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本,我国煤炭企业人才流失、人力资源浪费及培训效果差等问题时有发生,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要想把人力资源从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进而转化为人力资本,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放在战略位置之上。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源作为资源之一,它与人力资本是有区别的。人力资源只是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若这种能力未发挥出来,它就仅仅是一种潜在的劳动生产力,若开发出来,它就变成了现实的劳动生产力;只有当人力资源在它不断运用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更大的新价值来,人力资源才具有资本的属性。因此,一个企业能否将其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是关系到企业能否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是最具潜力和充满活力的生产力资源;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生的核心资源,也是长期以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取之不竭的资源。但是要想使得人力资源由一种潜在的资本转化为有现实作用的生产力,还必须依赖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在实际运用中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为这两种手段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但纵观各个方面,两者各有侧重,还是有很多区别点的。本文着眼于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管理在不同维度上的区别与联系探讨了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培养和造就能够把知识、技能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利润的“人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工作是要营造并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员工创造能力的平台,提高员工的绩效,进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为此,企业必须把“人财”看作是企业最大的资本和财富,把科技创新与人才培训与开发工作放到首要位置,营造能力至上的文化氛围,推进以能力为基础和前提的“能本管理”。  相似文献   

5.
作为地勘单位共青团组织,如何把握好单位共青团工作与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结合点,把青年的智慧和潜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是共青团组织必须认真面对和审视的现实课题.单位共青团组织参与促进地勘单位青年人力资源开发要明确定位,牢固树立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理念,要发挥优势,务实青年人力资源开发根基,要创造条件,不断优化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环境,要突出重点,梯次推进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要积极举荐,努力畅通优秀青年人才成长渠道.  相似文献   

6.
企业如何变人力资源为人力资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艳 《经济管理》2002,(13):57-59
人力资源作为资源之一,与人力资本是有区别的。一个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将其人力资源开发起来,转变为人力资本,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源与企业效益的关系分析,指出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作为其载体,决定了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人力资源被视为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程度直接关系到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目标的实现,因此应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战略为企业发展的第一战略,根据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和特点。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的现状,从选人、育人、用人、留人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的到来加速了各界对人力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我国人口众多,各企业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但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人力资源的潜力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现实优势.由此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已经成为事关我国企业经济发展后劲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本文在分析了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而以长春黄金设计院为例指出如何加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应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劳动力是我国最丰富的资源,但劳动力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相当缺乏,农民劳动力质量不高,限制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就是要激发蕴藏在农民劳动力身上的潜力,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成为直接作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和强大推动力,农村人力资源的成功开发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挑战国企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不仅要求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向潜能和创造力开发转化,而且还要求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培养与使用的激励机制,推进整体化人力资源开发工程向纵深发展.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令人担忧.必须树立正确的现代人力资源观,增强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优化群体结构,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11.
农村青年不仅是国家的未来,更是影响农村生产力持续发展的"关键少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控制性因素就是农村青年人力资源供给结构的改革,突出表现为农村青年低水平人力资源供给过剩与高水平农村青年人力资源供给不足并存,因而加强对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育,对于农业以及促进其自身和农村的生产力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顺应城镇化建设发展的趋势下,应通过文化、技能、创业和道德法律等人力资源培育和开发措施,为农村青年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智力支持,从而逐步完成为农村生产力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8,(5)
人力资源是生产力的第一资源,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资源,企业的其他资源都要通过人力资源实行优化配置。因此,建立科学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增长社会财富。文章论述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作用,以及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1.企业竞争力是由企业各方面能力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它的基础是企业素质,而企业素质除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外,主要是人员素质,人员素质是企业素质的基础。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就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另外,企业竞争力的源泉主要是企业内部的活性因素,即人员的因素,其中企业的人力资本是核心,人力资源开发是基础。2.人力资源开发,就是以发掘、培养、发展和利用人力资源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活动和过程,具体指企业通过组织实施培训、教育和开发计划,以改善员工生产力和整个组…  相似文献   

14.
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的培育、开发与利用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从企业来看,人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与不可模仿性决定了人力资源直接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人力资源的管理也开始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一个热点所在。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资源配置、外部生存环境状况及企业内在的发展特点均对企业的管理体系,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出全新的变革要求。对于企业而言,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已成为企业的原发性需求,如何从企业的外部吸引人才、并使人才的思想与观念转化为实践行为是这类企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重要性;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针对国企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从总体上,国有企业只要从意识上和管理制度上重视和加强对人才的管理和开发,就一定会取得长足的进步,最终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耀华 《时代经贸》2013,(22):167-168
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不强,高学历不一定意味着能找到好工作,这些现实的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问题的出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力资源拥有者缺乏将所学知识、技能等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即缺失能将入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转化剂”和“驱动力”。这就需要从宏观机制与体制、企业策略、个人对策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对企业来说,人力资源太容易获取了,然而,我们企业普遍偏低的人力资源质量却是无法通过人力资源的数量来替代的。因而,现代企业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使用和开发,不断探索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与方略,成为现代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离不开以下方略:方略一:社会开发与自我开发相结合。社会开发是指充分利用社会现有人力资源为本部门服务,是从社会直接引进人才、使用人才,社会开发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一条重要途径,而且是花钱少、见效快、其特点为人才多样性,收益大。因为引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以人为本的概念逐渐显现,如何更科学合理的做好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成了每个企业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起源、发展、弊病与改进措施为出发点,通过分析论证,寻求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措施以及方法,推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良好进展。  相似文献   

20.
新经济指的是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其以科学技术为生产力,对人力资源更加注重.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来说,当前国有企业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如果有效的利用人力资源对于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新经济下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特点入手,探讨了国有企业在新经济下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关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与开发的建议,旨在促进国有企业在新经济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