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在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同时,对城镇建设、管理水平以及城镇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一步探讨新型城镇化内涵要求的同时,寻求符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城镇建设和管理模式。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力推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简称PPP)模式的大背景下,进一步论证PPP管理模式不仅在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提高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PPP模式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融资难题要求地方政府开辟更为广泛的融资渠道,引入PPP模式能够通过政府导向加市场机制增强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有效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资金缺口以及市场主体缺位、公共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从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融资困境入手,分析PPP模式对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融资困境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创新投融资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的改革要求。为此,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等有关部委已经启动关于PPP模式的研究探索工作,基础设施领域正酝酿一场重大变革,相关改革措施有望陆续出台。可以预计,引入社会资本的PPP模式将成为未来城镇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种融资模式。在此背景下,笔者就依托PPP模式支持农发行城镇化建设信贷业务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研究。一、PPP模式概述(一)PPP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正>农发行在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需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探索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在城镇化建设投融资领域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14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14]1229号),并于2015年初公布了《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的通知》(发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加深,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包括资金管理不到位、政府财政负担加重、融资渠道单一等,资金问题成为了影响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PPP投融资模式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发展的新思路。本文通过对PPP模式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推动作用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我国现行PPP模式从财政角度提出相关措施,来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PPP模式项目在合作准入、收益保障、制度建设、担保来源、信息公开等方面存在诸多风险点,农发行需要完善管理,做好该类项目的风险防范。近一段时间,随着PPP运作模式的大力推广,所涉及的融资业务已得到不少银行重视。但PPP模式在我国仍属于新事物,业务发展尚不成熟,银行在开展该项业务时会遇到诸多问题及挑战。一、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PPP模式的主要问题及风险点(一)增加地方财政压力。PPP模式虽  相似文献   

7.
农地流转的差序格局化特征会怎样影响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本文以农地制度改革为着眼点,利用2015年CHFS微观数据,将农地确权、农地流转差序格局与新型城镇化三者置于同一框架下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发现,农地确权与农地流转的亲缘化特征显著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进一步检验作用机制发现,二者在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作用方面并行不悖,农村内部整合型社会资本能够弥补正式制度不足带来的农地产权风险。因此,本文认为应着力提升农地确权政策的执行效果,在构建起高效、合理、规范的农地流转制度的同时,促进农户间相互合作,加大力度培育以农户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项目,平稳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发展给农地资源保护带来的既有挑战又有机遇。新型城镇化可能会引起新一轮占用农用地,农地转用空间格局将发生变化,农地生态系统功能存在下降的风险,农地质量下降的概率增加等。同时,新型城镇化发展也有利于农地资源保护,主要包括通过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建设能够减少占用农地规模,集约紧凑型城市开发模式有利于农地保护,城镇体系与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空间耦合有助于农地生态功能的稳定,农用地的外部性内在化。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需要借助伦理学的视角进行农地资源保护。人类与农地资源是平等的关系,要以敬重的态度爱护农地资源,从农地多功能的角度考虑其配置问题。借鉴伦理学的有关理论,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地保护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农地保护的伦理研究与运用,重视农地多功能性研究、丰富农地保护制度的多样性,修正与完善农地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维护农地生态系统、加强农地养护,完善市场机制、减少土地资源配置中的政府干预。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与社会文明的稳步发展,我国新型城镇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不断挑战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不足主要表现在财政、回应、整合、公共服务四个方面。其内在归因于地方政府扭曲的政绩观、权责能的不统一、缺乏相应的体制机制保障和多元主体的参与缺失。为了应对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治理挑战,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必须从理念、权责能统一、体制机制、多元参与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0.
11.
分析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水环境污染及治理投资现状,得出PPP模式将在填补绿色城镇化所需资金缺口、推动社会投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总结PPP模式在水环境治理投资领域的新发展及具体应用,指出水环境治理投资PPP项目实践中存在各地管理水平不一、民营环保企业参与度低、投资回报机制不健全及法律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最后提出政府应规范水环境保护PPP项目采购标准,成立专门的PPP管理中心;合理设置社会资本进入门槛,科学构建项目交易制度;建立动态调整的收费定价及政府补贴机制;完善PPP法律服务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地征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一、征地费逐年上升,出让价相对过高;二、征地程序严密,征地费管理混乱;三、剩余劳动力的安置及其潜在失业;四、耕地不合理流失;五、滥用土地征用权。对策: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二、严格控制城...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郊型观光农业园逐渐成为辅助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受思想观念、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城郊型观光农业园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凸显,违背了新型城镇化的宗旨。为充分发挥城郊型观光农业园的作用,需要充分理解观光农业园的概念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坚持生态性、功能性等原则,探索出适应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全新模式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多民族的人口状况,造就了其城镇化在很大程度必须依靠政府自上而下地进行。政府在城镇化的建设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基于此,文章的研究首先定位了政府在青海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角色;随后从政府行为选择与制度创新两个角度,论述了青海在建设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政府该如何来进行有效规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提倡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发展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提高总体经济水平、挖掘发展潜力的关键之举。目前,我国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城市与乡镇农村的发展联系越来越紧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也在增强。新型城市化的推进,对于农村的生产和经营带来了显著的影响,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变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农地流转的规范有序进行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扶持,而地方政府在农地流转中的越位及缺位行为又会阻碍农地流转的深入发展.为了促进农地流转,更好地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应从准确定位地方政府角色、完善农地流转法律法规及健全土地管理监督约束机制三方面对农地流转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则是土地问题。实现土地资源有效整合的关键就是将农村土地流转起来,达到城乡统筹的目的,进而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本文基于新型城镇化的新视野,通过分析土地流转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对土地流转问题的对策措施,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广东省已经具备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基础,但市民化是个系统工程,目前仍面临重重障碍,为了有效化解,需要制度的创新和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试论设定农地发展权对土地征用的积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我国土地权属关系不顺、土地征用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本文从界定产权的角度,探讨设定农地发展权对解决土地征用中存在诸多问题的积极意义。并得出结论:设定农地发展权并将其归为国有,将有利于阻止大量耕地被非法征用,有效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过度扩张;有利于合理分配征地中的土地增值收益,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有利于规范土地征用权的行使,维护城市土地市场的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建设历经创建开发、建设发展、改革调整和快速发展四个阶段,城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始于2009年的城镇化三年决战,使垦区城镇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探索出了符合垦区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本文从垦区城镇化发展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着手,对垦区城镇化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