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股改刚启动时,没人当回事,后来通知领钱了,家家户户才翻箱倒柜找股权证。去年村里分了30万元,每人领了100元。不在于钱多少,关键是大家看到了权益,积极性就高了。"安徽天长市杨村镇光华村村民王玉忠的描述,是各地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2016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对推进改革进行了全面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湖北省宜昌市坚持不懈地把建设文化科技中心户作为重要抓手,通过遍布广大山乡水寨的2179个中心户,宣传政策法律,推广农业科技,传播先进文化,带动扶贫帮困,不仅在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上收到了良好效果,更重要的是探索了一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依靠农民自己把基层工作做到家喻户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山苞谷饭     
正大山镇位于贵州省兴仁县东北部,距县城42公里,由原来的大山乡和启白乡合并而成,是有名的"石匠之乡"和"吉巴达艺术之乡",居住着彝、苗、布依等少数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这里气候温润,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苞谷在大山片区大面积种植。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大山人,地地道道的农民儿子,我对这方土地有着深厚的眷恋,从小吃着苞谷饭长大,血液里已经融入了大山苞谷饭的味道。凡是大山人都会对这道美食有着深深的情怀,它如母亲那甜美的乳汁哺育着一代代谦卑的大山人。  相似文献   

4.
农村财务是农民关注的焦点,村务管理的难点,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然而,不论是村账村管、村账乡(镇)代管,乃至"双代管",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农村财务管理混乱局面,关键还是在人、在事.关键在人就是事在人为;关键在事就是事在变化.从当前农村财务管理情况来看,不能光叫苦叫难,还要敢于向内使劲.  相似文献   

5.
在农村工作中,有少数乡镇干部角色错位,对农村工作不留心、不热心、不关心.指导农业生产是"遥控指挥",处理农村问题是"高压政策",做农民的思想工作是"隔靴搔痒".身为基层领导干部,对农民领而无力,对农业导而无方.农民群众把这种现象叫做"农盲症".  相似文献   

6.
<正>农村发展说到底就是怎么样让农民富裕起来,农民富不起来农业也强不起来,农村也美不起来。我们讲解决13亿人口吃饭问题,是治国理政头等大事,当然我们一定要跳出农业解决问题,不能就农业谈农业,我们现在农民人数,农村常住人口6.5亿,真正有户口农民有8亿人,这些人怎么致富,这确实是一个破解"三农"的难题,是最大的一个难题。第一点就是要以解决"谁来种地,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即让更少的农民种植越来越多的土地。发展专业大户联户经营,加工农场包括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7.
<正>十一、农村集体经济与城镇化城镇化改革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就是要打破二元结构,实现城市和农村、市民和农民、国有和集体所有制的权利平等化。农民向往城镇生活,但大量的农民工没有真正融入城市,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享受不到市民公共福利,另一方面他们在农村集体的权利没有得到保障。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农民不愿意进城,或者进城后又返乡的"逆城市化"。城镇化的发展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8.
正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关键在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九个字完整地构成了新时代"三农"工作队伍的基本能力素养。只有懂农业,才能对农业有认同感,全力发展农业;只有爱农村,才能对农村有归属感,长期扎根农村;只有爱农民,才能对农民有亲近感,一心造福农民。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革,必然要求一支与之相  相似文献   

9.
"张乡长上任栽柑桔,李乡长改种金水梨,王乡长继任建茶园,老百姓光累不受益".这是笔者近日在农村采访时,听到农民批评乡镇换届中,领导班子为出"政绩"不重实际,乱改经济发展战略贻害群众的一段顺口溜.  相似文献   

10.
声音     
<正>陈锡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城乡协调是要让人能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自由选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种说法并不完整,农村建设得好也可以让人向往。当下中国农村的资源要素在不断外流,又没有新的能带动农村发展的要素注入,造成了现在城乡发展不协调的局面,农村如果能把基础设施建设齐全,农民在农村也能享受到和城市一样的服务,他不一定会离开农村。城乡协调发展并不是要让乡村和  相似文献   

