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国有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而企业筹资是企业财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对国有企业金融市场筹资方式的认识与研究相对比较落后,国有企业筹资方式还没有引起中国经济管理者的足够重视。国有企业筹资方式过于单一,融资受到限制,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和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通过对国有企业筹资方式以及金融市场的研究,分析企业筹资方式单一的原因、筹资方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国有企业在金融市场中筹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钢铁业发展迅速,对筹资额度和效率的要求相应提高,企业筹资策略受到极大关注。从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出,各种筹资理论具有不同的适用性,不同筹资环境下的筹资策略各不相同。本文选取27家资产权重最大的钢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2003-2007年我国钢铁业筹资方式及筹资结构进行比较,通过分析钢铁业筹资现状及变动趋势,结合优序融资理论,剖析钢铁业筹资策略及成因,提出优化我国钢铁业筹资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9,(3)
我国人口老龄化使失能老人数量不断增长,家庭长期护理的功能逐渐弱化,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不言而喻,而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可行性的研究也成为社会保障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的首要问题是确定筹资模式,论证财务可行性。文章通过梳理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模式相关文章,总结目前学术界对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模式的不同观点,进而总结分析各筹资模型下的缴费率水平,最后结合国内外经验为中国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模式进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的公平性研究——以威海为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评估了中国医疗保险改革中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威海模式的公平性。首先 ,通过计算基尼系数、集中系数、Atkinson度量以及自定义的Iloss度量对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平等和筹资不平等进行总体描述。然后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 ,对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 ,通过直接标准化方法 ,探讨收入所影响的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平等。最后 ,本文对筹资制度对再分配造成的冲击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发现 ,威海模式改善了收入影响的不平等 ,但其它因素影响变化各异。改革后筹资不平等有所改善 ,但筹资系统的再分配效应加大了收入不平等 ,改革前后这种效应的变化大小依赖于风险厌恶程度。  相似文献   

5.
李艳 《经济师》2006,(10):159-159,162
文章通过对电子商务企业的筹资特点分析,指明了筹资难的现状,然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电子商务企业最佳筹资结构和目前应采用的筹资战略,并对该战略如何开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张欣 《经济研究导刊》2013,(29):177-178
中小企业筹资过程中蕴藏着巨大的风险,识别和评估中小企业筹资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以及对筹资风险进行控制,成为解决中小企业筹资难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中小企业筹资现状的介绍,分析中小企业筹资风险的类型及造成筹资风险的外因和内因,提出中小企业筹资风险的具体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筹资理论的简要回顾以及西方企业与我国上市公司筹资方式选择状况的描述,指出与理论研究及西方国家公司的选择相背离,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筹资。从股权筹资与债务筹资的成本比较、债务筹资缺乏激励作用及筹资信号的传递效应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筹资的原因,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筹资的优劣势。  相似文献   

8.
孙瑜 《经济师》2007,(9):167-168
企业的创立、生存和发展,必须以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一次次的筹资、投资、再筹资为前提。资本是企业的血脉,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持续推动力。企业筹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表现为既定目标下的企业筹资框架的选择,即企业筹资行为合理与否是通过筹资结构来反映的。对于各企业而言,如何选择筹资方式,怎样把各种筹资方式组合成最适合企业的筹资框架,怎样去把握筹资的规模,这些问题都是在筹资之前就需要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财务理论中,资金成本对于企业筹资决策的制定一直处于重要地位。房地产企业通过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来降低企业的开发资金成本,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特别是在筹资决策中如何调整资本结构受到广泛的重视。筹资方式得当对于房地产企业的生产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房地产企业在选择筹资渠道所考虑的因素着手分析,对资金成本在企业筹资决策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目前资金成本在企业筹资决策中的应用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来降低企业的开发资金成本的对策,旨在为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筹资渠道方式的选择上给出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0.
关于企业筹资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滢 《生产力研究》2008,(22):154-155
企业筹资方式的创新与发展是以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产品的创新为依托的。文章通过归纳对比企业基本筹资方式和阐述应收账款保理、应收账款证券化、发行商业本票等企业的派生筹资方式,分析了企业的派生筹资方式的特点,对企业管理者选择筹资方式和优化筹资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收入水平、家庭健康状况与农村金融深化程度会对农村家庭的投资组合产生重要影响。笔者将农村家庭的实物资产分为生活型与生产投资型,以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农村家庭实物投资组合决定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论证实了财富效应假设,但农村家庭的健康因素和金融深化状况对东西部农村家庭的影响不一致。研究结论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中国三大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考察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不同财政支出项目的影响方向不同,且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中国三大地区存在差异性。因此,研究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能仅就全国范围考察,还需分区域进行。本文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一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双 《生产力研究》2005,(10):49-52
本文运用预防性储蓄的基本原理从影响居民储蓄的经济因素角度即收入、消费以及收入分配状况等三个重要方面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状况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并通过典型地区经验数据的验证得出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大于东部地区的结论,提出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稳定持续增长、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消费信贷制度以及完善农村税收体系等政策建议以减少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  相似文献   

