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主要有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其中,货币供应量是供给总量性指标,利率是价格信号性指标.在我国,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信贷规模一直是我国央行的主要中介目标,直至1998年信贷规模指标被取消,货币供应量成为我国央行最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经历了从利率到货币供应量再回到利率的过程.下面本文分别分析金融创新与货币电子化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影响,然后探讨其对中介目标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主要有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其中,货币供应量是供给总量性指标,利率是价格信号性指标。在我国,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信贷规模一直是我国央行的主要中介目标,直至1998年信贷规模指标被取消,货币供应量成为我国央行最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经历了从利率到货币供应量再回到利率的过程。下面本分别分析金融创新与货币电子化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影响,然后探讨其对中介目标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货币乘数作为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重要依据,是国家货币当局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部分。2003年以来,央行加大了准备金率调整频率,尤其是2010年以后,央行频繁地调动法定准备金率,几乎把其看作是调整经济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本文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月度数据,对货币乘数进行计算。描述我国近两年来货币乘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的变化。最后对我国频繁地调整准备金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现状(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发展历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它的通畅与否,对实体经济有着重要影响。改革开放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从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企业,基本没有商业银行、没有金融市场,传导过程简单直接,从政策手段直接到最终目标;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和金融机构的发展,货币政策形成从中央银行→金融机构→企业的传导体系,货币市场尚未完全进入传导过程。九十年代以后,金融宏观调控方式逐步转化,货币市场进一步发展,初步形成从中央银行→货币市…  相似文献   

5.
利率渠道对货币政策传导作用的发挥,首先是在货币市场调节金融机构的资金供求,进而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总需求。利率是传导货币政策的重要渠道,但是,在我国货币调控框架中,利率只能发挥十分有限的作用。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角度看,通过利率影响总需求、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机制还未能真正建立,利率机制仍然存在着相当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西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根据现阶段我国微观经济主体持币动机的变化,分析我国货币需求的变动。由于我国货币需求的变动使得相应的货币供给不能达到政策预定的目标,从而找出货币政策弱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指标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对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非常重要,我国目前采用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主要是从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可测性、可控性及抗干扰性角度进行分析。本文从货币供给量的自身决定因素角度出发,对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指标的效果做了重新探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资产存量的增加,资产价格的波动对货币政策制定和运行提出了诸多挑战。本文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综合指数作为我国资产价格的代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揭示了股票价格如何影响货币供给,肯定了资产价格波动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和在央行制定货币政策中的作用,因而货币政策必须密切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面临着新的经济形势,相应的进行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也要有所转变。货币政策作为央行以及货币当局达成目的的重要手段,其所能够使用的工具需要被仔细研究,即工具的工具,所以有必要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有效性分析和探讨。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首先介绍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冲击和影响,其次介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现状与发展,最后对当前现状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资本市场的发展吸引了市场中一部分资金脱离实体经济转向证券市场,资金的转移使得货币政策的影响也随之扩大,相对的资本市场也对货币政策的传导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资本市场可以影响货币供应量这个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并且扩大了货币政策传导的中介场所,因而我国应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重视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操作问题一直是货币当局和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它关系到一国经济是否能长期平稳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是否能持续的提高。本文在货币中性的前提下,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如何进行货币政策操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封闭条件下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了攀比效应条件下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通过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假定存在消费的外部性,如果居民过度攀比则货币供给的增加将减少福利,货币政策的福利效应取决于消费的外部性与垄断扭曲的相对力量.利用VAR模型和IRF进行检验并证实我国货币政策对城乡居民消费产生了差异性影响,货币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的累积效应呈放大趋势,对城镇居民消费产生的累积效应长期趋于稳定.提出了我国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对城乡居民消费进行干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现状 (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发展历程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它的通畅与否,对实体经济有着重要影响.改革开放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从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企业,基本没有商业银行、没有金融市场,传导过程简单直接,从政策手段直接到最终目标;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和金融机构的发展,货币政策形成从中央银行→金融机构→企业的传导体系,货币市场尚未完全进入传导过程.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货币政策也从无到有,并通过运用各种货币工具,在紧缩性与扩张性的实施中不断地调整、发展,发挥了突出作用。针对2007年我国经济过热等问题,我国实行了从紧的货币政策;针对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适度放松货币政策。当前,金融海啸愈演愈烈,已形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本文通过回顾我国货币政策的发展历程,介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概括了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的货币政策及其效果,并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次贷危机为背景,对我国货币政策与HPI及CPI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HPI的影响更为显著的结论。实证分析部分主要运用统计学软件Eviews6对相关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货币供给量M2与HPI呈现明显正相关关系,M0对CPI的正相关性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主要有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其中,货币供应量是供给总量性指标,利率是价格信号性指标。在我国,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信贷规模一直是我国央行的主要中介目标,直至1998年信贷规模指标被取消,货币供应量成为我国央行最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  相似文献   

17.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晴雨表。与此同时,货币政策与股市二者之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等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货币供应量的制定。在制定和调整货币政策过程中,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股票价格波动。在此背景下,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研究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指数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实证检验角度分析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指数的影响。同时,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从多个方面综合分析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从而充分认识货币政策对股市造成的影响,并从多个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应该包括中间目标和调控变量两部分。中间目标主要包括三项,即货币量、信贷总规模和利率。调控变量主要有两个,即基础货币和中央银行贷款利率。 (一)中间目标 根据确定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标准,我国货币政策较适宜的中间目标有三: 第一,货币供应量。由于我国存在较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且从今后较长时期来看,要发展经济和进行价格、工资体制改革,稳定物价的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而物价上涨是由于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货币政策中介变量的作用与核心 一般而言,货币政策主要有三个层次的变量,其中,目标变量主要体现在处理好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中介变量包括利率与货币供应量;工具变量则包括中央银行操纵货币政策使用的基础货币、存款准备率与货币结构比三个指标。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由于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利率尚未进入货币政策变量系统,而是实行以货币供应量为主的数量型间接调控,其传导机制表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的关系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表明:在长期,国内生产总值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均衡的协整关系,且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在短期,货币供应量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性质与长期基本相同,但M2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是反向的,即M2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反而会下降。因此,国家在制定货币供应政策时要以推动GDP的增长为目的,在制定利率政策时要考虑均衡的利率,同时还要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