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从固定汇率制下开放经济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入手,从扩大汇率浮动范围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培育健全的金融体系和稳定的市场环境、积极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等方面探讨在开放经济下我国货币政策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2.
运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从固定汇率制下开放经济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入手,从扩大汇率浮动范围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培育健全的金融体系和稳定的市场环境、积极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等方面探讨在开放经济下我国货币政策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3.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贷市场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但贷款使用效率偏低,信贷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面临来自商业银行和微观经济主体的障碍;利率下调减轻了企业负担,降低了债券发行成本,促进了储蓄分流,但储蓄、投资的利率弹性不大;我国证券市场主要是一个筹资场所,功能不全,货币政策传导作用有限;我国外汇市场是一个有管制的市场,人民币汇率“管理有余、浮动不足”,汇率机制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4.
1997年以后,为了制止通货紧缩,我国实施以适当扩大货币供应量为主的货币政策。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存在着一些阻碍货币供应量扩张的结构性因素,导致货币政策传导受阻,降低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相似文献   

5.
在克鲁格曼“三元悖论”的三种政策目标组合中,理论上我国选择的是“固定汇率制+资本管制+货币政策独立”。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国的汇率呈现单边上扬的走势、资本项目也在逐步放开、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由此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失效。根据扩展的“三元悖论”,我国应该选择的近期目标是“货币政策相对独立+资本有限流动+汇率有限浮动”,长远目标是“货币政策完全独立+资本完全流动+汇率自由浮动”。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对人民币升值和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带来的负面影响有目共睹的情况下,外汇储备仍在加速扩大。其原因在于我国已经形成内生性和外生性两种外汇储备增加的自我强化机制。在未建成内需为主的经济体系和实现人民币汇率完全自由浮动之前,这些自我强化机制都不可能完全打破,目前只能采取一些措施予以弱化。  相似文献   

7.
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在今后几年内逐步淡出。由于体制原因,内需不足仍将困扰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尽可能地消除货币政策的障碍,以便在积极的财政政策淡出以后,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拉动内需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在拉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上应该从以扩大投资为主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以扩大沙龙显主来拉动经济增长,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内在要求。扩大消费的途径主要是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扩大就业面,逐步提高城镇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的收入,相应地降低一些积累率,提高一些消费率。  相似文献   

9.
流动性过剩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流动性过剩是内外经济结构失衡的结果,却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陷入两难困境。本文从调控目标、调控工具、调控机制分析了货币政策调控的困境,指出在短期内增大人民币浮动的区间、多种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是缓和矛盾的办法,从长期来看,还要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入手。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加入WTO之后对国民经济带来10个方面的影响:(1)推动改革开放进程;(2)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3)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4)强化竞争,增强企业活力;(5)加快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增长;(6)参与世界贸易规则的制定,维护自身经济利益;(7)为我国创造良好的解决国际贸易纠纷的条件;(8)会给我国经济带来一定冲击;(9)会带来市场扩大的积极效果;(10)就业结构会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已具备实行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宏观经济运行平稳、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并正在进行的浮动利率改革等。当前实现利率市场化,应在放开同业拆借利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该利率的市场作用;进一步发展国债市场,增强其在利率市场化方面的推动作用;完善利率浮动制,扩大浮动范围,全面推动利率市场化。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我国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依然是稳健货币政策。虽然,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只能部分满足固定汇率制下的模型(经典M-F模型)所假设的条件,但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应当是有一定效果的。在经济增长速度高于预期、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带来负面影响、社会资金流动性过于宽松的新形势下,应进一步拓展稳健货币政策新机制,不断提高稳健货币政策内外平衡的主动性,合理调整要素价格,积极创造稳健货币政策的转化条件。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货币政策经济变量传导的数量效果检验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1984-1990年货币政策经济变量传导过程的实践数据资料为依据,借助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定量测算货币政策经济变量(国内信贷规模、利率、M0、M1、M2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传导过程中的数量效果,给出我国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广义货币M2的增长率作为中间传导媒体进行监测和调控的数量效果比较好;我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国内信贷配给机制进行传导,实际利率机制的作有效果相对比较弱。  相似文献   

14.
本文归纳西方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及其新的发展:利率渠道、非货币资产价格渠道、信用渠道、(狭义)股票市场渠道,这此渠道揭示了当前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几条可能的途径,通过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比较分析,得出结论:这些渠道在我国同样存在,只是由于外部经济条件的不同,各种渠道的作用效果不同,借鉴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理论,笔者提出了完善和重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15.
家庭收入预期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1年第一季度至2006年第一季度我国货币政策与家庭收入预期的相互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货币政策与家庭收入预期的相互影响具有持久性,并且呈反方向变动;钉住通货膨胀率的货币政策具有反周期性质;我国居民消费/储蓄(或消费贷款)受到跨期最优的约束,我们不能忽视前瞻性变量对居民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正处于景气低谷,刺激国内有效需求的扩张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首要任务。扩大内需可通过财政、货币政策手段的运用,从扩大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及政府支出扩张几方面着手,把一些改革措施的长期作用和短期政策操作结合起来,发展消费信贷,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以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出口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起了十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成本过大,措施单一,相关配套政策不协调等缺陷,财政政策作用于我国经济有其自身的特点,我国中长期财政政策应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18.
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下,运用1999—2012年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冲击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两种宏观经济政策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扩张对宏观经济变量都有正向影响,其中短期内财政政策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而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则更为长远。此外,财政政策冲击会对货币政策产生较大影响,而货币政策冲击对财政政策的影响则较微弱。  相似文献   

19.
1、引言: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 近年随着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我国稳健货币政策的贯彻执行,西北地区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对地区经济发展以极大支持,并在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就是:银行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和贡献究竟为多少,究竟应如何对这种拉动与贡献进行具体测度和评价?显然,由于目前对经济增长拉动和贡献的研究工作相对滞后,人们还无法对上述问题做出准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20.
由于我国经济之诉与诉权理论的不发达,已造成立法上经济法的不可诉现象广泛存在和经济审判功能严重缺位,但经济诉讼的存在又十分必要。因此,应着力构筑经济诉讼程序机制,可考虑如下:(1)经济诉讼应为私益诉讼;(2)应维持“经济诉讼”的名称;(3)诉讼主体不拘于个人,也可以是行政机关或社会组织;(4)受案范围可遍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方面;(5)责任上可兼具民事、刑事及行政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