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2014-2018年的调查数据,利用Deap2.1软件测算粤赣2省5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效率值,并选择其中47家的技术效率值作为主要的解释变量,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的撂荒农地数量作为被解释变量,把农业结构调整、返乡农民、偏远地区、生产性服务、财政补贴和银行信贷等作为控制变量,选择随机效应变截距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管在发达地区还是在不发达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效率对撂荒农地的再利用都有着正面的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效率上升是促使撂荒农地再利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14—2018年的调查数据,利用Deap2.1软件测算粤赣2省5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效率值,并选择其中47家的技术效率值作为主要的解释变量,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的撂荒农地数量作为被解释变量,把农业结构调整、返乡农民、偏远地区、生产性服务、财政补贴和银行信贷等作为控制变量,选择随机效应变截距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管在发达地区还是在不发达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效率对撂荒农地的再利用都有着正面的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效率上升是促使撂荒农地再利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根据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注重其多元化发展和制度供给,是我国农业经济体系不断改革的重要体现,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我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实意义进行阐述,对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形势进行全面分析,以推动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以集约化土地种植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将极大地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这是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追求效益的最大化的选择性行为,也是政府主导和扶持的新型农民的政策缩影。文章探讨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下不同种植规模经营主体对于农业技术服务的需求行为差异和影响因素。[方法]以新疆棉区的1 043户小规模种植农户和683户家庭农场主的调查数据为例,对以家庭农场(种植面积267hm2及以上)为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农户小规模农地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家庭耕地面积是影响家庭农场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的主要因素; 而文化程度、是否参加农业合作社、村里是否有农业合作社是家庭农场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的。(2)而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次数是影响农户小规模农地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的主要因素; 是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是农户小规模农地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的。[结论](1)农业技术服供给机构应根据农户经营种植的耕地面积,对用户进行分类管理。(2)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应协同基层部门加大对农业技术服务的宣传力度,全面提升种植农户的认知程度。(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业技术服务培育不同规模需求的优良农户。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程度,旨在为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思路。[方法]文章运用DEMATEL方法对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识别,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定量评价。[结果]准则层中的社会服务体系是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主导因素。指标层中,原因因素以信息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融资渠道3种因素对其具有直接的影响力;结果因素以农村转移就业人数、特色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生产施肥技术等比较容易受其他因素影响。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绩效属于中等水平,且有较大提升空间;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辐射带动性为良好,社会服务体系、经营主体技术水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效益均为中等水平。[结论]现阶段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社会服务体系贡献率相对较低,社会化和组织化水平以及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依旧是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短板,因此,提升以信息、金融为主的农业社会服务水平,对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雇佣生产既是农户获取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方式,也是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变革背景下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本文利用黑龙江和内蒙古两地大豆种植户的面板数据,建立时期固定效应模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别对样本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劳动力雇佣水平、农机作业外包水平、管理人员聘用水平和信息服务购买水平4个指标均对种植户大豆单产具有正向影响。其中,农机作业外包水平的影响效果最明显。分类样本的拟合结果显示,农机作业外包对普通大豆种植户产出水平的影响更为明显,而雇佣劳动力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出水平的影响更大。此外,田间管理环节劳动力雇佣水平的系数最高,表明该环节劳动力投入对大豆生产的影响最明显;而收割和整地环节则是农机作业外包水平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檀艺佳  张晖 《农村经济》2021,(7):129-135
本文基于2018年我国25省167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数据,运用似不相关回归模型(SUR),实证分析订单农业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技术需求的影响,探究不同经营主体对产前、产中、产后农业技术需求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订单农业对农业新品种的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经营主体负责人特征以及经营特征对...  相似文献   

8.
