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外需大幅下滑的严峻形势下,中央提出将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战略方针。如何扩大内需,特别是农村内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极重要的位置。2009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今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强调,“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2.
扩大内需应着力促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皓 《发展研究》2009,(2):47-49
扩大消费内需既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立足点,也是又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本文从我国扩大内需政策背景出发,通过对福建省消费需求变化特征及难点因素的实证分析,从提高消费能力、增加有效供给、改善消费环境几方面提出促进消费需求扩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辛平 《经济世界》1999,(5):64-65
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在增加投资的基础上,要把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项重大措施,使投资和消费双向启动。3月1日国家对电信价格作出重大调整,正是上述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电信作为国民经济的基...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石油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石油安全引起了我国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我国石油市扬上的需求、供给增长的现状盟我国日益扩大的石油供需缺口,并结合作用于石油冲击影响程度的经济因素,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探讨了我国石油的长期战略。  相似文献   

5.
《经济视角》2011,(4):3-3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说.我国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在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上下更大的功夫,充分挖掘和释放国内需求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郭林田 《经济师》2002,(4):257-257
近些年来 ,国内市场需求明显不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几次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 ,即人们常说的需求拉动战略。文章除对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外 ,还提出了扩大国内市场需求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1999年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政策措施。笔者认为,扩大内需不是短期的权宜之计,而应成为令后一定时期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导向目标。扩大内需是我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等外部挑战的战略性措施,也是我国特有的大国优势。扩大国内需求不仅是一个经济增长过程,也是一个综合改革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今年年初,党中央作出了“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的重大战略决策。如何正确理解、贯彻这一决策,加快苏州经济发展,我谈三点想法。 一、充分认识扩大内需的战略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这是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扩大内需是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确保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有效措施。东南亚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外贸出口,去年人代会提出“两个确保”的承诺,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香港刚刚回归,人民币  相似文献   

9.
资本观察     
<正> 胡锦涛:“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的长期战略胡锦涛强调,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这一方针,加强国债资金的管理。优化资金使用的结构,着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要从实际出发,把扩大投资需求与扩大消费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有效机制。戴相龙:人民币汇率应稳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中国:资本之年”国际论坛上说,现行人民币汇率基本反映实际,应当保持稳定。戴相龙说,购买力评价和外汇储备多少,对汇率水平有很大影响。但是,汇率更  相似文献   

10.
汤跃跃  张毓雄 《经济师》2003,(12):176-177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点 ,其关键是扩大消费需求尤其是农村潜在的消费需求。但是 ,由于农民实际收入低 ,农村消费需求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为了提高农民收入 ,文章提出了有效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减轻农民负担等对策 ,从而达到激活农村消费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消费需求不足的非收入制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经济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或短缺经济向过剩市场的转变,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也随之从供给不足转向有效需求不足,加之全球经济形势恶化,因而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力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1996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诸如增加货币供应,连续降息,增发国债,开征利息税等,提出了种种思路和对策,但其成效与预期所要达到的目标相去甚远。2000年下半年以来,虽然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重大的转机,但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好转的通货紧缩现象并未完全化解,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与此同时,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仍在大幅度增长,截止2001年底,已超过7万亿元。如何抓住宏观经济趋好的有利时机去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就成为一个非常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林雁 《经济师》2000,(11):28-30
扩大内需必须辩证思维,扩大内需必须与扩大有效供给相结合;要十分注意外贸和扩大出口产品;要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齐头并进;要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3.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但制约我国内需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这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挑战。供给体系的状况是影响需求的核心因素,我国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率是需求扩大的深层影响因素,而市场体制不完善是造成供给体系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国做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决策,以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市场体制。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与内在要求,它既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率,提升经济发展的自立自强水平,扩大内需,进而推进形成以内循环为主体的格局,又有助于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4.
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是有效需求不足,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选择。扩大内需应是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双向启动。“十五”期间应采取财政与金融“双轮驱动”的政策来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15.
"扩大进口战略"虽然有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平衡,但它无助于解决我国低端产品出口过剩和贸易条件恶化等问题,而且与扩大内需战略背道而驰,不利于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战略目标。导致这种政策目标产生内在冲突的原因在于:目前我国在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解决对外贸易不平衡问题上,完全忽视了国内生产性中间需求的巨大作用,特别是忽视了通过平衡增长为本土高端制造业创造国内市场的重要作用。实现对外贸易的平衡不能采取单纯的扩大进口战略,而要立足于国内经济的结构调整,只有通过国内资本品使用部门为民族资本品制造部门提供市场并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互补性生产需求的平衡增长,才能真正实现扩大内需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16.
扩大内需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扩大内需,启动消费,是针对东亚金融危机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现实选择,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转变。扩大内需,决不是临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长远的战略,预示着国民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当前在启动消费,扩大内需方面,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认真地分析这些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是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7.
1999年,我国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继续着力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本文指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要扩大消费,核心问题是要提高居民收入;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实现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发展住宅产业、启动家用汽车消费市场必将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开拓农村市场也是扩大内需,启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任保平  张文亮 《经济纵横》2013,(2):43-47,42
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都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影响,但是需求管理是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而供给管理是在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条件下来进行。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涉及供给问题,又涉及需求问题。追求短期的高增长不解决长期发展问题,并可能引起经济波动,不仅影响增长质量,而且也不能实现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要刺激需求,也要改善供给,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把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相结合,更加重视供给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扩大内需必须辩证思维 ,扩大内需必须与扩大有效供给相结合 ;要十分注意外贸和扩大出口产品 ;要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齐头并进 ;要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需求不断攀升,但是消费率却在不断下滑,扩大消费需求成为我国扩大内需,解决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我国的消费需求不足是在投资过剩的背景下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收入分配不合理,预防性动机所导致的流动性偏好则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应实行供给管理政策,促进生产创新、实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大规模减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