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农村改革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战略基础 30年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率先启动的,并由此有效地带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使整个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光辉成就.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是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战略基础.  相似文献   

2.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自然会首先想起最初启动这场伟大变革的农村改革,想到包产到户。我国农村最早出现包产到户是在1956年。那一年开始就搞包产到户的,全国有四个地方,而在县委领导下,  相似文献   

3.
4.
杜润生,1913年出生,原名杜德,山西省太谷县阳邑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内资深的农村问题专家之一。上个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担任中央农村工作部秘书长,参与组织农业合作化运动。1978年平反复出后,协助党中央、国务院主持农村改革开放工作,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在人们称之为中国农民第二次解放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中,积极支持和引导在安徽、四川发起的农村改革向全国铺开,从1982年到1986年,杜润生连续5年参与主持起草了著名的五个中央一号文件,对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推广和巩固起到了巨大作用,是公认的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政策制定的核心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中国农村的选择》、《中国农村制度变迁》、《杜润生文集》等。  相似文献   

5.
窦述 《发展》2009,(3):28-29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场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包产到户”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在农村拉开大幕。30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农村改革是非常成功并卓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6.
2012年初,民商传媒组织召开历史与现实——纪念‘一号文件’三十周年座谈会。原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万绍芬,原安徽省省长王郁昭,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德平,原江苏省省委农工部部长吴,原新华社国内部副主任陈大斌,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杨冠三,  相似文献   

7.
一位长年从事中国农村报道,见证了新中国特别是近三十年来中国农村改革坎坷历程的老新闻工作者,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三十周年前夕,给我们奉献出了一部具有史鉴价值的著作,这就是新华社高级记者、原《暸望》周刊总编辑陈大斌同志的《中国农村改革纪事》。  相似文献   

8.
9.
上世纪70年代末发轫的农村经济改革,是党和政府为克服传统体制弊端,进行体制创新的重大举措。农村改革初期,围绕着“双包制”展开了激烈交锋。本文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从政策层面,探讨1978—1984年农村改革之中央、地方、农民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走向世界》2000,(3):51-53
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是中国发展战略的首要问题,中国历经20多年的改革开放事业最初也是从农村开始的。要想了解中国,必须要了解中国的农村和农民。本刊特别推荐《大转折的瞬间——目击中国农村改革》一书。本书作者是中国最大、最权成媒体新华社的记者,曾关注中国农村改革达20年之久,掌握着许多关于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手资料和图片。因而,本书的出版是作者多年工作经历厚积薄发的结果。相信阅读本书,会使人们对中国农村改革产生最直观的感受和史诗般的震撼。  相似文献   

11.
1975年11月,我到长寿县葛兰区委任副书记,后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1979年11月中旬,县委书记金源道及副书记徐大元来到我家,刚坐下,就开门见山说,明虎同志,我们来请你再到葛兰区去兼任区委书记……  相似文献   

12.
农村集体资产是广大农民群众几十年劳动积累的成果,也是农民一项重要的财产权。上海郊区农村集体经济发育较早,从80年代初期乡镇企业崛起,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相当规模的集体资产。据统计,截止2002年底,郊区农村集体净资产总量为443.7  相似文献   

13.
在隆重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候,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三农”问题的清醒认识、战略思维和坚强决心,充分体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亿万农民群众的共同心愿。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与经济环境相适应的会计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与发展。由于会计与经济环境的联接十分紧密,研究会计经济的发展趋势对于企业把握会计改革的历程并且从根本上理解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主要分四个阶段介绍了中国会计的发展历史,通过阐述每个阶段的经济环境与颁布的文件举措等,来详细描绘现代中国会计的转变由来,以历史作为借鉴与参考,为进一步预测会计发展趋势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5.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在饥饿的逼迫下偷偷按下“包产到户”的手印,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先行者。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从此拉开。自1984年中国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之后。农村一度几乎被遗忘。  相似文献   

16.
17.
李桂茂、李云河、戴洁天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包产到户实验中的风云人物,被赞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先驱,后人称之为永嘉三杰。虽然非亲非故,但他们的命运却因包产到户试验紧密相连。包产到户也就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们通常认为,这一制度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安徽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18名农民首先发起,并推广到全国的。实际上,这场具有开创意义的农村改革探索,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就已出现。当时实现这种办法的地方不少,但最具代表性的是由中共永嘉县委正式做出决定,有组织有领导进行的试验和推广。这种以统一经营、三包到队、工分到丘、责任到户为特点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形式,比全国农村改革整整早了22年。当年参与这一事件的中共永嘉县委常委、农工部长韩洪昌在一篇回忆文章——《我对永嘉包产到户的回忆》中说,回顾包产到户责任制的探索试验和总结、推广,我觉得必须提一下三位同志的功绩。首先,应当肯定县委书记李桂茂和副书记李云河,他们是县委之所以能够决定实行责任制到户的关键人物。另一位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志是县委派出的试点工作组组长戴洁天。他是(试验的)具体操作者,直接从群众中总结包产到户第一手材料的‘首创’者。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农村金融界,齐逢昌是一位知名人士。他带领原本落后的天津农村信用联社,不断抓住机遇,走在了全国农信社改革与发展的前列。在短短八九年的时间里,天津农村信用联社谱写了改革三部曲,在中国农信社改革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农村改革30周年到来之际,由中共江西省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江西省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谟炎博士撰写的《农村政  相似文献   

20.
张高平 《发展》2008,(11):7-8
一、深刻认识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正确把握《决定》的主要精神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召开了党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专题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总结了3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部署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顺应各族人民特别是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指导性、针对性,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是指导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