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广东省已经具备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基础,但市民化是个系统工程,目前仍面临重重障碍,为了有效化解,需要制度的创新和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是构建由中央和地方政府、企业、农民工个人三方共同参与承担的成本分担机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主要分为保障住房成本、教育培训成本、社会保障成本、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成本、私人增加的生活成本等5个部分,对其进行分类加总测算的结果显示,成都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均总成本为285760.84元。其中,政府需要承担的部分超过总成本的一半,而企业和农民工个人分别需要承担的部分均少于成本总额的1/4。为进一步构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成都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应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中的各级政府分担机制、开拓和创新多样化的成都市财政筹资渠道及成都农业转移人口的收入渠道等。  相似文献   

3.
当下农业人口流动与市民化的情境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同,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正在消解城乡二元结构,并深刻影响着农业人口转移与市民化。新形势下,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农民脱域意愿以及农业人口转移任务、困境等都进入常态。为了更多更快地转移农业人口、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府应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村镇,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完善农业人口转移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4.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目前保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尚未实现长期性转移,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较低。结合保定农村转移人口现状,对推进保定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核心任务,对于推动城镇化高质量的运行进而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障碍机制分析及战略意义的全面阐述,认为应从推进符合条件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农业转移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来合理有序的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通过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我国宏观经济和农业部门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关政策的顶层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在借鉴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中国农业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农业转移人口不断转变为城镇居民,促使城镇化率每年提高0. 87个百分点对中国宏观经济和农业部门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结果]农业转移人口不断转变为城镇居民,拉动了投资的增长,促使土地租金、真实GDP、实际工资、家庭可支配收入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促进家庭消费和政府消费的增加。同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也使得CPI、GDP价格指数、出口价格指数出现不同程度地降低。[结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整体上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要继续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协调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推进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中,要不断完善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指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融入城市,在职业、身份、价值观等方面向城市居民靠拢、成为城市居民的过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和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界定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涵,论述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必要性,总结了美国和日本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完善就业培训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健全相关法规和搭建融合平台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征地制度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既有推进作用,也有不利影响。本文从征地范围、征地补偿标准、征地补偿安置方式以及相关农村土地制度等方面分析了征地制度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系,提出了改革完善现行征地制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数据     
<正>中央财政下达300亿元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2019年财政部下达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300亿元,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新型城镇化。财政部表示,地方财政部门应根据本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特点,合理分配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管理,重点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地区倾斜,向有效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突出问题的地区倾斜,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0.
二元经济结构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时也是目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社会矛盾的重要表现之一。本文基于二元经济发展理论与我国二元经济转换实践,探寻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动力。本文认为,二元经济转换的发展过程也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社会变迁进程;工业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市民化的宏观动力;比较利益的改变构成转移主体的直接经济动因;市民化的有序推进需要提供机会均等、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动力。面对目前的困境,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创新驱动,形成市民化的整体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就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其中核心工作就是要解决好大量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做好农民工市民化工作有助于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综合素质,有助于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目前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和基本表现有个充分的认知,为进一步做好今后农民工市民化工作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和实践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正>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任务。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并最终实现市民化,是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英国、美国和日本作为较早完成城市化的国家,在应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面对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核心所在,这对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此,我们针对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展开调研活动,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四川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首位城市人口承载压力过大、贫困地区城镇化进程缓慢、农业转移人口异地市民化规模大等现实困境。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实施,通过提升首位城市品质来疏解成都人口压力,通过推进市县差异化、一体化发展来提高贫困地区城镇化水平,通过壮大五大经济区优势产业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多点多极背景下,应以有序转移、就近转移、成本合理分担为重点,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由此,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当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仍然面临诸多困境,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6.
要闻     
正国务院全面部署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部署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意见》提出了九个方面36条具体措施。一是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鼓励各地区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推进居住证制度覆盖全部未落户城镇常住人口;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快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二是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加  相似文献   

17.
王宾 《山西农经》2014,(3):22-24
<正>我国城镇化质量不高突出表现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滞后,人口城镇化速度远远慢于土地城镇化。2012年,我国按城镇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达到52.6%,而按城镇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只有35.3%,二者相差17个多百分点。因此,我国实现现代化必须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其核心是解决人的问题,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城乡资源配置,推进"四化同步",富裕农民和繁荣农村;有利于推动经济  相似文献   

18.
速览     
正要闻农民变市民财政来支持——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建立健全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体系做出部署。《通知》指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抓手。要贯彻落实党中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是西部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首要难题,主要是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方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发展经济学中的刘易斯模型与托达罗模型是西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借鉴的主要方法。这些方法始终坚持把理论与实践、宏观分析与微观调研、批判与建构相结合,既注重共性与普遍性,又突出西部区域个性与特殊性。[结果]农业人口转移主要包括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移2个部分,二者都是人口城市化过程。农业人口转移的方式主要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和农业人口从种植业向非种植业转移两种。西部地区农业人口转移应坚持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三农"现代化"四化"并重发展,一方面,要推动实施工业化、城镇化战略转移农业剩余人口;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农业、农民和农村的现代化,推动"美丽乡村"建设,重视农业和农村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改变单向度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思维。[结论]西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在于制度的安排与创新,主要解决"转的进、稳得住、有保障、可持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我国开展城镇化建设工作中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本文简述了当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遇到的困难,提出各种制度创新措施,并阐述了促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