14.
Jian-Xin Wu 《Applied economics》2018,50(30):3300-3314
Urban–rural gap and regional inequality are long-standing problems in China and result in considerable number of studie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dynamic behaviours of incomes for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with a prefectural data set. The analysis is conducted by using a distribution dynamics approach, which have advantages in examination on persistence, polarization and convergence club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ersistence and immobility are the domina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dynamics. The prefectural urban and rural areas converge into their own steady states differentiated in income levels. This pattern of urban–rural gap also exists in three regional groups, namely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Examination on the dynamics of the poorest areas shows that geographical poverty traps exist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prefectural area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re policy interventions are required to narrow down the urban–rural gap and to eliminate the poverty trap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5.
许南  黄颖 《经济地理》2012,32(9):104-107
使用1997—2009年数据,利用变系数面板模型对我国各省份的消费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区域居民消费的变动趋势,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居民消费从空间上看,大体呈现出东西两头高,中间低的趋势;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消费的边际倾向较高;并且经济发展水平介于中间位置的省份,消费和经济增长基本保持了匹配的速度和水平。基于研究结果,从人口数量分布、GDP总量和消费习惯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择中国农村居民1992—2006年间的分省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工具变量法(FE-IV)对我国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及其地区差异、时序变化展开了详细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存在很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并且西部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于中部与东部农村居民;然而滚动回归表明,就全国而言,样本分析区间内我国农村居民的相对谨慎性系数起先还比较平稳,然后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到最后阶段稍有下降;而分地区的滚动回归结果则表明,各个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最后在从多个角度对实证结果进行解释的基础上为缓解我国农村居民储蓄快速增长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从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总量、投资主体、投资去向及其投资需求四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第一,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而我国从东部往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总体也呈现逐渐递减的状态。第二,各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主体构成存在明显差异。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非农户投资比重远远大于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非农户投资比重。第三,中西部地区在第一产业的投资比重远远大于东部地区,但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远远小于东部地区。第四,各地区农民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需求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需求最强烈的主要是社会性基础设施,中西部地区需求最强烈的主要是经济型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协整分析和葛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是西部经济增长与中部、东部经济增长均有协整关系,但中部与东部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协整关系;西部经济增长促进了东部经济的增长,东部反过来也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增长,但对中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大;中部不是东部和西部经济增长的葛兰杰原因,由此显示出我国区域经济非协调发展的基本特征。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还对中国区域经济非协调发展及“中部塌陷”的机理作了理论分析,并给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的态势。以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为分析对象,运用1997—2012年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经营性收入差距、转移性收入差距、工资性收入差距等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相异,其形成原因有自然属性、政策偏向和制度等。因此,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应从推进城乡一体化、积极改变政府财政职能、构建城乡居民公平的发展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进一步着手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省际能源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能源效率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现象,能源利用效率高的省份几乎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能源利用效率低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技术进步、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能源价格、制度因素等都对东部地区能源效率改进有积极作用,而中部地区同样因素的影响较弱,西部最小;制度因素对西部地区(除广西、重庆、四川外)大多数省份能源效率改进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