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迫在眉睫,任重道远,要聚焦统筹"四大关系",即:正确理解粮食部门、企业、行业、产业的概念与关系,准确把握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思路和要求;正确理解粮食产业主体、基础与创新粮食产业发展方式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和载体;正确理解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与粮食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关系,找准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启动点;正确理解高端规划、顶层设计、总体部署与分类突破、精准施策、整体推进的关系,准确把握因地因企制宜、分级分区指导、整体协作联动、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自2017年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第一次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滨州召开以来,滨州市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以"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为引领,立足"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市"定位,突出抓好"三链协同",统筹推进"五优联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粮食产业强市方面,迈出新步伐、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3.
浙南民营经济主导和地方政府适应并保护当地民营经济的制度结构,形成了从"作坊加工业"发展到"工厂加工业"地域相对集中而形成规模的在地化的"块状经济",以及一般贸易条件下各个产业环节因地域集中而出现了产业内部大致平均的收益分配的"共富现象"。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路径依赖地,内生地决定了地处浙南、紧邻温州的丽水民营经济发展路径和当地政府的制度结构。在新世纪由于全球经济发展模式出现重大变化新挑战来临之际,因三大基本要素重新定价而使丽水出现了以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林业为依托的"资源环境取向"的经济结构调整。只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都会有制度成本。这种"在地化"发展模式的转型代价主要由当地劳动力和当地政府承担。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背景下实现了乡村产业融合,有力地变革着农村经济发展业态,促进"三农"、"三业"持续发展,形成了"互联网+"多种产业经济形态的高速发展格局。本文从"互联网+"与大力振兴乡村经济的内涵出发,明确加快构建"互联网+"背景下大力振兴乡村经济新路径的可行性;从影响经济发展因素层面,客观地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振兴乡村经济的影响因素,明确当前"互联网+"与乡村经济发展融合现状;从产业深度融合、生产力互通互融和营销路径全网融合三个层面探索了大力振兴乡村经济的新路径,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经济振兴。  相似文献   

5.
就黄冈市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黄冈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处理好"供给侧"与"需求侧"关系、促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延伸粮食产业链条、建立合作共赢机制、创造良好运行环境的对策措施,以及为该地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在北大荒的农场群中,耕地仅有10多万亩的汤原农场无疑就是一个"小老弟"。耕地面积小,各种资源少,商业、服务业、餐饮业等很多产业发展不起来,农场经济发展速度慢,一提汤原农场,就离不开"小场、穷场"这几个字。同时,农场又毗邻汤原县城,经济发展"淹没"在汤原县经济发展的"光环"之中。  相似文献   

7.
产业经济学     
<正> 产业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用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新兴的应用经济理论。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作为研究的焦点,探讨资本主义经济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的企业组织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速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突破了传统农业发展的方式,采用先进技术,拓宽农业发展范围,延伸产业链,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的改革,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现代农业要求具备产业融合性质,通过与其他产业的交叉渗透融合,逐步实现"接二连三"。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推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要从国情出发探索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制定和实施切实有效的农业支持和保护的政策,注重农业主体的培育,借鉴国外产业融合下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动漫产业发展迅猛,在推动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发挥着El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国内动漫产业发展路径,归纳了动漫企业主要盈利模式及利弊;基于产业链结构,分析国内动漫产业一体化发展思路与模式;基于盈利视角,阐述动漫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目的与意义、重点与策略。  相似文献   

10.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产业集群专业镇作用日益凸显。推进产业集群专业镇发展是"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经济发展的总要求下,鼓励和引导安徽省建制镇加快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以产业集群专业镇转型升级发展作为逻辑主线,梳理了安徽产业集群专业镇的发展现状与问题以及所面临的形势;提出安徽产业集群专业镇转型发展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是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年。全省农牧业工作要做好:"四篇文聿",推动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提出的"四个转变"。重点在"调、改、降、补"上做文章、下功夫。"调",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和品质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优化技术结构和经营结构,全力打造"粮油、果蔬、畜禽养殖"三个百亿产业。推进马铃薯主食产业开发。突出发展生态畜牧业、有机畜牧业,大力培育饲草产业和设施养殖,重点大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辽宁省市域旅游协调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选择10项指标,对辽宁省14个地级市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大连为发达地区,沈阳为较发达地区,本溪、鞍山、丹东为中等发达地区,葫芦岛、抚顺、锦州、辽阳、盘锦为初等发达地区,铁岭、营口、阜新为欠发达地区;分析市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并提出市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再生资源产业、环保产业与丽水生态经济发展的关系:环保产业与再生资源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统一体;再生资源产业是保护良好生态环境、保持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再生资源产业是生态优势持续的有力保障,更是丽水生态经济发展的特色路经;再生资源产业和环保产业殊途同归,助推和促进丽水生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11年林业产业发展态势稳定,产业集聚度提高,非公有制林业崛起促进投资多元化,产业发展总体向好。林业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已由"十五"末期的52∶41∶7,调整为2011年的36∶55∶9,林业二、三产业所占比重逐年增大。但我国林业产业的市场运行机制尚待完善,行业管理体制亟待改进。基于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分析了林业产业发展的10个趋势、"十二五"林业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与重点,提出了建立金融支持体系、完善林业税费优惠政策和人工商品林采伐政策等相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河南新乡七里营镇为例,首先分析了"产业共生循环经济村镇模式"在七里营的实践过程,并对此进行了全面的效益分析,然后总结了"产业共生循环经济村镇模式"的基本特征,最后得出了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启示:产业共生循环经济村镇模式具有普遍性;乡镇经济要基于农业,协同第二、三产业共同发展;因地制宜构建循环经济系统;产业循环网络设计的核心作用;建立完善健全的保障制度体系;拓展区域,形成广义的产业共生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辽宁省产业结构现状为基础,分析辽宁省进行产业转型的原有优势以及"一带一路"提供的便利条件,从中发现合作共赢对产业发展的积极意义;从不同产业、角度分析论证产业转型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绿色经济如何积极地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产业结构理论是研究伴随经济发展所发生的产业间关系结构演进的规律的经济理论。产业结构理论认为,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是和一定的产业结构相对应的。反过来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加快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大力促进农民创业,大力推进区域间产业转移与承接,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层次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5月,粮食行业迎来了一场科技的盛宴。700家单位、1700位代表在以"加快粮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为主题的第11届粮食科技活动周暨首届粮食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推介活动中尽享科技大餐,300项科技成果、70家粮食科研机构、140个创新团队及学术带头人"走出深闺",在与粮食企业的"三个对接"中露出真容,施展拳脚。最终达成的61项合作协议,将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和粮食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20.
<正>加快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关键要壮大粮食产业主体。中原粮食集原团是应河南省委省政府要求,由原河南省粮食局于2015年12月组建成立的大型国有综合型粮食企业,致力于打造成为粮食宏观调控执行平台、主食产业科技引领平台、粮食产业投资融资平台、粮食产业开放招商平台。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的重要指示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