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劳动法     
《中国西部》2008,(1):15-15
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将生效,其中“无固定期合同”等问题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成为最引人注目的焦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根据新合同法,有三种情况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一是“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不符合解除合同的相关法律规定的”;二是“连续工作满十年”;三是“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相似文献   

2.
在发生违约事实的情况下,导致只有有过错方应承担违约责任。没有过错不承担违约责任,是追究违约责任的基础。这一原则在法律上称之为”过错责任原则”。 依照这一原则,一方有过错,一方承担责任;双方有过错,由双方按责任大小分别承担各自应负的责任。过错是指不履行合同方的主观心理状态,它包括故意和过失。当事人一方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合同的履行而有意去做,是故意违反合同:凡是当事人一方能够预见到自己行为的不良后果。但由于过于自信不会发生或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已预见而没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致使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  相似文献   

3.
人们通常知道,合同一方因过错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应负违约责任。但是,在合同尚未成立或合同无效时,因一方当事人的过失行为,使另一方当事人蒙受损失,如何保护受害人并使有过失的一方当事人承担责任,则是违约责任未能解决的难题。这就涉及到缔约过失责任问题。本文试对缔约过失责任的慨念、特征、适用范围加以探析,以求共识。  相似文献   

4.
合同是由订立合同的各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对商定的事件作出的文字形式的约定和记录。并且,只要合同的订立并不违反合同法及其他的法律、法规,也不侵犯社会公众利益及他人利益,则合同一经订立(除另有生效条款外)即具有了法律效力。而合同的履行则完全依据于合同条款的具体约定,所以,合同语言的简明、准确、明晰、完整、得体等等是合同得以正常履行的重要前提之一。稍有疏忽(如合同条款出现疏漏或歧义等),就有可能导致合同履行受阻、合同各方相互推诿、扯皮乃至引发讼争。  相似文献   

5.
张雪萍 《开放潮》2006,(5):54-55
保证人是指与债权人约定,为主合同债务提供担保,当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其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一方当事人。保证合同是主债务合同的从合同,是由债权人和保证人来订立的,而不是债务人和保证人,因为保证人的保证义务对象是债权人,设定保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债务人不履行债务造成债权人的损失无可救济,从而使债权人的权利得到更为充分的保障。保证是一种人的担保,它以人的信誉和财产来提供担保,相对来说,保证这种担保方式的风险就比较大。所以,如何确定适格的保证人对债权人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上海经济》2007,(8):39-39
看点1:不签书面合同付两倍工资加重用人单位违法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  相似文献   

7.
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而合同管理是指从合同的订立,到合同履行完毕全过程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江军辉 《发展》2002,(4):22-23
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电子合同的日益广泛应用为我国法学界提出了系列的争论和难题。关于电子合同的概念,目前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电子合同是指利用电子手段、光学手段或类似手段生成、储存或传递的信息而订立的合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电子合同是指网页经营者、公众之间通过应用电子管理和数据交换系统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性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网上交易协议。第二种观点较符合我国对合同所下定义的精神。电子合同与传统商务合同相比有以下特点:1.电子合同只是以电磁记录的方式存在。按照我国《合同法》有关规定,电子数据交换…  相似文献   

9.
合同,作契约的一种基本形式,一旦依法订立,就要对订立者双方的行为产生相应的法律约束力,然而,有的手握签订经济合同权力的的领导却草率行事签订合同,由此既给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又使国家或集体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看吧问题惊人:没有理由不重视据有关统计资料记载:在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理的经济纠纷案件中,合同纠纷案占到92%,企业间签订的合同能够得以顺利履行的不到70%。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检查了150万家企业的合同签订情况,发现不合格合同34.9万份,涉及金额291亿元,全国合同的履行率仅为65%。一纸合同:…  相似文献   

10.
《浙江工商》2008,(1):14-15
劳动合同法:变更劳动合同不能损害劳动者权利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日前发布《劳动合同常用条款解读》,以劳动合同示范文本的形式,对今后劳资双方所订立劳动合同的合法性作出提示和指导,并对《劳动合同法》涉及的焦点问题作出解答。  相似文献   

