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煜 《经济评论》2006,(2):17-24
由于缺乏外部经理市场,日本经理专用性人力资产准租金中的可占用性部分大大增加。破产和敌意接管使得经理专用性人力资产准租金面临消散的风险。于是,相互持股制度、主银行制、稳定股东制度等就被用于减轻破产和敌意接管的威胁。当这些制度实施,从而股东与经理的地位发生根本性转变,股东受到经理道德风险的威胁时,相互持股作为一种间接人力资产纵向一体化的形式出现了。  相似文献   

2.
袁春生  杨淑娥 《经济问题》2007,339(11):60-62
固守职位作为代理问题的一种表现,是指经理人应对公司内、外部控制机制以降低职位威胁的行为.从经理人力资本专用性和专有性角度对固守职位动机及其策略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经理专用性人力资本因其依赖于特定的企业组织,客观上构成了经理退出企业的障碍,导致经理人为了防止准租金消散和降低专用性人力资本遭到贬损,从而有动机地进行固守职位.固守职位策略的采取,就是经理实现其人力资本专有化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3.
产权残缺与启动民间投资的产权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伟  马霄鹏 《经济师》2002,(11):30-31
文章首先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产权残缺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产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论证了这一问题的存在对于启动我国民间投资的阻碍作用 ,然后 ,具体论述了我国民营企业产权残缺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我们对此应该采取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休闲是当前人们津津乐道的热点话题,人们进行休闲的目的是为了放松、使身心愉悦,所以说,休闲质量是至关重要的;而休闲产品的供给是否有效会直接影响到休闲的质量。文章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去考察了休闲产品的分类及其相应的供给模式,主要观点为:休闲产品可分为私人休闲产品和公共休闲产品;私人休闲产品由市场单一模式供给,而公共产品可由政府、私人企业、社区和第三部门来实现多元模式的供给。  相似文献   

5.
网络组织是现代企业参与竞争常常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而传统的竞争法则已逐渐被合作所取代. 在系统分析网络组织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应用经济学理论对网络组织进行探源,并结合演化增长理论对网络组织的经济优势进行分析,得出了网络租金的来源.  相似文献   

6.
陈长彬  杨忠 《财经科学》2007,(12):60-67
本文从新古典经济学究全信息假设的局限性,来说明企业组织产生及存在的原因,并利用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中的交易成本为基本分析工具,来解释企业组织和各种制度安排的产生与发展.提出了在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条件下,市场的价格机制和组织的六种非价格机制是相互补充和相互替代的交易协调方式,以及对信息的不同需求是决定选择市场的价格机制或组织非价格机制等不同协调机制的根本原因,通过组织形式和相关作用力的综合五边形分析了组织形式的可能发展空间和中间性组织形式的发展,说明了各种经济组织实际上是为了解决交易过程中的信息问题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企业契约论的观点,将财务战略视作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而与要素所有者缔结的一种内生性不完备财务契约集,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受制于战略性财务契约缔结和履行的实际状态,具有状态依存特征。研究发现,企业财务战略的可实现性能够通过专用性资产的投资规模进行信号传递和解读,事前较大规模的专用性资产投资不仅能增强财务契约的可置信性,提高缔约效率,而且有助于财务战略的稳定性贯彻。  相似文献   

8.
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时的可转换债券融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情况下可转换债券相比普通债券或普通股票融资的优势进行了研究。结论显示,公司使用可转换债券可以依据其可转换性调整公司的债务水平,在抑制过度投资的同时又避免投资不足,因而有利于控制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9.
由于林业自身生长周期长、投入大、收益不确定等特点,商业银行和一般的金融机构都对其缺乏投资兴趣.而政策性银行因其特殊的职能可以对林业进行投入支持,但事实上,政策性银行对林业的支持力度十分有限.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分析了政策性银行对林业投资不足的原因和改进方法,政策性银行应该创新对林业投入的模式,使其对林业的支持投入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综述专用性投资及其治理安排的最新理论进展。一方面,就专用性投资概念而言,从投资的性质将关系专用性投资划分为自利性投资、合作性投资、混合性投资;从专用的对象看,从实证的角度提出了产业专用性投资、任务专用性投资和模式专用性投资等新概念。另一方面,关于如何实现对专用性投资的有效治理的问题,也存在许多针锋相对的观点,如科斯与威廉姆森之间、哈特-莫尔与Chung、Aghion等之间以及Lyon-Rasmusen与Che-Hausch之间的分歧等。  相似文献   