11.
建设美丽乡村归根结底是靠人来建,是靠扎根家乡的农民来建。如果脱离了人,脱离了农民,就不可能提高农村产业水平,也不可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不可能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建设新农村也成了空想。本文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探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对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网络事件"不嫁(娶)农村人"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几则典型帖文为具体分析案例,从城乡婚姻观的视角分析了蕴含于中国社会几十年的城乡差别、农民身份认同和农民形象的塑造传播等问题。研究发现,"不嫁(娶)农村人"问题从一个真实的、日常生活的层面蕴含着民族心态、国家历史和国家政策的重大主题,表现了农民这一重要阶层所蕴含着的真实性格的张力、隐密话题的活力与弱者武器的韧性,进一步揭示出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身份转变与传统婚嫁观念变迁的时代之惑。  相似文献   

13.
<正>年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刚公布的数字,去年农民人均收入突破五千元。中国十三亿人口,八亿在农村,毫无疑问,这样的结构决定了"三农问题"在中国必然举足轻重。农民富则国家富,农民不小康,中国不可能小康。也正因如此,中央当初提出  相似文献   

14.
在家庭联卢承包制下农户多数各自为政,他们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自主供给的积极性不高,致使农村的基础设施水平受到很大影响.本文运用相关理论,在分析了农民合作的可能性和效率的基础上上,结合制度变迁引起的我国农民民"沙化"现象,探讨了目前农民缺乏合作的原因,提出了"沙化"现象的解决在于完善农民的需求偏好表述机制、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明确村级组织的自治职能.  相似文献   

15.
《南方农村》2010,(6):35-35
<正>当前,很多地方对尽快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愿望强烈,不少地方引进工商资本。针对此种现象,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认为:中国农业的出路不能光考虑"一农"的效率,还要统筹考虑"三农",考虑到农民的转移、农村的稳定发展等问题。工商资本下乡之后,租赁农民土地,  相似文献   

16.
<正>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有一批年轻人种地。对此,我们农村经济研究会就培育和造就苏州新型农民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一、苏州已有不少"大学生农民"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反映,近几年来,全市先后有345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当了农民。这些"大学生农民"中,"80后"占了90%左右;男217人、女128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中就业  相似文献   

17.
所谓"三农"的概念,即农村、农民和农业。在针对中国"三农"问题突出的偏远贫困地区的研究分析中发现,这些偏远地区一般位于交通不便的山区,由于未曾经历过多的人为开发,原始生态自然环境保护良好,因而这些地区往往拥有着极为丰富、天然的农村旅游资源。通过对农村旅游"三农"资源因地制宜的科学开发与管理,可以使当地的"三农"资源转化为丰富多样的农村旅游产品,从而改善当地的农村经济、增加当地农民群众的家庭收入,最终改善这些偏远贫困地区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8.
质疑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认为在现有生产情况下,农村土地根本无力承担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它只能是农民最基本的生存保障,是农民的"活命田"和"保命田".现在农民基本无保障,认为土地是农民的社会保障,正是因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存在,是在不能解决问题时对问题的回避和不正视.  相似文献   

19.
务农作为一种职业,本应天经地义。然而,在新中国6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往往多是当作界定农村、城镇户籍身份的标志。在一般人眼里,农民在农村天生就是种地的,"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似乎谈不上是什么职业,更不存在"上岗、下岗"。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禀赋低下,当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第一步改革,强调"公平"、"效率"的家庭承包经营制被  相似文献   

20.
《上海农村经济》2013,(8):28-30
泖港镇地处松江浦南地区,全镇区域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万亩,下辖16个行政村,2个居委。户籍人口3.8万人。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定居,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农村的各种管理和服务越来越薄弱,农村出了问题,经常出现上面知道了,村里还不知道的怪现象,对基层社区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为进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