11.
如果要为合同的形式定位的话,笔者认为,作为合同内容的载体,合同形式是透过它我们能够了解当事人之间存在合同关系,并且据以了解合同关系中的各方权利义务的配置的一种媒介,其基本的形式有三:即口头形工,书面形式,行为形式。口头形式是当事人以语言对话的方式发出或接受意思表示,这种方法订立合同,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通常适合时履行的合同,书面形式则是订立合同最经常采用的形式,《合同法》第11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以及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由此,可以看出书面形式有两个基本特征,其一,文安性,即书面形式必然体现有一定的语言文字,通过这些文字的蕴含思量内容反映出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其二,有形性,即应具备一定的直观的可以看见的物质存在形态,并且这种形态是可以固定下来的,《合同法》将传真,电子邮件等视为合同的一种书面形式,体现出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合同形式的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因特网在商业上的运用的逐渐普及,许多合同的订立是在网上帝现的,这种新的书面合 形式适应了现代社会全球性大规模经济流转的需要,使合同形式更为丰富,但也为合同立法提出一些新问题,如何进一步固定俩 容,如何防止可能出现的合同欺诈等,合同的另一种形式是行为形式,“以行为构成之契约,及双方当事人之一方,毋须用言语或文字表达一已之意思表示,而仅用行为向地对方发出要构,另一方如想接受其要约为承诺时,也只须做出一定或指定之行为,便可构成契约。”此类合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如自动投币售货的买卖,无人售票的旅客运输等,行为的方式在某种程序上使俣同的形式更为简使,还有人认为,也可能过默示形式订立合同,1984年国务院分布的《工矿产品购销合同条例》实际上是对此进行了认可,除另有约定,如一方在接到对方要求变更或解除视为同意,笔者认为,按照合同自愿的原则,当事人在订立合同中应有充分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默式的合同形式体现为对当事人意志的一种推定,无法排除当事人为相反意思的可能,有强加当事人颌外义务之嫌,依这种形式很难探究当事人间合意的内容,况且在合同形式上,采用外观主义的做法更有利于可能出现的合同纠纷的解决,因此,在合同实践中,不应采取默示形式,另外,在合同形式问题上,我们还应树立发展的观念,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交流方式的进步,还会出现某些新的合同形式。  相似文献   

12.
在合同实践中,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为履行原合同(以下称原合同)项下的义务,常需要与第三方订立新的合同(以下称后订合同)。如常见的买卖合同成立后,卖方为履行交货义务而订的货物运输合同。此时,后订合同的完成与否,可能直接影响原合同的履行。而原合同是否按约订继续履行,对后订合同的履行也有一定的关系。当前。  相似文献   

13.
一、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意义劳动法律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由此可见,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意义有以下几点:一是具有法定性,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标志,是劳动关系成立的法律要件。二是能够明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合同履行中有所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合同欺诈行为。所谓合同欺诈行为,指的是订立经济合同的一方或几方,以欺诈对方为目的,以订立经济合同为手段,以故意不履行或使对方不能履行的方式,使对方遭受经济损失,从而使自己获取非法利润。这种合同欺诈行为的存在,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人为地增大了市场经营的风险系数,虽经国家工商部门牵头对合同欺诈行为进行专项打击,司法  相似文献   

15.
彭彩虹 《特区经济》2009,(1):259-261
储蓄存款被冒领是储蓄机构经营中的一个重大风险点,储蓄存款被冒领纠纷是储蓄机构与用户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储蓄合同纠纷,冒领储蓄存款的实质是储蓄机构没有正确有效地履行合同义务,没有构成有效的债务清偿,债权债务仍然未能归于消灭,因此,储蓄机构必须按严格责任原则向储户承担违约责任。但储蓄机构若能举证证明储户存在过错,则可以被免除或减轻其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16.
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从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劳动合同制度,明确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加重了违法用工成本,将成为全国亿万劳动者维权的一柄利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企业经营活动的目标和成果主要是通过合同实现的,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和理论学习,发现合同订立过程中的要约与承诺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存在着许多争议,法学界也各有不同的见解。为了明确要约与承诺的有关问题,本文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8.
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保证人仅扩大了合同不履行时的责任主体范围,同时也能够大大增加合同履行的成功率,降低当事人的风险承担,它是当事人订立经济合同常用的一种担保形式。在审判实践中,有很大一部分保证由于形式和内容违反了法律法规,被确认是无效保证。对此,民法通则、经济合同法和担保法都作了较为具体、明确的规定。但存在一些难以把握的问题,本人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就无效保证及其责任谈一谈个人粗浅看法。一、保证人不具备保证资格保证人所保证的,…  相似文献   

19.
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的一种,是指双务合同当事人一方在对方未为对待给付以前,可以拒绝自己的债务的履行的权利。自《合同法》确立同时履行抗辩权以来,该制度对于鼓励、督促履行合同义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交易当事人以此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纠纷发生以后,法院也易于依此规则准确判断是非,维护社会公平,也符合《合同法》保护当事人利益的宗旨。  相似文献   

20.
加害给付是合同履行过程中不适当履行的一种特殊形态,既产生了违约责任又产生了侵权责任。本文从加害给付的理论基础着手,分析了加害给付中的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并且就加害给付的几种实际的情形探讨责任的承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