基于农业部对全国655个种植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微观调研数据,文章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效益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存在样本自选择问题和内生性问题,若不考虑样本自选择问题和内生性问题,会导致高估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亩净收入的作用。本研究是对"农产品认证可以使农民增收"的有效论证,对于推动农产品认证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状况调查,本文从农民、农村和农业三个方面考察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状况,并初步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与农户建立起了利益联结机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及较多的带动层面是涉农业务收入、农户带动、就业带动、标准化生产,而在三产融合、技术服务供给、公共物品供给、信息服务供给和金融服务供给层面涉及尚不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带动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辐射带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是经营主体类型、人力资本水平和经营规模。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值选择Logit模型,本文从个体及经营特征、市场特征、订单特征及制度特征等4个维度实证分析订单农业模式下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作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相比较家庭经营型新型主体,农户个体及经营特征中的订单农业认知水平、订单农业从事时间,市场特征中的市场距离和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订单特征中的订单形式、订单价格类型和资产专用性以及制度特征中的融资担保制度、损失赔偿制度对农户选择同市场化经营主体进行订单农业协作有重要影响。而受教育程度、务工经历、市场距离、订单形式、资产专用性、融资担保制度对农户选择同组织化新型主体协作开展订单农业有重要影响。据此,本文提出因地制宜,构建多层次、复合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切实发挥农业实用人才和返乡务工农民在订单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规划,建立农业生产基地以缩短市场距离和促进订单农业发展;创新订单农业融资模式以服务订单农业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设是现阶段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对于现代化农业建设而言有着重要意义,必须要加快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才能不断地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从而带动全体农民走向致富的道路。本文立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对其发展当中面临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农村治理法治建构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小农户在较长时期内仍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探索小农户现代化道路任重而道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带动农户连接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但现有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的典型模式的研究较为缺乏。文章以果蔬产业为例,对江苏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实地调研,总结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的三种模式:以新型经营主体作为科技成果应用平台带动农户模式、企业化运作下产业融合带动农户模式和农业专业化分工下纵向协作带动农户模式。最后得出几点启示:一是要重视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技术扩散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平台,实现农户与现代生产要素的有效衔接;二是要注重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让农户分享农业多功能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收益。三是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内部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促进农户与先进生产方式和管理理念的有效衔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3.
振兴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利益联结有助于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对乡村产业兴旺农户增收致富具有积极影响。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利益联结受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经营主体素质与能力、农业生产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分析小农户利益联结问题时,要遵循农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按照自愿、平等、公平的原则,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利益联系机制,为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户脱贫致富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农业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健康发展,只有农业经营主体获得现代化的发展,才能促进我国新型农业的进步和腾飞。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很多国家政策还没有落实到位,乱收费的情况也依然不断发生。因此,改善新型农业主体发展中的问题,探索积极的对策是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对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从而寻找其最佳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申康达 《农业经济》2022,(3):102-10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引导农户脱贫致富、发展区域农业生产、实现乡村振兴起着关键主导作用。本文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和金融服务需求特点出发,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营商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带动"三农"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其发挥的作用也较为有限。为了进一步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建议相关部门从政策层面给予更多支持。第一,通过财政补贴方式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户的金融支持,推动创新农业信贷担保机制,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第二,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公共物品。通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特色非木质林产品山核桃为例,基于浙江省3个山核桃主产县(市)150个种植户地块层面的调查数据,采用DEA-Tobit二阶段模型,在对不同经营主体山核桃生产效率及其差异进行测算与检验的基础上,重点就新型采收技术(张网采收)和销售模式(电商销售)对不同主体生产效率的影响与作用机理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新型经营主体单位面积投入成本与产值分别比普通农户低20.35%和高17.13%。(2)新型经营主体山核桃生产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分别是普通农户的1.54倍和1.41倍,纯技术效率二者差异不明显。(3)新型采收技术和销售模式对山核桃生产效率提升有显著促进影响,并且新型经营主体较普通农户,能更好的通过张网采收、电商销售等新型采收技术与销售模式来提高综合生产效率。最后,本文提出应大力发展非木质林产品、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大成本节约型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加强电商物流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当前加快培育兵团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紧迫性及重要意义,进而分析了兵团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通过分析发现兵团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受到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政策保障机制、服务机制等制约。最后,文章就如何积极培育和大力发展兵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出了具体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湖南常德市汉寿县和非试点县安乡县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选择政策异质性、规模异质性和主体异质性三个维度来表征异质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推行显著提高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土地经营规模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地经营权贷款需求并无显著影响;家庭农场较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更强。  相似文献   

20.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兴旺的基础和重点,亦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逐渐成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力军,但实际调研发现,现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短频快的融资需求与传统金融难贵慢的融资约束之间的困境仍然存在。本文基于湖南省的实地调研和问卷数据,运用pr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有效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较高的风险偏好和较好的身体状况对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也有促进作用;使用工具变量后发现,是否拥有智能手机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选择使用数字金融的决策;在异质性分析结果中,参加技能培训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数字金融从事乡村产业融合产生正向影响。由此,亟待进一步推进数字金融创新服务产品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持续增加相应的金融教育培训内容,并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进而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