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苏华  韩伟 《中国物价》2014,(1):19-23
汽车经销模式灵活多样化是适应中国汽车市场发展态势的必然选择。目前规制中国汽车经销业的主要法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与行业发展之间呈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其明示或默示允许的各类纵向限制竞争行为与《反垄断法》相冲突。本文评析了《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实施现状以及《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与《反垄断法》的关系,梳理了欧美实践和对中国的借鉴,从针对汽车经销业制定《反垄断法》配套法规的指导思想、整体思路和具体规则上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汽车市场的有效竞争直接影响产业格局、技术进步与消费者福利,因此,汽车业竞争规则倍受欧美韩日等国家和地区的关注。2008年《反垄断法》生效以来,我国汽车市场的限制竞争行为逐步引起各界重视,消费者对进口车售价和4S店维修保养费畸高的质疑不绝于耳,《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饱受诟病。2014年4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汽车维修协会发布18种常见车型的"零整比"(特定车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已于2008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部法律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都将是巨大和深远的,它针对的不仅仅是水电气、通讯、能源等垄断行业,楼市及其他领域都将因此而发生变化。《反垄断法》在部分条款上与现行汽车销售管理方面的办法有很大不同而备受汽车行业关注,最重要的便是经销商与汽车制造商之间的“不平等条约”将面,临巨大挑战。《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下称《办法》)对汽车制造业和经销商的种种规定,也将因在执行过程中的各种弊端和不完善而面临调整。本刊本期将紧扣这一主题,解读该法。  相似文献   

4.
政策     
<正>八部委发文发展连锁经营促进汽车消费为保持汽车市场稳定增长,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8个部门近日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要求,尽快修订《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引导汽车流通业合理布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实施前后的市场动态,长三角汽车市场联合体近日专门对目前入驻市场的648家经销商进行了调查,其中明确表示要留驻有形市场的占63%,表示观望的占35%,确定要退市的仅占2%。这一现状与前一阶段预测的八成经销商会退出有形市场有较大出入。  相似文献   

6.
虽然原定2005年1月1日 起实施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在汽车经销商的强烈反对声中拖后,但汽车经销商们依旧成为车市寒流的最大受害者。 2004下半年,中国车市让汽车厂商叫苦不迭,国内  相似文献   

7.
温晓芸 《消费导刊》2009,(6):143-144
我国汽车制造与经销企业普遍存在的价格限制、地区销售限制、零部件供应限制和独家总经销商制度,一直存在侵害汽车消费者合法权益、涉嫌"行业垄断"的问题。广大汽车消费者如何依据《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获得买车、修车的更多方便和更多实惠,成为汽车消费者维权的当务之急。想要切实保护汽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与反垄断法相配套的相关法规的完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对于汽车经销商而言4月1日是一个意味难言的日子。这一天,由商务部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布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从此之后汽车供应商或经其授权的汽车品牌经销商.必须使用统一的店铺名称、标识、商标等从事汽车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9.
《汽车品牌管理实施办法》(下文中简称《办法》)出台至今,来自销售企业的抗辩声不绝于耳。在众多经销界同仁尚在疑惑难解之时,“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汽车品牌管理实施办法》、《关于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的意见”(下文中简称《意见》)又于2005年11月17日出台,这无异于宣判了众多尚未取得品牌授权的汽车经销企业的大限。那么,这个“办法”为何让多方所诟病呢?让我们一起解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在车市极度火爆的2003年开始酝酿,在硝烟弥漫残酷竞争的2004年被整整讨论了一年; 到了2005年车市已入谷底方露真容。汽车实行品牌销售被作为行业发展方向以政策形式被正式确定下来,也就意味着汽车生产厂家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新的游戏规则有了,经销商与厂商之间的博弈战是否就此终了?消费者又能否从中获利?  相似文献   

11.
郭宇  王晓耕 《新财富》2004,(11):86-88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最重要的内容是,一个进口品牌只允许有一个总经销商。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0月,《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商务部网站推出。作为参与《办法》起草的专家之一,黄永和先生在8月8日的“首届中国汽车品牌论坛”上对办法进行了解读,本文摘自演讲中有关汽车商标与品牌的部分内容,未经本人审阅。  相似文献   

