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取证决策,即是对取证程序,取证样本及取证时间的决策。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首先要进行审计程序的决策,以取得相关可靠的证据;其次,要进行样本规模及其构成的决策,以取得充分的证据;最后,要进行取证时间的决策,以取得及时的证据。可见,取证决策与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有着密切关系。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来论述他们之间的关系。 一、审计程序与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关系 所谓审计程序,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为获得审计证据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的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可以采…  相似文献   

2.
审计证据质量控制不仅仅在取证环节.还应包括取证范围和内容的确定、审计人员的分工、取证方法的选择、证据的鉴定与综合等环节。本文就如何加强审计程序控制,提高审计证据质量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项荣 《审计月刊》2006,(8):31-32
2004年2月,审计署令第6号正式发布了《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简称《办法》),有效地提高了审计质量,防范了审计风险,尤其是加强了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包括明确审计取证的范围,规范审计取证的方法,明确审计证据的转化方式,明确取证的责任。但是在审计实践中审计取证工作仍然存在问题,与新《审计法》提出的提高审计机关审计效率的要求差距较大,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4.
谷照星 《活力》2007,(4):47-47
一、审计证据的作用、质量特征和分类 1.审计证据的作用。审计证据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获取的说明被审计事项真相、形成审计结论的证明材料。审计证据在审计活动中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地位,在审计理论研究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审计证据的重要性在于它可用来说明被审计事项与相关标准的符合程度,从而对被审计事项的某些性质或关键特征做出证明性结论,因此,审计证据的功能就是证明。  相似文献   

5.
审计证据事关重大,意义非凡。当前,审计取证存在不足,诸多错误做法严重影响审计证据质量,不利于防范审计风险,不利于移送经济案件线索后审计证据顺利转化为司法证据,应引起高度重视,切实提高审计证据证明力。  相似文献   

6.
魏薇 《审计文汇》2005,(8):24-25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运用各种审计方法所获取的用以说明审计事项真相,形成审计结论基础的证明材料。审计证据在审计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审计结论和处理意见的形成都必须以合理的证据作为基础。在此,笔者结合个人工作的实践与体会,就审计取证方法及质量控制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所谓审计目标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审计主体对审计活动的意图和期望。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主体取得的用作证明事实真相、并作为审计结论依据的证明材料。审计目的具体体现为审计目标,审计目标又细化为审计具体目标。审计活动的重中之重是获取审计证据。整个审计活动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审计证据的搜集、整理,并以此作为依据得出审计结论。  相似文献   

8.
刘波 《审计月刊》2007,(2):20-21
一、审计证据收集方法 审计证据收集方法,又称审计取证方法,是指收集审计证据时所采取的各种方式和技术。目的在于查明事件真相,证实被审计问题。公共工程效益审计证据收集方法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9.
《审计机关审计证据准则》第四条规定,审计人员收集的审计证据必须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只有具备以上四性的审计证据才是具有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才能够支持审计结论。但是,目前在审计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更注重在审计过程中如何发现问题,怎样处理、处罚,对如何取得符合“四性”的审计证据往往未引起必要的重视,给审计执法工作带来了风险。本文仅就目前审计取证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几点粗浅的意见,供审计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论述审计目标、审计证据的概念与关系,提出必须在充分认识审计证据的标准和分类的基础上,分清不同类型审计证据的作用,以及在法制环境下审计证据获取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审计复核是保证审计质量,减少审计工作失误的有效途径。通过复核可以对审计组是否按规定的审计程序开展工作,是否按审计方案要求的工作内容等进行检查,以保证审计任务的完成;可以促使审计人员严格遵守审计准则,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同时通过复核人员的复核工作,可以发现工作中的不足,要求审计人员及时进行补正。这样就促进了审计质量的提高;可以对审计机关的工作是否遵守了审计准则、收集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认定的审计事实是否清楚、各项审计结论的正确与否等进行复核,确保审计机关所做结论是建立在有审计证据的事实基础上,以及所作的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这就可以避免因审计工作差错或结论错误而对审计机关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达到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深入发展并日益复杂,社会对审计职业的依赖越来越强,对审计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审计人员的任务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相应地审计人员面临的风险不断加剧。如何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实质性审查的可信性,笔者认为,实施风险基础审计是最根本的途径。什么是风险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是指在分析审计风险的基础上,统筹运用各种方法,综合各种审计证据,以形成具有合理审计意见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那么,风险基础审计相对于制度基础审计,是不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方法呢?笔者认为不是的。风险基础…  相似文献   

13.
陈志坚  陶萍 《会计之友》2007,(6Z):48-49
要实现审计目标,审计人员就必须依据审计方案确定的具体审计内容或事项收集审计证据。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是形成准确审计结论的基础和保证。本文通过分析审计证据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构建了完整的审计证据质量控制方法体系以确保审计证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审计证据是用以证明审计事项真相并作为审计结论基础的材料。审计证据的取得是通过收集证据,评价证据,再收集证据,再评价证据,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取得的证据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审计的质量,审计证据不足是产生审计风险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对于提高审计质量,揭露深层次问题,高质量的审计证据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审计人员所取得的审计证据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证据不够充分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要求审计人员形成的审计意见有足够的审计证据来支持,但有些审计工作底稿所反映的内容,只是一些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15.
新审计证据准则的七大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部于2006年2月公开修订后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新准则与原有的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修订,《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以下简称1301号)取代原《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以下简称第5号)。原准则由总则、一般原则、取证方法、附则四章组成;新准则分为总则、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获取审计证据时对认定的运用、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附则五章内容。补充了获取“审计证据时对认定的运用”一章。从具体内容来看,新旧准则在审计证据的概念、审计证据的范围、审计证据的评价、获…  相似文献   

16.
审计证据质量,是审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有效提高审计质量,就必须有效提高审计证据质量。在新形势下,应当如何进一步提高审计证据质量呢?笔者认为,应当在坚持依法审计的前提下,加强审计程序控制。  相似文献   

17.
如何提高审计质量,避免审计风险,是我们从事审计业务人员经常想到的问题,审计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审计署下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审计署令第8号),对我们从事审计项目做出了具体规范,对我们提高审计质量提出了进一步要求,由此可见,提高审计质量十分重要和迫切。在此,笔者从市计依据和审计证据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郑石桥 《会计之友》2015,(6):125-133
从技术角度来看,审计的逻辑过程,首先是审计目标和审计主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审计取证模式来获得审计证据;最后,根据审计证据确定审计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是审计主题。一方面,它将审计目标和审计取证模式关联起来;另一方面,它还通过审计取证模式决定审计意见类型。正是由于审计主题不同,才产生了不同的审计取证模式,也正是由于审计取证模式不同,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也不同,从而,发表的审计意见类型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与财务审计一样,效益审计收集证据的种类包括实物证据、口头证据、书面证据、分析性证据,其收集证据的审计方法包括:观察、审阅、查询、计算、分析,但由于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的目标不同,有的方法侧重点发生了变化。如同样用审阅法获取证据,财务审计侧重于财务账册资料,目的是检查会计记录的可靠程度,效益审计则要根据审计的具体目标确定需要审阅的资料,可以是财务资料,也可以是统计数据、预算、合同、报告、会议记录和被审计单位内部的备忘录等,目的是掌握有用的信息和数据,并对审查内容的可靠性作出适当评估。  相似文献   

20.
王芳 《审计月刊》2005,(7):47-47
该国际审计准则明确了财务报表审计中审计证据的种类、审计证据的数量和质量,指导审计人员为获取审计证据而应采取的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