农户手中7000多亿元现金,共计1.6万多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储蓄和现金将转化为现实购买力,产生新的需求,进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讨论比较多,而很少对农民这个需求主体的需求进行研究。只有很好满足需求的供给才是有效的供给。严格地讲,人们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才是产生政府制度和政府职能存在的理由。需求的满足程度可以通过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的满足来衡量。本文对总量暂不做深入研究,而是假定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总量基本能够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和农民需求的。笔者着眼贫困地区,从需求结构上,显示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倾向或指向,从而为贫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以及发挥公共财政作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通过对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的实地调查,对农户的市场信息需求现状、影响农户市场信息需求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和科学评估,为相关信息传播机构以农户信息需求为中心来改善信息服务供给状况、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提供依据,进而满足农户的市场信息需求,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浅谈我国农村超市连锁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斌 《农业经济》2008,(6):85-86
本文通过对农村市场的潜力分析,发现农村市场传统商业网点和店铺业态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农民消费者不断提高的购买需求,提出了发展农村超市连锁经营的模式,强调借助总部强大的采购、管理、品牌、服务等优势,将零散性的商业资源重新组合,利用供销社特有的经营为基础,迅速实现连锁规模化的发展,来开拓农村市场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安小红 《山西农经》2020,(2):54-54,56
农村旅游以民俗文化为灵魂,能丰富现代旅游行业的项目,满足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发展农村旅游有利于将旅游产业引入新农村建设,促进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论述了农村旅游和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意义,以及农村旅游对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影响,提出了促进新农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商品流通的诸多环节中,人们进行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现有市场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与此同时,需求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以往大众化产品往往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当下消费者需要的是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这样,定制营销就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重要阶段。我国国民的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人们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多样性的优质化。农产品市场国际化和一体化的新趋势。昭示着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稻米是我国粮食结构的基石。粮食安全的基础。稻米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品种调优、品质调好、品牌调响、效益调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发展的深入,使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信息网络的普及,使得农民群众体育运动文化需求与日俱增。体育锻炼有益身心健康,体育文化带来精神享受,当农村地区从老年人到中青年再到青少年,都有了体育生活的迫切需求,也意味着需要政府、媒体、企业等不同主体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满足这种需求,以全面提升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水平。《多维视角下的农村体育研究》一书,是由鲁娜、裴东景、杨蘅所著,2019年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本书以农村体育为内容。  相似文献   

20.
陈慧 《南方农村》2004,(5):42-45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滞留是制约农业、农村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对劳动力转移需求的增加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中的转移,我国自80年代始掀起了前所未有的从农村到城市的流动打工浪潮。这种流动满足了流入地经济快速发展时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同时也为流出地增加了大量的非农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然而,农村妇女劳动力的转移却举步维艰。据农村统计年鉴显示,2002年广东省从事第一产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