13.
《市场周刊》2004,(47):26-27
新政策的实施无疑是汽车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指引着中国汽车工业逐步走向健康发展。综观今年新推出或新实施的与汽车业相关的政策条,不难看出,今年不仅有关产业政策的诸多细则出台频繁,如《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及《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而且众多有关汽车产业方面的政策也在今年开始实施,如《汽车贷款管理办法》、《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等。  相似文献   

14.
《财经界》2005,(7)
从2005年4月1日起,由商务部颁布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正式实行。该办法实施以后,没有得到汽车厂家授权许可证的企业将不能在工商局注册销售汽车。据了解,目前我国从事汽车销售的3万多家经销商中,只有2000多家得到了厂家的授权。只占约7%。按照目前的态势,将有93%的经销商将出局,而动辄投资几亿元的全国近500家有形汽车市场也将同时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5.
《财经界(学术)》2005,(7):54-58
从2005年4月1日起.由商务部颁布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正式实行,该办法实施以后,没有得到汽车厂家授权许可证的企业将不能在工商局注册销售汽车,据了解.目前我国从事汽车销售的3万多家经销商中.只有2000多家得到了厂家的授权。只占约7%,按照目前的态势,将有93%的经销商将出局.而动辄投资几亿元的全国近500家有形汽车市场也将同时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6.
近日,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杭州汽车城,成都西部汽车城等汽车有形市场就促进汽车流通领域的合理竞争和有序发展,建立和谐的汽车市场经营环境,对完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7.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在车市极度火爆的2003年开始酝酿,在硝烟弥漫残酷竞争的2004年被整整讨论了一年;到了2005年车市已入谷底方露真容.汽车实行品牌销售被作为行业发展方向以政策形式被正式确定下来,也就意味着汽车生产厂家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新的游戏规则有了,经销商与厂商之间的博弈战是否就此终了?消费者又能否从中获利?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民众财富的积累,民众对于汽车的采购能力有了显著地提升,而长期以来国外汽车企业长期占领国内绝大部分的中高档汽车市场,导致国内存在着相当大数量的进口车。这对于国内的消费者来说无疑不是一个有利的事情。在国内,价格限制、地区销售限制等制度一直是汽车制造与经销企业侵害汽车消费者合法权益以及进行行业垄断的手段。对于这种垄断危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反垄断法》的出台无疑为维护消费者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怎么样凭借《反垄断法》这一有利武器去对抗汽车行业的垄断,让消费者在买车以及对汽车的维护与保养中获得实惠是当下我们所需要关注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具有中国特色的庞口汽车农机配件城已经走过了漫漫20余年的道路。在这20多年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市场从萌芽到初具规模,演变到今天的独具特色的中国农机汽车配件的经销模式。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几十家规模化的农机大市场是根据庞口的经验建立起来的。而在今天如火如荼的汽车行业,其有形市场的诞生也仅仅只有13年。面对《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出台后的汽车领域加速向4S店的建设,有形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今,农机行业内也有企业开始向品牌专卖店和4S店的销售模式发展,还出现了连锁经营模式。在迫于生存的压力拓展业务范围和新的多样化的流通模式的冲击下,传统的有形市场究竟还能够走多远?倘若您感兴趣的话,请让我们一同走近农机行业内,中国最大的有形交易市场庞口汽车农机配件城管委会主任赵筱黑。  相似文献   

20.
2005年4月1日,商务部、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布了《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开始试行,并将在半年后正式实行。《办法》规定,今后汽车销售都要经过生产商的品牌授权。《办法》作为一种政府对于产业链上下游市场的行为规制,究竟是否能够得到政府预期的规制结果,实现规范市场,促进有效竞争,正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授权争夺”模型,模拟并证明了品牌授权将一部分经销商逐出市场的过程。借助于现代产业组织纵向限制理论中的独占交易模型,笔者又证明了留存在市场上的经销商将倾向于多品牌代理,《办法》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汽车销售市场结构的变革。同时,合理和多侧面的预测政府规制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