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免耕施肥播种机使用与调整》 保护性耕作与免耕栽培技术通过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秸秆残留覆盖地面,可达到既能保水、保土、保护生态环境.又能节本增效、增产增收的耕作目的。其作为我国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新技术,是农业种植方式的又一次革命。然而,保护性耕作与免耕栽培技术应用过程中所采用的重要机械——免耕施肥播种机.如果调整不好或操作不当,会造成粮食减产,从而给保护性耕作与免耕栽培推广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  相似文献   

2.
玉米免耕栽培是指农田土壤在未经翻耕犁耙的情况下进行播种施肥的一种保护性耕作方法,是集化学除草、秸秆还田、节水保墒技术于一体的节本增效、轻型栽培技术。该法省去了传统玉米播前的犁耙工序,使农民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在“双抢”农忙期间轻松种地,抢上季节,避过秋季“卡脖子”旱天气,给农民带来了增收实惠。据了解,河池市农业推广部门近两年来共发动农民推广玉米免耕栽培技术累计60多万亩,增产玉  相似文献   

3.
当前,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的免耕油菜已进入盛花期。经过当地农业部门两年来的不懈努力,西秀区的免耕油菜栽培技术示范点如今已经扩大到近10万亩。过去,安顺市西秀区由于受历史、气候和观念等因素影响,一直是农业新技术推广中的大难题,以散播为主,耕作粗放,优质品种面积小,单产低等现象严重制约了该区的农业发展。免耕油菜引进后,当地农业部门选点在西秀区宁谷镇至龙宫镇老320国道沿线,建成涉及14个行政村,面积12000亩的免耕油菜示范基地。从2004年9月开始,积极宣传发动当地村民,作好技术培训工作,在开沟排水、选用良种、播种移栽、施放“五…  相似文献   

4.
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也被称作免耕法,该技术被广泛运用在我国农业生产作业中,然而在实际运用时也存有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有关部门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此技术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就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推广和应用展开了全面深入的探究分析,以期经过该研究能够为将来的有关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国内信息     
我国5年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逾2000万亩保护性耕作实施五年来,全国已建立167个国家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示范推广面积2000万亩。夏玉米普遍实行免耕播种,春播和秋播作物的免耕作业面积不断扩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保护性耕作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  相似文献   

6.
万一知 《农家之友》2006,(8S):10-11
范小建副部长指出:广西推广免耕栽培技术,政府很有号召力,工作很有创新力,经验很有说服力,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农家之友》2005,(6):19-20
为加快我区玉米生产发展,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经过广西区科技人员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继玉米地膜覆盖栽培之后,近年来试验研究了出了一种新的玉米耕作方法——那就是具有广西特色的“玉米免耕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上海农村经济》2008,(7):47-47
从2002年农业部启动“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建设”项目以来,中央累计投入项目资金1.7亿元,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3062万亩,免耕播种面积约1亿亩,带动机械化秸秆还田3亿亩。 保护性耕作是我国正在力推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它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节本增产增效为目标,以秸秆覆盖留茬还田、免耕少耕播种施肥复式作业、轮作等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谭宏伟 《农家之友》2005,(11S):28-28
所谓免耕,就是改变传统的耕种方法,土壤经改良措施处理后,土地不需翻耕直接种庄稼,就可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免耕是国家农业部针对目前的农业现状提出的一种合理耕作方式,它既帮助农民减轻了劳动负担,使广大农民从繁重的耕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农副业或第三产业的建设中,加快经济发展,又能有效地降低耕作成本,减轻耕作负担。  相似文献   

10.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是指在收获上一季作物后未经任何翻耕犁耙的稻田,使用化学除草剂进行田间处理,然后进行水稻秧苗抛植的新的省工高效的水稻耕作种植方式。2007年,田林县推广水稻免耕抛秧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该县全年推广水稻免耕抛秧面积达6.01万亩.同比增长37.75%,  相似文献   

11.
所谓免耕,就是改变传统的耕种方法,土壤经改良措施处理后,土地不需翻耕直接种庄稼,就可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免耕是国家农业部针对目前的农业现状提出的一种合理耕作方式,它既帮助农民减轻了劳动负担,使广大农民从繁重的耕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农副业或第三产业的建  相似文献   

12.
“三免”技术,是广西自主创新大力推广的水稻、玉米和马铃薯三大粮食作物免耕栽培技术。近年来,大力推广“三免”技术,其中水稻免耕6年推广3060万亩,占全国70%以上,增收节支18.6亿元,走出了一条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富民型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凉山州各级粮食部门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配合农业部门做好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今年春耕期间,该州各级粮食部门在西昌、德昌、冕宁、宁南、会理等安宁河流域的几个县市积极推广旱育秧技术、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板田免耕、施肥抛秧等技术,减少种植上的繁锁,降低种植成本,推广面积达46666公顷。重点推广水稻合系22—2,冕粳147、昌米011、西昌香米、滇沌502等优质高产品种。在越西、喜德、昭觉、布拖、盐源等县主要推广优质专用玉米栽培技术,积极发展甜玉米、黑玉米、鲜玉米等优质专用品…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文首先提出了现在农业发展带来的副作用,进而主要就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发展问题对策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了其实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北方地区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气候干燥,降雨量稀缺,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模式造成了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严重板结,耕作层变浅,黑土层逐渐减少,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生产能力逐渐下降。为了加速农业生产用地生产能力的恢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国家在旱作农业区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是利用秸秆覆盖田间,减少对土壤的翻耕,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蓄水能力,确保作物不论是在干旱季节还是洪涝季节,都能够正常生长发育,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目的。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分析了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要点,然后论述了推广应用前景,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技术是一项操作简单,产量高、效益好的栽培技术,通过试验证明,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产量高,效益好;而黑地膜覆盖栽培大薯率最高、商品率最高。生产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推广。  相似文献   

17.
简讯     
吉林: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全面开花今年吉林省继续加大保护性耕作的推进力度,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对于购置保护性耕作所需的关键机具免耕播种机、深松机实施普惠。省财政安排1亿元全程农机化工程建设资金,对免耕播种机、深松机等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基础上实施累加补贴,总的补贴比例可达50%。另外,吉林省还投入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建设10个土地集中连片规模在100公顷以上的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基地。  相似文献   

18.
巴西保护性耕作技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巴西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机具的推广主要依靠农场主、保护性耕作协会(民间组织)及农机企业进行,政府没有专门设立农机推广机构,但是巴西农业部农牧业研究所,机构多地设有分支机构(全国共有41个)支持和促进包括保护性耕作在内的各项农业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06年7月2日至4日由农业部主办的全国免耕栽培技术现场会在广西南宁召开。来自全国25个省市区农(牧)业厅种植业处处长和农技推广站站长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曾衍德副司长主持,农业部范小建副部长全程参加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夏敬源做了题为“我国粮食作物免耕栽培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东北松辽平原农业生产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东北松辽平原的产粮基地长春地区,清代、民国、伪满、新中国四个时期农业耕作栽培的演变,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和论述,融合各个时期大量的农耕史料,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从中可以窥视我国东北松辽平原的农业生产有史以采的不断演变、发展及其曲折的过程,特别是建国后数十年来,本区随着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变化,推动耕作栽培技术改革向前发展。历史的经验证明,技术改革是推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当着技术改革发生根本性变化时,必然推动生产向新的高度发展。本区进入70年代以后所以出现粮食产量跃进腾飞的局面,主要是由于耕作栽培技术的重大改革所推动,这是主导因素,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