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物联网行业发展应用到多个领域包括农业物联网。结合我国物联网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增强农业物联网技术人才职业竞争力。物联网作为我国新经济增长的新兴行业,作为眼下最热门的信息技术,已经应用扩展到多个行业领域,包括与农业结合成农业物联网。2011年12月国家印发《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引导重点发展智能工业、智能农业等。社会对我国一直重视农业科技人才,如今社会推进农业网物联网技术,因此农业物联网人才需求量大,目前主要是电子信息设备建设相关的技术人员需求量大。高校是人才培养单位,承担着学识教育和技术培养的社会责任,现在关注农业物联网人才特别是电子信息人才的培养,如何提高毕业生职业能力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2.
打造黑龙江垦区"绿色智慧厨房"是将垦区建设成"三大一航母"的中心。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北大荒绿色智慧厨房建设提供条件,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是农业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的有效方法。利用农业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采用信息化手段,是提升农业发展的必然出路。通过采集田间管理数据,告别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方式,让农业生产真正掌握在管理者的手中。本文借助黑龙江省七星农场农业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的应用,为广大农业生产者提供可参考的农业信息化管理方案,助力垦区打造"绿色智慧厨房"。  相似文献   

3.
傅俊 《农业经济》2014,(4):127-128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当前我国的农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落后,在物联网的应用仍处在起步阶段。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农业物联网及其特征做了介绍,其次对农业物联网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做了叙述,最后重点阐述了基于生态链的农业物联网应用商业模式研究和建构基于生态链的农业物联网应用商业模式。以期可为我国农业物联网在商业模式中的应用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为加快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的精准化、智能化、自动化,实现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等目标,针对河南省鹤壁市粮食生产实际,鹤壁市整合现有物联网系统资源,应用物联网关键技术,将现有物联网系统进行集成,搭建了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研制了物联网采集监控设备,建设覆盖全区域的物联监测网络,逐步将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5.
正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全面实施镇村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工程,积极推进智能农业应用和农业信息化建设,引进推广农业物联网和信息技术,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完善信息服务体系,立足高科技、高标准,提高为农服务水平。一、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一是总体应用水平高。武进区农业物联网从2010年起步,农业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据统计,2014年全  相似文献   

6.
物联网技术惠及现代农业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物联网技术在各领域的发展应用日趋成熟,已成为迅速崛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全新经济增长极,势必带动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第三次发展浪潮,如何将物联网技术更契合的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中是当前农业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解析物联网技术的原理,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基础与发展趋势,明确提出当前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亟须攻克的关键性问题,并结合物联网技术提出相应发展策略。该文通过资料收集、理论分析、数据收集与整理等相关方法对物联网技术影响下的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做出了大胆的预测,研究发现: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运用能够传递更多实时有效的信息,能够有效结合农业市场发展规律以调整发展政策与发展方向,促进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坚持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为导向,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加快互联网、物联网农业建设,统筹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2015年,苏州市农委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管理创新示范单位"。一、坚持要素融合,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建设苏州市从优化提升农业"四个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中也广泛应用了多样化的物联网技术。为了加强农业和物联网技术的联系,扩大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使用范围,详细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中的应用,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与农业全面深入融合,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正在形成历史化交汇,农业信息化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对农业生产要素进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是加快建设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农业逐渐朝着规模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在各行业领域中的应用不断广泛与深入,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也不例外,"农业+物联网"实现了农业生产与管理方式的转变,对推动农村社会、农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实施农业物联网试验工程、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智能化和精确化水平,为实现农业的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南通市作为江苏省的农业大市,具有"靠江、靠海、靠上海"独特优势,农业具有巨大的互联网应用空间,南  相似文献   

12.
赵芳莲 《山西农经》2023,(23):70-72+188
现代新农村建设的思路、方法更趋多样化,要求关注新农村的建设需要,组织有关管理活动。以甘肃省为例,对新农村建设与农业经济管理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和思路,研究具有可行性的管理措施。同时,就构建大范围物联网、加强管理针对性、重视大数据运用、保证参与主体丰富化等具体策略进行阐述,服务未来当地农业经济管理活动,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郑钊 《农业经济》2022,(2):13-15
为了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的经济发展可持续性,提出了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智慧型农业发展的模式。基于物联网的应用基础上,利用农业生产的无线网络设备和各个环节,构建出智慧农业生产发展模式的经营模型,通过统计分析城乡网民的普及率,深入研究了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又结合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农业+新零售发展模式和选择开放式合作伙伴发展模式的研究,展开了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的智慧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阐述了物联网的概念、基本构架及RFID技术、传感器网络与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对物联网在现代棉花农业中的应用提出思路和见解,最后对物联网在未来我国棉花农业中的发展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农业方面亦是如此。就农业种植而言,使用物联网技术能够更好的监测环境的变化,透过物联网技术能够提升当前农业种植的自动化水平,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效益。本文主要从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种植环境监测系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种植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这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动态     
<正>南京:筹建智慧农业中心南京市正在筹建智慧农业中心,以提高全市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推动全市智慧农业发展。智慧农业中心建设力争贴近农业生产经营实际应用,能实现各类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中心建设将重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形成一批可看可用、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物联网和农业电子商务应用新亮点。该中心建成后将对全市农业发展实行大数据管理,提高南京市农业信息化管理和为农信息服务水平。无锡:锡山区内江苏省首家多肉植物馆正式  相似文献   

17.
<正>江苏省无锡市依托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先发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全国首批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促进农业与互联网产业深度融合,强化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应用,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力助推全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注重生产高效率,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成效显著。从2014年  相似文献   

18.
各地扫描     
正天津实施"三网联动"工程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近日,天津市农委印发通知,决定实施"物联网+农业""电商网+农业""信息网+农业"(简称"三网联动")工程,全面提升天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水平。天津市实施"三网联动"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在"物联网+农业"方面,推广新型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物联网技术在规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各环节广泛应用。在"电商网+农业"方面,自建网上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黑龙江省运用数字经济进一步推进“数字北大荒”建设,努力打造农业生产数字化示范基地、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省和全国数字农业先导区,加快建设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实施“数商兴农”行动,为黑龙江省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甘肃省各级农业部门积极探索具有甘肃特色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在"12316"、农业信息工程、物联网和农业网站群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