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长春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SPSS统计方法分析老年人的活动需求和影响因素,应用GIS软件分析老年人口密度,通过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评价可达性,赖克特量表法评价公园设施满意度。结果显示:1老年人强烈需求近距离的公园,偏好静态休闲活动,需要支持长时间活动的公园设施,偏好良好的公园卫生环境和适宜气侯,活动意愿以健身为主,影响因素主要是年龄、性别、出行人数、活动时间和活动类型;2现状公园可达性较差且地域差异性大,公园内设施数量不足且不适合老年人使用;3老年人活动需求与公园供给之间的不平衡主要是:近距离需求与公园可达性差、活动偏好性与公园微观布局不适应,活动意愿与设施支持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汽车空调系统是实现对车厢内空气进行制冷、加热、换气和空气净化的装置.它可以为乘车人员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降低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提高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区建成环境对居民日常出行行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励雅  王振波 《经济地理》2019,39(4):101-108
文章基于"不同目的的出行行为与建成环境的关系亦不相同"这一假设展开研究。借助北京市第四次居民出行调查,提取"出行链"作为分析单元,通过"主要中途活动地点"识别出"生计"、"生活"、"娱乐"三类出行链;以出行总距离和出行方式为因变量,居住区建成环境和个人经济社会属性为自变量,构建分层线性模型,刻画空间自变量与个体自变量对不同目的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居住区建成环境与出行行为关系受出行目的的影响显著。建成环境对生计出行链的影响最大,对生活出行链的影响次之,对娱乐出行链的影响不显著。②对生计出行链影响最大的空间变量是"距中心区距离"和"公交线网密度",对生活出行链影响最大的空间变量是"土地混合利用指数"。  相似文献   

4.
一个开车十多年的朋友,最近想到实行步行减肥这个健身法子,于是就选择一周里有几日把车停在家里,采取步行加乘坐公交车的出行方式上下班,然后无比惊讶地说,公交车真是这个城市最大的福利之一,既便宜又便捷,而且乘车的人都很文明.所以他打算将这种健身方案进行下去,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多多选择乘坐公交的低碳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5.
徐梦一  沈瑶  张潇   《技术经济》2022,(8):54
儿童依赖建成环境,并通过基本的出行行为满足其 自身发展的各项必要需求,其中儿童独立出行水平和出行方式 至关重要。随着中国城镇化持续推进,大城市边缘的小城镇在 迅速发展的同时,其建成环境也给儿童出行带来了一定安全隐 患,儿童出行安全问题值得关注。从环境行为学视角,结合既 往文献将儿童出行的影响因素归纳整理成个体、环境和其他因 素,随后对长沙市岳麓区莲花镇第五实验小学1 509名6~12 岁儿童及其家长展开实证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儿童和家长对环境的安全感知会对儿童的出行决策产生较大 影响,机动车交通量及速度、交叉路口、道路复杂程度、步 道和自行车道及其基础设施设置、自然水体等是主要的显著 影响因素。据此,从空间布局、道路设计、交通设施配置和 社会环境方面提出了提升儿童出行安全水平的小城镇规划策 略建议。  相似文献   

6.
残疾人以及老人出行的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提供城市无障碍交通以及服务.将各个无障碍建筑连接起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无障碍环境,是尊重人权的行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因此,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应为残疾人及老年人等行动不便者创造正常生活和参与社会的便利条件,消除人为环境中不利于行动不便者的各种障碍,使全体成员都有建树的机会,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文章对无障碍环境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低碳通勤出行行为机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和价值规范信念理论(VBN)建立了出行习惯、出行方式感知质量属性和环境心理因素的低碳出行行为决策模型。用7个城市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假说。结果表明:(1)低碳出行习惯正向影响低碳出行意向。(2)对出行方式的感知质量属性正向影响环境态度及低碳出行意向。(3)对出行方式的感知质量属性与出行习惯相互作用。(4)后果意识能够影响主观规范从而间接影响低碳出行意向。(5)将出行习惯和出行方式感知质量属性纳入整合模型后发现,TPB模型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低碳出行意向。  相似文献   

