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住房保障》2005,(2):43-44
太钢(房产)公司为解决企业职工住房困难,采取集资合作建房的办法。在住房建设中,注重前期设计规划,加强监督管理,狠抓建房质量。在旧区拆迁改造中,搞好拆迁安置,保证群众满意。配合太钢(集团)公司的发展目标,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职工居住水平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遭遇集体低潮进入2007年,全国的个人合作建房集体遭遇低潮。3月19日,因合作建房而备受关注的北京海淀区花园路25号居住用地,最终由华纺房地产开发公司、江苏恒佳置业有限公司(投标联合体)竞得,成交价格为12384.86万元,折合成楼面价  相似文献   

4.
单位集资建房与社会上个人集资建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主要就单位集资建房谈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上海房地》2005,(3):1-1
近来,民间基于个人改善居住条件难以承受市场过高房价的动因,提出了集资建房的要求。此举引起了国家和地方政府房地产主管部门的重视。建设部为此征求部分城市房地产主管部门的意见,以调查研究后提出决策意见。  相似文献   

6.
我国解决城镇职工住房从建国初期的自建公助到组织房屋合作社,由职工自己集资、公家帮助到集资建房;改革开放后,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集资合作建房曾经得到较快发展。最近几年,随着住房建设和住房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集资合作建房不仅发展缓慢,而且出现了下滑。应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深入研讨集资合作建房问题,以保证集资合作建房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析个人集资建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个人集资建房问题被重新提及。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各方众说纷纭,已成为房地产界引人注目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框架下,个人集资建房行为确实未被法律法规所禁止,而且作为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法律所保护的并不是所有的个人  相似文献   

8.
9.
基于“代建制”基础上的个人集资建房运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集资建房突破重重困难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仍面临许多困难和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进行探索研究,提出了一种适合于这种开发方式的具体运作模式——基于"代建制"的运作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具体操作过程进行详细论述、评价,得出了该模式成功运作所带来的广泛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沈平 《上海房地》2000,(12):23-24
集资建房,是改变住房建设由国家和单位包的制度,实行政府、单位、个人三者共同承担,通过筹集资金,进行住房建设的一种办法。多年来的房改实践证明,它为缓解城镇职工住房紧张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取消住房实物分配,实现住房分配货币化的今天,国家继续鼓励集资建房旨在加速解决无房职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房地产》2006,(10):7-7
[本刊讯]针对近年来一些地区出现部分单位以集资合作建房名义,变相搞住房实物福利分配或商品房开发等问题,8月14日,建设部、监察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制止违规集资合作建房的通知(》建住房[2006]196号)。该通知的主要内容有:1.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一律停止审批党政机关集资合作建房项目。严禁党政机关利用职权或其影响,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搞集资合作建房,超标准为本单位职工牟取住房利益。2.对已审批但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的集资合作建房项目,房地产管理(房改)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重新审查,不符合《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和房改政…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不断有人提出推行合作集资建房的建议。有些不了解实际情况的报导,不仅把合作集资建房叫做“新生事物”,而且满怀信心地预测合作集资建房必将在我国形成“燎原之势”。其实,合作集资建房在我国已经走过了50年,而且出现过两次波折,目前正处于相当困难的局面。现在把它的风雨历程写出来,供有志于研究合作集资建房的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房改十几年来,集资合作建房在解决职工住房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重建该制度对于做好住房保障工作,改变开发商主导房价的格局,拓宽住房供应渠道,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新的集资合作建房制度应面向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未覆盖的中低收入家庭,政府也应支持和鼓励大型企事业单位开展集资合作建房,但要纳入统一管理,以便更多地发挥集资合作建房填补住房供应体系空白、平抑房价、规范市场、提高人民居住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湖南房地产》2005,(4):1-1
个人联合集资建房最近在一些城市日趋盛行.并引起管理部门,业界及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同时也被一些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这种建房形式的出现,好,贬,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9.
《湖南房地产》2005,(4):10-12,15
31岁的联想公司大型计算机维修工程师于凌罡,自2003年12月1日将自己的合作建房倡议书在网上公布以来,很快得到了不少网友的响应和支持。由于其涉及到政府部门的管理决策和广大开发商的切实利益,去年年末建设部向北京、上海、成都、南京、厦门五城市发函调研了个人集资建房情况,加上媒体的炒作跟进,个人集资建房再次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北京、上海、南京、成都、青岛、厦门等城市一部分市民提出要搞集资建房,该问题一在网络上提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应众多,引起社会各界和人大代表的关注。最近福州市在网络上也出现了集资建房的领头人,提出在两个地方搞集资建房点,一处在湾边,集资60户每户30万。另一处在六一路,80户每户2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