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省科技发展比较迅速,以信息化科学技术为主的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如何抓紧经济发展的机遇,发挥陕西省的科技和教育优势,通过信息化服务新模式的开展推动陕西省农业向信息化、现代化转变,如何进行模式的创新,提高农产品的收益成为当前农村经济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陕西省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创新进行探究,旨在解决农业信息化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2.
宋照娣 《山西农经》2024,(4):144-14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可以通过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基于此,以农业经济管理的内涵为切入点,分析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阐述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重点提出了推动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以期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经济建设的成功与否,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历史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农村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则是影响到农村经济建设成败的重要环节。加强信息化建设,在农村社会各领域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以信息化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本文试从信息化与农业技术进步、农业产业结构、农产品竞争力、农业教育等的关系角度展开分析。一、信息化与农业技术进步信息技术是当今时代的高新技术之一,对社会各领域已经产生巨大影响。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已经成为新农业技术革命的先导;农业信息技术可以将现有单项农业技术综…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下,我国农村不断向信息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农村信息化有助于加速推广农业科技及劳动成果,健全农业服务体系,优化相关经济结构。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农业信息化的内涵,然后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下加强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接着分析了当期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下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对策,以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的农业信息化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5.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强化农村经济建设,提升农村经济水平与活力。而信息化的程度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经济建设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本文将从农业技术进步、农产品的竞争力、农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出发浅谈了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建设的研究,应强化农村信息化建设并应用和渗透到农村社会的方方面面中,为繁荣农村经济、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对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时代,面临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世界很多国家政府非常关注农业和农村领域的信息化问题.其中,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水平已经进入普遍应用阶段,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高度关注并积极推进农村市场信息服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对信息化提出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本文从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整体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现状、制约因素和保障措施,对信息化整体结构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国农村和农业信息化正在受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已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但因基础薄弱,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进程比较缓慢,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首先分析包括试点在内的当前我国农村经济信息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水平、信息资源建设和技术支持等三个方面,进一步分析制约我国农村经济信息化的因素.最后,文章从若干方面提出农村经济信息化的试点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8.
发挥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叠加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信息化的问题非常复杂,这是农业、农村问题上一个大的工程系统。目前我国农村信息化面临了一个历史发展机遇,也就是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叠加时期。中国正处在一个既要搞农业现代化建设,又要搞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这是发达国家没有遇到的机遇。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信息化并行,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我国农村和农业信息化正在受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已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但因基础薄弱,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进程比较缓慢,也府在不少问题。本文首先分析包括试点在内的当前我国农村经济信息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水平、信息资源建设和技术支持等三个方面,进一步分析制约我国农村经济信息化的因素。最后,文章从若干方面提出农村经济信息化的试点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0.
贫困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是贫困地区实现农业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着眼于贫困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受到农业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持续创新进步,农业经济与信息化技术呈现出融合发展的态势。从农业经济增长受到农村信息化的影响分析入手,阐明了农村信息化背景下农业经济增长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前不久召开的“2005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上,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制定和实施信息化发展的专项规划,重点将加强农业、经济、社会、管理、文化五大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他强调,农业信息化的推进工作首先要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中应用,逐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推动“三农”问题有效解决。为此,“十一五”期间,农业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信息进村入户,加强农业信息服务;推动建立和完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及时、便捷地提供农业生产、市场流通以及农业…  相似文献   

13.
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沿海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在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加快推进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农村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生产力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定量分析农村信息化建设对陕西农村经济发展贡献的基础上,提出促进陕西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赵芳莲 《山西农经》2023,(21):147-149
经济管理很大程度上决定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质量,包括农业经济在内。乡村振兴背景下,要求从不同角度了解农业经济发展情况,以更有效的理念、方法推动经济管理活动逐步完善。文章简述了农业经济及其管理信息化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价值、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以进一步提升各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推进农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全面小康与农业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如何推进农村全面小康的决策上,200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体现了中央关于“三农”政策的时代特征。深刻认识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重大意义,肯定农业信息化建设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真分析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环境以及需要正确处理的重要关系,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加快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全国信息化发展,实现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一、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农村全面小康中的地位与作用1、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7.
农业信息化融入农村经济发展,加速农业经济发展步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是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文章以农业信息化涵盖的主要内容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农业信息化对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性,指出现阶段广西南宁隆安县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信息化应用不广泛、农业优化领域投入不足以及农业信息化人才缺乏的问题,并提出借助信息化技术发展来改革和优化现阶段农业综合化建设模式的有效对策,以期推动我国农业经济效益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一、坚持创新思路,用新思维启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作为农业大省和经济欠发达省份,农村信息化不仅建设任务重,而且建设的难度很大,要扎实推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就必须  相似文献   

19.
加快推进农村产业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农村产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建设队伍信息化,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需要与地方实际相结合。为了更好地提升农村产业信息化建设成效,需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农民信息化意识、产业工作人员能力不强和地区间产业信息化建设不平衡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补齐农村产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短板,提升信息化建设成效,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潘复存 《山西农经》2023,(13):152-154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整个国家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家重视对农村的投入,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加大信息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力度,可以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乡村振兴背景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探索新型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现代化发展。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农业信息化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应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