11.
当前,绿色GDP大行其道,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困扰.作为解决环境问题有效工具之一的环境责任保险在我国的境遇不佳.环境责任保险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外部性和公益性等特征对其市场业务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学影响.基于我国目前的国情和环境责任保险的经济学属性,实行以强制为主、有效结合政府引导和扶持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实现环境责任保险持续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西方产业经济学是一门以微观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企业和市场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学科。自诞生以来,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其在学科体系上已经相对独立和基本成熟。本文梳理了西方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和发展轨迹,进而分析我国产业经济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产业经济的研究、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以及产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西方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及其理论成果对我国产业经济研究的启示作用主要体现在:在借鉴和吸收的前提下,结合中国国情、加入中国元素、保持中国特色,进一步规范和界定我国产业经济研究的理论框架、学科体系、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是推动我国产业经济研究理论创新和促进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孙会良 《经济师》2003,(1):43-44
文章首先阐明了网络型组织的产生是组织结构演进的必然结果。在此基础上 ,指明了网络型组织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功能 :它是一种合作竞争型准市场组织 ,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 ,实现规模经济扩张 ,优化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4.
谢从军 《技术经济》2005,24(10):57-59
回顾分析了近两个世纪来铁路长期保持垄断经营的两个主要原因,即铁路线路等基础设施的资产专用性所引起的投资沉没成本特性以及铁路企业之间合谋的必然性。归纳总结了各国铁路保持垄断经营的四种产业组织形式,即被保护的政府部门垄断、被补贴的国有企业垄断、政企不分的国有垄断和被管制的卡特尔。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对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特征、成因和危害进行了分析,认为政府的政策保护、监管滞后、监管机构定位不明、先天的技术优势促成了中国移动"一家独大",使之形成了无与伦比的市场垄断势力,造成了我国电信产业的市场竞争失衡.只有通过制度再造,进行政策调整,借3G之机给两大固定电信网运营商发放移动通信牌照,由分业经营转向全业务经营,并适时引入民营资本,才能长期地保障中国电信产业的和谐发展,建设电信强国.  相似文献   

16.
产业生态:产业经济学研究的第四个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活动与环境的冲突成为现代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产业生态作为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为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提供了破解,也丰富了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对产业经济学的创新性研究。论文将产业生态作为产业经济学研究的第四个研究领域,与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区域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了产业经济学理论框架,对产业生态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的组织边界研究 --基于制度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明确了产业集群和组织边界的概念,然后运用制度经济学解释了产业集群的组织边界,从威廉姆森的《交易费用经济学》和产业集群的生存环境角度出发,表明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纯市场和企业科层之间的中间性组织体制,从而为集群政策的制订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理论框架对产业集群现象解释的局限性,建构了基于组织试验、产业集群租金和产业集群触发的理论分析框架;重新定义了产业集群租金的概念,将产业集群租金划分为集群内单个企业租金、基于集群内企业间的集聚租金、外生于产业集群的地理租金;通过建立分工水平、分工信息、组织试验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集群触发理论的相关假设,并通过集群演化模型进行了理论证明。  相似文献   

19.
产业经济学理论与流派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代志华 《经济师》2006,(1):27-28,110
文章主要探讨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与流派,重点研究SCP范式的崛起和衰落以及新产业组织理论的观点及政策主张,同时,对产业经济学在我国的引进、发展及研究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20.
农业产业化组织紧密联系趋势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二十世纪90年代山东省首先提出并实践农业产业化以来,至今,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已遍布全国各地。虽然在农业产业化推进的过程中,各地产业化组织的演变路径各异,但各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产业化组织的内部联系会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化。由于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从我们已有的经济学理论上是否可以找到这一转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