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人才是第一资源,古往今来,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民族的兴盛繁荣始终起着关键作用。我国农村人才落后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加快农村人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强化人才意识,牢固树立人才建设的新理念;加强对农村人才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村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农村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做到人尽其才;逐步形成农村人才建设的长效机制;积极引进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问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环境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列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基本目标和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减轻就业压力和国家政治社会长期稳定的现实选择。本文针对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的道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二元结构,促进资源向农村配置;推进现代农村建设,培育新农民;深化农村改革,反思并重构农村政策体系,构建强有力的乡村二级组织体系;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治乡村环境。 相似文献
5.
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对于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我国现代农业物流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机遇,提出从加强市场管理、加快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养现代农业物流人才等几个方面,加快发展我国的现代农业物流,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从财政角度来看,要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应着重解决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我国目前应该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机制,建立农村公共产品的多元化供给体系,加强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等,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要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改革现行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通过重构供给体系、完善表达机制和多元市场供给机制、强化预算和监管、改善政府绩效考核、理清不同层级政府间的责权关系并精简机构,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和根本。针对现行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严重失衡的现状,提出必须进行制度创新,通过重构公共财政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统一城乡税制、理清不同层级政府间责权关系并精简机构等途径,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促进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10.
11.
按照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红河州大体可以分为五类地带:城乡融合区、中海拔山区、干旱山区、低热河谷区和高寒山区。城乡融合区包括县城所在地区及其周围坝区。这一带的特点是:位于县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其周围,靠近县级市场,交通、通信、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较好,自然条件优越,绝大部分是稳产高产农田,劳动者素质、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生产水平较高,乡镇企业有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大城市郊区农村由于特定的区位和功能决定了其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具有特殊性性.本文分析了大城市郊区农村的特点,提出了郊区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即大城市郊区新农村建设应以小城镇为关节点,集中资金建设,同时要认识到农村及农业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保护农地,保留农村形态,注重农村的规划、生态环境及民俗景观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为改变农村经济和生态面貌发挥了指导性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机遇,需要进行创新和发展。剖析了当前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当前,学术界对新农村建设的讨论多集中在宏观论证和具体行动两个互相脱节的极端,本文结合笔者参加的新农村建设试验,试图对新农村建设的若干问题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清理,在中间层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是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新农村建设如何起步,到底该抓什么、如何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当前情况看,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具体做法上,还存在一些偏差,如果不正确把握和处理,势必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健康推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是解决农业和农村问题的关键,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承载者,加快对农村智力建设的开发程度,是事关提高农业生产率,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科技向农业生产力转化,为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原动力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求我们高度关注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问题,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率,加大农村教育的总量,内外结合,政府统筹。外部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完善新农村建设中的教育开发模式;内部充分发挥农村组织和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人力资源的自我开发。同时改革农民培训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建立和完善农村人才的挖掘、培养和发挥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黄义晏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11):198-206
[目的]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总结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推进当地新农村的建设。[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数据统计分析法,通过查阅文献和相关报告,获得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相关数据,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线性加权函数法定性与定量的结合确定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的综合价值。[结果]广东省的综合评价值70.9,处于较高水平,其中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的综合评价值分别为72.4、49.7、47.5和41.3。新农民建设过程中村庄规划、资金投入、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文化素质等方面处于较低水平。[结论]广东省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和潜力,今后在新农村具体的建设实践上,要遵循“因地制宜、实际规划、扩大投入、重视生态、加大监管、注重创新”的原则,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当然要有新环境、新房舍、新道路、新设施等,但最根本、最关键的一新,还是新农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问题,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