8.
清明刚过,笔者从省会石家庄乘车,伴着春日、春风来到了“联京津之廊,环渤海之坊”的廊坊。市区的街道宽敞而整洁,不同风格的崭新建筑鲜亮而别致,林木、花草、大片的绿地与城市建筑相得益彰、和谐共生。蓝天微挂白云,空气清新洁净,出行的人们脸上洋溢着生活的满足和舒适的笑容。廊坊,给人一种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9.
在"新五化"协同发展背景下,如何实现交通结构的"低碳化"转向已成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这取决于居民出行方式的转变。通过实测和问卷调查方式获取研究区域道路环境数据和居民出行特征与方式选择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5个道路环境因子,并构建道路环境因子、居民出行特征与居民出行方式间的多项Logit模型,以探讨道路环境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建筑高度因子和绿化覆盖率因子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有较大影响,随着建筑高度的提升,选择步行的概率显著提高,选择私家车、自行车的概率显著下降;随着绿化覆盖率的提高,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概率水平显著提高,选择私家车、自行车的概率显著下降;建筑高度因子代表着土地利用强度,绿化覆盖率因子更多是反映了道路等级和道路绿化的年限。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记者从2021年12月22日上午召开的连云港市绿色出行城市创建新闻发布会获悉,自2020年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印发《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方案》,部署绿色出行创建工作以来,连云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出行城市创建工作,明确由市交通局牵头制定连云港市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方案,并在通过江苏省交通厅评审后,形成《连云港市绿色出行城市创建方案》印发实施。据悉,连云港市绿色出行城市创建重点围绕"构筑基础、营造环境、提升服务"3项任务,结合连云港市城市特点和需求进行创建示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问题严重.未来养老的发展应该是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逐渐走向社会化,变家庭养老为社会养老.基于互联网的“劳动数字化”互助式养老模式致力于构建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成、老有所乐”的互助式养老社区,让老年人在生态良好、氛围活跃的社区环境中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满足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使老年人安度晚年是摆在环境设计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对老年人的无障碍居住环境设计进行了探索,旨在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舒适、安全、健康、宜人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3.
《经济地理》2021,41(7):61-72
以成都市为例,基于地铁刷卡、POI、建成环境等多源大数据,运用GIS、Python、Spark等进行数据处理,分析156个站点客流量、出行时间的空间分异特征,并通过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解析站域设施数量、建成环境、经济属性等15个因素对客流量与出行时间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成都市轨道交通客流量具有中间高—两边低的倒U型分布特点,每站日均客流量为1.6万人次;(2)出行时间随距CBD距离增加逐渐增大,每站乘客平均出行时间为32 min,出行时间的概率密度呈Gamma分布特点;(3)路网密度、容积率、办公设施、交通设施等对客流量具有非线性正向影响,而房价、距CBD距离与客流量则分别为"凸"形与"凹"形的非线性关系;(4)距CBD距离、购物数量、办公数量等与出行时间非线性正相关,而交通设施、房价等与其负相关。最后,提出考虑"流量"与"时间"阈值效应的建成环境优化、构建"出行+生活"的轨道通勤圈等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深圳机场客货快速发展,深圳机场路作为机场的对外交通的重要通道,也是南中国重要的货运对外门户,目前道路沿线交通市政设施不够完善,景观环境较差等多方面问题,越来越不能适应深圳市的发展要求和对外门户形象的需要。为优化机场周边环境,构建机场路良好交通景观环境,为旅客创造更好的出行条件,迫切需要对机场路的整体景观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5.
未来战争将是一种高技术、高强度、高速度的战争。在本战争中,乘车系统作为陆、海、空一体化进攻和防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未来乘车系统仍然是未来地面作战的重要突击兵器,许多国家正依据各自的作战思想,积极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发展新型乘车系统。乘车系统的总体结构有突破性的变化,火控系统将更加先进、完善,动力传动装置的功率和密度将进一步提高,各种主动与被动防护技术、光电对抗技术以及战场信息自动管理技术,将逐步在未来乘车系统上推广应用。未来先进的乘车系统是陆军制胜的关键,也是战争胜利不可轻视的一部分。先进的乘车系统也是所有国军事经济实力的象征,是保护本土安全、维护地区和平的实实在在的威慑力量。先进乘员武器,对未来装甲装备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绿地使用频率与其体力活动水平和健康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且严重依赖绿地自身及周边建成环境。针对既有研究多集中于可达性分析的局限性,从可达性和吸引力双重视角出发,结合大连市老年人绿地活动调查数据,深入探究建成环境与老年人绿地使用频率的统计学关联性。研究发现:与空间临近性相比,绿地实际可达性对老年人活动的影响更为显著;不同绿地类型影响老年人的使用频率,社区公园和游园是高频体力活动的重要场所;此外,高品质的绿地环境、与居住用地相混合、临近生活性街道,以及周边多样化网点布局,均可正向调节老年人绿地使用频率。为营造老年友好型绿地,从空间配置、场所塑造、路径可达和功能诱发4个方面,提出结构化的建成环境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信息在现实生活中几乎处处渗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基于网络背景下的滴滴打车平台,针对杭州地区出租车的动态供求信息数据,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并利用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的"打车难"等问题进行研究.一方面,考虑乘客平均乘车时间、出租车平均运行价格、出租车供求等指标,建立出租车运行价格模型和出租车乘客出行需求的模型.基于模型我们分析了各个指标对出租车需求量的定性影响关系为当乘客平均乘车时间、出租车平均运行价格分别增大时,乘客对于出租车的需求将降低;当乘客对出租车的需求增加时,出租车供给数量增加,出租车集中分布在需求量大的区域.另一方面,选取杭州市5点至8点和16点至20点时在东经120.20至东经120.50,北纬30.20至北纬30.50区域内(包括西溪路、天目山路、文一路等主干道)的出租车需求量和出租车分布情况的数据(数据来自于滴滴快的智能出行平台),用MATLAB进行编程,得到关于出租车需求量与出租车分布状况的二维俯视图和三维直视图.观察二维俯视图可知出租车需求量集中分布区域与出租车集中分布区域相匹配.观察三维直视图可知出租车的供给数量大于出租车的需求数量.图形和模型的定性分析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此问题涉及到绝大多数的人,老年人的居住问题已经成为了每个家庭都非常关心的话题。老龄化问题已经不再是某一单方面的的问题,本文主要对老年人居住的环境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为老年人建立一个舒适的环境进行讨论。只有我们所有人都把老年的问题放在心上,先老年人之想而想,时时刻刻的关心他们,才能真正创造出一个适宜老年人生活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是一项老龄化社会解决老年人照料问题的良好制度安排,已在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实施。这些国家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各有特色,又在实施范围、筹资主体、护理机构等方面表现出共同的发展趋势。我国应尽快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20.
户外环境的使用对于老年人的健康具有积极影响,通过提高公园的使用率可以更好地发挥公园功效。选择杭州萧山的南江公园、江寺公园2处公园作为样本,通过行为观察法了解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和使用方式,研究老年人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活动类型、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就老年人能够更好地使用公园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